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赖氨酸:第 22 种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氨基酸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30180).


Pyrrolysine: The 22nd Amino Acid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s Foundation of China (30330180).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吡咯赖氨酸在产甲烷菌的甲胺甲基转移酶中发现,是目前已知的第 22 种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氨基酸,与标准氨基酸不同的是,它由终止密码子 UAG 的有义编码形成 . 与之对应的在产甲烷菌中也含有特异的吡咯赖氨酰 -tRNA 合成酶 (PylRS) 和吡咯赖氨酸 tRNA (tRNAPyl). tRNAPyl具有不同于经典 tRNA 的特殊结构 . 产甲烷菌通过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这两种途径生成吡咯赖氨酰 -tRNAPyl(Pyl-tRNAPyl) ,它还可能通过 mRNA 上的特殊结构以及其他还未发现的机制,控制 UAG 编码成为终止密码子或者吡咯赖氨酸 . 比较了吡咯赖氨酸与另一种非标准氨基酸,第 21 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

    Abstract:

    Pyrrolysine, known as the 22nd amino acid, is found in Methanosarcina barkeri (M.barkeri) methylamine methyltransferases. It comes from the sense decoding of the UAG amber stop codon. It has specific pyrrolysyl-tRNA synthetase and tRNAPyl. tRNAPyl has noncanonical secondary structure. M.barkeri has two routes: direct and indirect routes to synthesize pyrrolysyl-tRNAPyl. The special structure in the mRNA and other unknown mechanisms may control the decoding of UAG as pyrrolysine or termination signal. Pyrrolysine was compared with the 21st amino acid: selenocysteine.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凌 晨,王恩多.吡咯赖氨酸:第 22 种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氨基酸[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5,32(6):490-49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接受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