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39(4):299-306.
摘要:基于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技术的超高通量酶活性筛选方法是新出现的一类高通量筛选技术.它利用流式细胞仪高灵敏度、高通量的特点,能以极高的速度(>108/天)对大容量酶基因文库进行筛选.FACS筛选技术的出现突破了常规筛选方法低效、耗时、费力等瓶颈问题,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对大容量基因文库的探索能力,因此在新酶基因筛选、酶活性检测、酶定向进化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综述了FACS超高通量酶活性筛选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其在酶定向进化中的应用.
2012, 39(4):307-313.
摘要: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为具有运动能力的间充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它存在于动物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并涉及复杂的信号通路调节过程,行使多种生理功能.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EMT和MET(间充质细胞向上皮细胞转换)的相互转换,对于器官的形成及发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EMT还可促进肿瘤的转移.在卵巢、子宫以及胎盘等雌性生殖系统中也都涉及到EMT过程的发生.卵巢中发生的EMT有利于排卵后的修复,子宫中早期蜕膜化过程中发生的MET可使胚胎更好地锚定在子宫中,而胎盘形成过程中发生的EMT则有利于母体和胎儿之间进行营养和气体的交换.这些生殖过程中发生的EMT一旦失败,则可能导致相关的生殖疾病.
2012, 39(4):314-318.
摘要:富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 LRR)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结构域.含有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质简称LRR蛋白.LRR蛋白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和组织中广泛分布,其定位的特异性以及与之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复杂性,决定了LRR蛋白功能的多样性.许多LRR蛋白相对特异性表达于神经系统,绝大多数在神经系统中高表达的LRR蛋白属于跨膜蛋白,它们主要作为细胞黏附分子或配体结合蛋白参与突触的形成、神经突起的生长发育、神经递质的转移和释放等神经系统正常生理活动.LRR蛋白的异常表达将会导致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生.
2012, 39(4):319-326.
摘要: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和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介导的胆固醇外流是巨噬细胞内3条主要的胆固醇外流途径,对维持细胞内胆固醇动态平衡至关重要,其中转运体的功能及其表达的调节、胞外接受体的数量和活性等对细胞内胆固醇外流效率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最新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中出现的脂类蓄积、炎症、氧化应激、缺氧和胰岛素抵抗等病理情况,显著影响胆固醇转运体的表达,进而影响胆固醇外流及As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针对As病变细胞内各胆固醇外流途径的作用及常伴随的脂类蓄积、炎症、氧化应激、缺氧和胰岛素抵抗现象,对胆固醇转运体表达调节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As治疗提供新理论依据和药物靶点,推动As治疗方法的发展.
2012, 39(4):327-334.
摘要:胚胎干细胞(ES细胞)和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研究进展为生物学基础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免疫排斥、致瘤性以及诱导效率低等缺陷制约其进一步快速发展和临床应用.最近,科学家借鉴iPS细胞诱导技术和传统的诱导体系,将终末分化细胞直接诱导为功能性细胞,如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和肝脏细胞,称为诱导型细胞.这些研究进展极大地促进了细胞分化、重编程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也为人类再生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2012, 39(4):335-343.
摘要:大鼠的初级体感皮层(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SⅠ)虽然只接受来自对侧胡须的上行输入,但仍可以被同侧胡须刺激所激活.解剖学研究发现,在两侧SⅠ皮层之间有两条传递胡须信息胼胝体通路: 一条是类颗粒区(perigranular zone,PGZ)通路; 另一条是异颗粒区(dysgranular zone,DZ)通路.然而,哪一条通路在传递胡须刺激信息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使用电压敏感染料(voltage-sensitive dye,VSD)成像技术来观察胡须刺激时整个SⅠ的神经元群体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时间特性.实验发现,对侧胡须刺激首先激活barrel(颗粒区,granular zone,GZ),然后以兴奋波的形式传播到胡须感觉区(sub-barrel field cortex,BFC)外侧的DZ.而与首先激活BFC的对侧胡须刺激不同,同侧胡须刺激首先激活SⅠ的DZ.所激发的皮层兴奋以波的形式传播并扩散至BFC.失活另一侧皮层可以抑制这种同侧反应.电刺激另一侧半球皮层与刺激同侧胡须类似,也首先激活成像侧DZ.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胡须刺激激活对侧SⅠ,在经过胼胝体传导后,另一侧半球的DZ(同侧于被刺激的胡须)被激活.连接双侧皮层DZ区的胼胝体连接在SⅠ对同侧胡须刺激的反应中起了主导作用.
