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24(1):2-7.
摘要:氨酰-tRNA合成酶(aaRS)与tRNA的相互作用保证了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忠实性. 氨酰-tRNA合成酶对tRNA识别的专一性依赖于aaRS特定的催化结构域和tRNA分子特异的三级结构构象. 反密码子和接受茎(包括73位)在大多数aaRS对tRNA分子的识别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其他部位如可变口袋、可变(茎)环等, 甚至修饰核苷酸对于一些识别过程也有重要作用.
1997, 24(1):8-13.
摘要:从细胞及分子水平重点讨论了有关网织红细胞铁代谢的两个问题. a.网织红细胞如何摄取载铁蛋白结合铁?分七个主要步骤总结了这一摄取过程的研究新进展. b.在内吞小体内,铁从载铁蛋白释放后如何穿越内吞小体膜进入细胞质? 论述了有关的机制,包括铁通道假说,铁载体,H+-ATP酶介导的铁转位,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作用. 结语部分概述了目前这一领域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1997, 24(1):13-18.
摘要: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 同时IL-6的过度表达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IL-6通过一个双链受体系统作用于靶细胞.实验结果表明,IL-6与80 ku的配基结合链IL-6R和信号转导子gp130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异六聚体模式,通过gp130的二聚体化引发胞内的信号转导.IL-6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有两种:Jak-STATs路径和Ras-MAPK级联反应路径.靶向IL-6信号转导的药物设计和筛选研究将为IL-6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1997, 24(1):18-22.
摘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是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介导内皮细胞增殖分化的跨膜受体.研究较多的有两种VEGF特异受体:Flt和KDR.Flt和KDR的基因结构及染色体定位已基本确定,这二者均属RTK Ⅲ型受体,结构相似.细胞外区均有7个类似免疫球蛋白结构,细胞内区催化域均有酪氨酸激酶插入区.当VEGF与受体结合时,引起受体自身的磷酸化,发生细胞内反应.在血管发生与生长、创伤修复、炎症、肿瘤和某些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1997, 24(1):22-26.
摘要:在自然或人为创伤和感染情况下,昆虫能迅速产生各种类型的抗菌因子,例如天蚕素(cecropin),果蝇抗菌蛋白(diptericin),天蚕抗菌蛋白(attacin)和防御素(defensin)等.这些活性多肽和蛋白从其被合成的脂肪体和某些血细胞中,分泌到血淋巴参与虫体对入侵物的免疫反应.抗菌多肽和蛋白的诱导、表达及其协同作用于外源微生物,构成昆虫先天性防卫免疫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近年的研究表明,昆虫的这种防卫免疫系统与哺乳动物急性期反应是相关的,特别是在有关基因表达的协调控制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的基本特征.
1997, 24(1):26-31.
摘要:核酸内切酶在形成细胞凋亡的典型特征——DNA片段化中,发挥着直接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已知的参与细胞凋亡的二价金属离子依赖性和非依赖性核酸内切酶种类,其中二价金属离子依赖性主要有nuc18、DNaseⅠ、Ca2+/Mg2+核酸内切酶、Ca2+/Mn2+核酸内切酶、DNaseγ、nuc58和nuc40;二价金属离子非依赖型主要有DNaseⅡ及类似核酸内切酶.此外,还初步探讨了核酸内切酶降解染色质DNA的过程及其作用机制.
1997, 24(1):31-35.
摘要:DNA链损伤特别是DNA双链段裂(dsb)的检测方法是研究DNA辐射损伤的一个关键因素.已发展的检测DNA dsb的方法很多,但各种检测法均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和适用范围,近年来应用较多并日益受到重视的新方法有原位杂交法,彗星试验(单细胞电泳法)以及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等.
1997, 24(1):36-38.
摘要:甜味蛋白(thaumatin)是世界上已知最甜的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Thaumatin的基因核苷酸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都已测定.晶体分析表明它具有高稳定的四级结构.在味蕾小孔中发现了介导thaumatin发生作用的物质.Thaumatin自身的功能仍不清楚.在多种生物中发现了thaumatin类似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用基因工程手段实现了thaumatin在多种原核和真核生物中的表达,但迄今仍未得到理想的基因工程产品.
1997, 24(1):39-44.
