1997, 24(2):104-108.
摘要:基因打靶技术是一种通过同源重组按预期方式改变生物活体的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与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系统相结合,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将各种突变引入小鼠体内,得以从生物整体水平上研究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生理功能.扼要介绍了近年来在小鼠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打靶的研究进展.
1997, 24(2):109-112.
摘要:基质结合区(MAR)在稳定转染的细胞系中的研究结果显示,能缓冲在其侧翼的染色质某些拮抗作用.这为外源基因在染色体中随机整合的转基因动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文章对其在转基因动物中的探索性研究及可能的机理进行综述.指出在转基因动物中,MAR的应用能导致建立独立的基因活性结构域.它对基因高效表达无疑具有重要作用.MAR可能是一种新的顺式作用元件,与增强子、启动子协同作用调节基因的表达.
1997, 24(2):112-115.
摘要:近几年来,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及微生物传感器等发展较为成熟,而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从核酸杂交的原理出发介绍了DNA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举例说明了电化学、光学和声学等几种典型的DNA生物传感器,指出了其固有的优缺点,肯定了DNA传感器发展前景.
1997, 24(2):121-126.
摘要:RGD配基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目前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许多粘附蛋白是通过RGD序列与其整合素结合的, 它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 文章主要就RGD序列肽与糖蛋白Ⅱb/Ⅲa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抑制血小板聚集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并介绍了RGD序列肽在基础科学及医疗上的应用前景.
1997, 24(2):126-132.
摘要:大肠杆菌是外源基因表达的首选体系.大肠杆菌中外源蛋白可定位于胞内、周质或胞外培养基中.按照重组蛋白的可能命运,综述了最近几年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的研究进展.
1997, 24(2):132-135.
摘要:Ca2+的光释放技术通过光解作用使预先引入细胞内的光敏感性螯合剂对Ca2+的亲和性改变,从而实现对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调控,有助于阐明Ca2+作为第二信使对电兴奋性、肌肉收缩、神经分泌等细胞功能的调制作用.
1997, 24(2):136-139.
摘要:在重组人Fab(rh Fab)表达载体的羧基端插入六个组氨酸, 使其对金属螯合层析介质产生特异性吸附, 可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 采用自制金属(铜、锌金属离子)螯合层析介质, 以pH和咪唑两种洗脱方法,对rh Fab段的纯化效果进行了探讨. 结果显示: 铜离子螯合层析介质比锌离子螯合层析介质对rh Fab的亲和能力更强; pH洗脱方法的重复性优于咪唑法; 金属铜离子螯合层析法对rh Fab进行一步纯化可得到纯度大于95%的rh Fab产品.
1997, 24(2):140-143.
摘要:氧化修饰LDL(OX-LDL)可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释放, 而正常(N-LDL)和乙酰化LDL(AC-LDL)则没有抑制作用.OX-LDL对NO释放的抑制作用随LDL修饰程度的升高而增强,且具有浓度和时间效应.狭缝杂交结果显示OX-LDL处理可使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S mRNA含量下降,提示OX-LDL对NO释放的抑制作用可能发生在转录水平.
1997, 24(2):144-147.
摘要:逆流色谱是一种无固态支撑物的液液色谱,它的色谱动力学过程有其特殊性,分析逆流色谱的动力学过程,推导适用于逆流色谱的速率方程式,结合实验,讨论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理论推导和实验的结果都显示,管径、容量因子、质量传递系数和流动相液滴的直径和线速度是影响逆流色谱峰展宽的主要因素.
1997, 24(2):147-150.
摘要:纯化的重组缣孢菌细胞色素P-450nor(recombinant fusarium oxysporum cytochrome P-450nor,rF·P-450nor)用于动力学研究. 测得米氏常数Km(NO)和Km(NADH)分别为0.128 mmol/L和0.208 mmol/L. Vmax(N2O)为11 363 min-1. 光谱吸收特性研究表明:rF·P-450nor具有典型的血红素蛋白的特性,在413 nm有最大吸收峰. 加入还原剂Na2S2O4时,最大吸收峰前移至405 nm. 与CO结合后,再加入还原剂Na2S2O4时,在450 nm处表现最大吸收.与NO结合后,最大吸收峰移至430 nm附近. 这些光谱特征的变化与天然的F·P-450nor完全一致.
1997, 24(2):150-154.
摘要:根据外切核酸酶Ⅲ酶解博莱霉素-Ce(Ⅲ)[BLMA5-Ce(Ⅲ)]作用过的双链直线型DNA时, 酶解速率明显增大, 酶解产物除5′-dAMP、5′-dGMP、5′-dCMP和5′-dTMP 4种单核苷酸外, 还有其他成分存在的实验事实, 推测出BLMA5-Ce(Ⅲ)在DNA双链的特定部位沿5′→3′的方向切断磷酸二酯键, 使DNA的双链上形成多个暴露的3′-OH末端.
1997, 24(2):155-159.