2012, 39(4):344-351.
摘要:为了应对各种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所带来的副作用,我们在本文中尝试利用微藻对一种抗菌肽进行表达的可行性研究.根据莱茵衣藻核基因组偏爱密码子对抗菌肽Cecropin B基因进行改造,并将4个经改造的Cecropin B基因依次串联起来,中间加上莱茵衣藻的自剪切连接肽序列LWMRFA,人工合成总长度为522 bp的串联Cecropin B基因.将串联Cecropin B基因克隆到含hsp70-RBCS2启动子和RBCS2终止子的pH105载体上,再与携带ble筛选基因的表达框架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B124.采用玻璃珠转化法将载体pCB124导入莱茵衣藻cc-849中,筛选得到能表达抗菌肽Cecropin B的转基因衣藻.经过6个月的保持培养后,进一步对转基因藻细胞提取液进行抗菌活性分析,发现转基因藻具有明显的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溶壁微球菌)生长的特征.这一结果为具有抗菌活性的饵料藻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2012, 39(4):352-358.
摘要:藤茶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3, 5, 7, 3′, 4′, 5′-六羟基-2, 3-二氢黄酮醇,DMY)体外对几种癌细胞具有抗增殖作用,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研究DMY对人高转移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用MTT法检测DMY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胶酶谱分析明胶酶活力;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利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进行检测.Transwell模型检测DMY对肿瘤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显示,DMY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作用48 h的IC50为73.6 mg/L.DMY显著抑制明胶酶活性和MMP-2/-9蛋白表达,并抑制MMP-2/-9 的mRNA表达水平.此外,DMY不依赖细胞毒作用和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MDA- MB-231细胞的侵袭.这些结果提示:DMY能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和增殖, 其侵袭抑制的机制可能与其下调MMP-2/-9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2012, 39(4):359-367.
摘要:小蛋白 ( < 100个氨基酸) 广泛存在于三界生命中,具有重要生物功能.早期涉及小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少量特殊物种中的蛋白质家族,以及在全基因组尺度预测短小开放读码框(sORFs)的算法开发,但并无跨真核物种的大规模组学分析来揭示小蛋白的功能和进化特征.通过对已知小蛋白和拥有短小开放读码框的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尺度的计算分析,长度小于100个氨基酸的RefSeq proteins按照其序列保守性被划分为存在于所有8种真核生物、只存在于脊椎动物和只存在于哺乳动物三个进化分类中,此三个进化分类所对应的生物学功能揭示了小蛋白行使种属特异性功能的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大多数人类特有的小蛋白也是组织表达特异性的,并且绝大多数古老的小蛋白在人体内普遍表达.因此认为,一些真核小蛋白出现并在自然选择压力下富集,行使种属特异性功能,并且以特殊的方式进化和表达.
2012, 39(4):368-377.
摘要:减数分裂重组是基因组进化的重要驱动力,揭示基因组在与重组有关进化压力下的进化规律是基因组进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一系列证据表明基因组编码信息量在进化过程中随时间增加.重组率与自然选择效率成正比,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信息量的增加速率可能会受到重组率的影响.本文定义表征编码信息量增加速率的信息参数,以人类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基因组信息量的增加速率与重组率的关系,发现二者显著正相关,表明重组可能是加快基因组信息量增长的重要途径.
2012, 39(4):378-387.
摘要: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产生的3-氯酪氨酸 (3-Cl-Tyr)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帕金森病、哮喘、动脉粥样硬化等. 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发现AopA1 192位酪氨酸有高水平的氯化, 显示此种修饰可能会促进病变.为了研究酪氨酸氯代对蛋白质功能的调控作用,我们发展了将3-Cl-Tyr定点特异插入到蛋白质中的方法. 因为3-Cl-Tyr酚羟基上的质子比酪氨酸(Tyr)更容易解离,具有更低的pKa,在绿色荧光蛋白GFP及其突变体,以及光转化荧光蛋白mEOS2荧光活性中心中分别用3-Cl-Tyr取代Tyr,使得GFP发色基团的pKa降低到4.7,并且具有与EGFP相似的量子产率,使mEOS2 发色基团的pKa降低到4.2.这样使得荧光蛋白的发色基团在酸性条件下仍然能以去质子化形式存在,在500 nm以上仍然具有较强吸收,避免了用400 nm左右激光激发及其对细胞及细胞器造成的光损伤.这种新型的荧光蛋白突变体将适用于溶酶体、吞噬酶体等酸性细胞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