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学辉,冯威健,温进坤.端粒与端粒酶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6,23(6):513-516.
[2]任建国,周军,戴尧仁.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9,26(5):415-419.
[3]陈耿,周建新,董燕麟.端粒结合蛋白与端粒长度调控[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9,26(5):419-422.
[4]钟天映,陈媛媛,毕利军.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解读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36(10):1233-1238.
[5]赵晨阳,郑荣梁.DNA氧化性损伤与端粒缩短[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27(4):351-353.
[6]周远, 龚兴国,.端粒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01,17(6):604-607.
[7]胡建,覃文新,万大方,顾健人.端粒及端粒酶研究的最新进展[J].生命科学,2001,13(3):113-118,138.
[8]孙士鹏,黄君健.端粒生物学与肿瘤治疗[J].生物技术通讯,2007,18(4):670-673.
[9]金蕊,黄君健.端粒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5,16(4):420-422.
[10]刘仲娜,钟金城,柴志欣.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及意义[J].生命科学研究,2014(3).
[11]林坚,黄君健,黄翠芬.依赖端粒酶的端粒维持机制[J].生物技术通讯,2004,15(3):278-280.
[12]汪铮,易静,李慧,邓廉夫,汤雪明.重建端粒酶活性延长人成纤维细胞寿命的研究[J].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0,33(2):129-140.
[13]杨平勋,黄君健.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7,18(4):667-669.
[14]张正军,周云峰.端粒、端粒酶与肿瘤[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1,10(2):228-232.
[15]李燕,段君,王玉瑶.端粒、端粒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18(3).
[16]郑晓飞,王升启,邢瑞云,朱捷,江红,傅汉江,吕星,孙志贤.HeLa细胞端粒酶最适反应条件及活性重建[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2,18(5):654-657.
[17]倪祖梅.端粒酶介绍[J].细胞生物学杂志,1998,20(4):145-152.
[18]马永红,陈守义,阮承迈,张玉静,马鹤雯.肾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J].生物技术,2000,10(2):41-43.
[19]郑晓飞,吕星.端锚聚合酶(Tankyrase)和端粒[J].生命的化学,2000,20(6):241-242.
[20]林若芸,黎丹戎,钟艳平,王琪,李力.过表达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27(1):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