摘要:以鲨鱼软骨为原料,经盐酸胍抽提,丙酮分级沉淀, 超滤等步骤得到鲨鱼软骨制剂(shark cartilage preparation,SCP). 利用整装细胞扫描电镜方法测定SCP对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系统的影响,体外细胞迁移实验测定它对内皮细胞迁移的抑制效应,及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测定对血管生成的抑制效应. 结果表明SCP能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骨架形成;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并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 细胞骨架是细胞分裂增殖及运动迁移的基础,血管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又是血管生成的基础,因此SCP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骨架的形成,抑制内皮细胞的运动迁移,从而抑制血管生成.
1997, 24(2):159-163.
摘要:报道了家蚕抗菌肽CM4抗K562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后的家蚕抗菌肽CM4对培养的K562(人髓样白血病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以及用激光共聚集显微断层图像分析,表明微量纯化的抗菌肽CM4能使K562癌细胞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可造成细胞高度肿胀,膜与胞质分离,细胞器和膜结构排列紊乱,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出现不规则的孔洞,细胞骨架严重破坏,膜局部结构破裂,缺损,胞浆内容物大量外泄,最终细胞解体,崩解成碎片.
1997, 24(2):166-168.
摘要:叙述了一种周期性随机点立体图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并给出一个随机点立体图的实例和程序框图,讨论了周期的大小对深度感知的影响.
1997, 24(2):168-172.
摘要:采用磁性分离技术从登革热病毒(D2-04株)感染的C6/36细胞中分离了D2-04病毒RNA.以该RNA为模板进行RT-PCR,分别扩增了D2-04 RNA 5′和3′端cDNA片段,该cDNA片段分别克隆到pGEM-3Z质粒多聚接头的HincⅡ位点得到含有5′端284 bp及3′端525 bp cDNA的重组质粒.通过荧光标记引物及双脱氧核苷酸PCR方法测定了上述cDNA插入片段的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证明D2-04株与其他不同株间的同源性较高,可达93%~98%;不同型间的同源性较差, 仅80%左右; 属间的同源性更低.
1997, 24(2):173-176.
摘要:介绍一种用谷氨酸脱氢酶-还原辅酶Ⅰ(GLDH-NADH)为反应系统的血浆氨酶促终点比色测定法.反应体系中加入1.9 kU/L的乳酸脱氢酶(LDH),可排除内源性丙酮酸盐引起NADH消耗所致的吸光度持续下降对测定的干扰.此法测定线性范围为6~200 μmol/L,回收率为90%~105%,批内变异系数小于5%,常规条件下的变异系数小于10%.30例健康志愿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浆氨水平为10~70 μmol/L.此法操作简单、迅速、精确,适合于常规分析.
1997, 24(2):177-182.
摘要:用无血清培养基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CHO-EPO C2细胞株,培养上清中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表达水平达10~21 mg/L.培养上清经过三步纯化后纯度可达到98%以上,比活性约为1.5×105 U/mg.纯化第一步使用反相柱层析,可将样品体积浓缩约30倍.取其收集液进行DEAE-离子交换柱层析,最后进行分子筛层析,全过程回收率为40%左右.SDS-PAGE表明,所制备终产品分子质量为35~40 ku,等电聚焦方法测其等电点在3.75~4.15之间,均属文献报道范围;ELISA和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证明其具有天然红细胞生成素抗原性;采用溴化氰裂解方法做肽谱电泳,结果与理论推测相符.该纯化路线简单、迅速、高效,重复性好,可用于规模化生产临床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1997, 24(2):183-184.
摘要:在体外系统中,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切割超螺旋DNA的活性. 猪血和牛血Cu/Zn-SOD以及烟草Mn-SOD都能将超螺旋DNA转变为非超螺旋结构的缺刻环状DNA,进一步产生线状DNA. 它们只作用于超螺旋DNA而不作用于线状DNA. 这个事实排除了SOD样品中污染核酸酶的可能性. 用H2O2、胍基抑制或蛋白酶降解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酶的活性中心处于酶蛋白的不同部位.
1997, 24(2):186-189.
摘要: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及电转移方法,将增溶的鼠肝线粒体胆碱脱氢酶进一步纯化,且去掉增溶线粒体胆碱脱氢酶(CDH)中所包含的大部分磷脂、去垢剂、辅基FAD等. 对进一步纯化的CDH进行了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得到CDH N端10个氨基酸残基序列为VAAAAGGGKD,这一部分序列与小鼠CO5蛋白(即补体C5的前体蛋白)、大鼠腺苷酰(基)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人甾体结合蛋白(oxysterol-binding protein)有很高同源性,但与大肠杆菌CDH并无明显的同源性.
1997, 24(2):190-192.
摘要:BIA技术(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即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先介绍利用BIAcore分离得到了ECK-酪氨酸激酶受体的蛋白配体.另一应用实例是利用BIAcore直接从杂交瘤细胞上清液中测定单克隆抗体的活性、亲和力和动态常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