摘要:有机锗(CGS、DGS、Ge-132)于活体内能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后者于体外对肿瘤细胞Hca-16H3和J6-2表达Mφ介导的肿瘤细胞毒(MTC),CGS与DGS的激活效应高于Ge-132,CGS为最强.它们激活的Mφ磷脂PC代谢转换较常驻Mφ(R-Mφ)明显增高,表现在[3H]胆碱掺入PC增加,CGS的增加效应最强.Ge-132激活的Mφ(Ge-12-Mφ)与R-Mφ比较,增加[32P]Pi掺入PC,降低[32P]Pi或[3H]肌醇掺入PI,但[32P]Pi或[3H]肌醇掺入PIP、PIP2未有显著差异.PC代谢转换的增加很可能是有机锗激活Mφ表达MTC的信息传递所需要的.
1997, 24(1):44-48.
摘要:载脂蛋白E(ApoE)与迟发的家族性及孤发性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密切相关. 氯喹慢性中毒可诱发某些肌病理改变, 出现β淀粉样蛋白(βAP)与tau蛋白等的沉积, 与Alzheimer脑中见到的病理改变类似. 为分析这一改变的机制, 用逆转录结合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对氯喹处理的大鼠肌肉中ApoE表达的改变进行了研究. 在PCR定量中采用了一种稳定表达的内源性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mRNA作为内部参照. PCR扩增在很宽的循环数范围内成线性, 且靶mRNA与参照mRNA的扩增效率相当. 氯喹处理后大鼠肌肉中ApoE mRNA的表达从第6周开始增加, 第8周后超过对照组的20多倍. 结果提示, ApoE在氯喹慢性中毒所致的大鼠肌病理改变中发挥某些作用.
1997, 24(1):48-52.
摘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L-1和TNF是重要的辐射防护因子,因IL-1和TNF都能选择性诱导Mn-SOD的高度表达,因此认为Mn-SOD可能有辐射防护作用.通过转染有义和反义Mn-SOD cDNA于CHO细胞,进一步说明了Mn-SOD在抗电离辐射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转染有义Mn-SOD cDNA可降低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 而转染反义Mn-SOD cDNA的细胞克隆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升高.
单巍松 , 张国荣 , 张月华 , 梁英武 , 李春英 , 吴希如
1997, 24(1):52-56.
摘要: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与癫痫及癫痫易感性的形成密切相关. 以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为研究对象, 通过RNA印迹杂交检测,NMDA受体一型亚单位(NMDAR1)mRNA在惊厥后不同脑区表达, 结果显示: P77PMC大鼠惊厥后, 大脑皮层、海马、皮层下、下丘NMDAR1 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比较惊厥即刻与惊厥后24 h, 四个脑区NMDAR1 mRNA分别增加了111%、113%、165%和202%. 提示NMDA受体 亚单位受惊厥活动调控,并参与惊厥的发生、发展及惊厥后突触结构的重建.
1997, 24(1):60-63.
摘要:研究了5个氨基酸的磷光特性、光谱、寿命和最小检测量.以色氨酸(Trp)的磷光最强,在λex/λem=290/438 nm,最小检测量为1 ng,酪氨酸(Tyr)其次(284/390 nm)为Trp的1/10,苯丙氨酸(Phe)在276/386 nm,脯氨酸(Pro)在308/454 nm,组氨酸(His)在320/466 nm,其磷光只有Trp的1%.Phe与Trp磷光寿命最长,在7 s左右;His最短,只有0.49 s;Tyr 2.8 s,Pro 1.34 s.另外研究氨基酸在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中及pH对氨基酸磷光性质的影响.还计算了Stokes位移能量及激化态pK*a值.
1997, 24(1):64-68.
摘要:根据碱基互补原理, 反义寡核苷酸可与特定病毒基因结合从而选择性地抑制该病毒的复制, 这是病毒性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基于上述原理设计并合成了D2-04 RNA特异的6个5′末端脂肪链修饰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 体外抗病毒活性评价显示互补于5′端起始密码、3′端重复序列和末端序列的3个反义寡核苷酸呈较强的抗病毒活性.
1997, 24(1):68-71.
摘要:报道了一个通过有限酶切蛋白质产生多肽片段的方法.蛋白质经单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和用考马斯亮蓝短暂染色后,切下所需的蛋白质带,将其放入另一个SDS-PAGE凝胶的样品槽内,在电泳过程中该蛋白质被蛋白酶如蛋白酶V8降解,所产生的多肽片段随之被分离.电泳结束后,将多肽片段电印迹至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膜上.这些多肽片段从PVDF膜上切下后可以直接被用于分析氨基酸序列.该方法能广泛适用于分析一般蛋白质和N端被修饰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1997, 24(1):71-75.
摘要:介绍一种简便高效的两步纯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方法,产rt-PA的CHO工程细胞SGG培养上清,经微孔玻璃珠(MPG)吸附和赖氨酸-Sepharose 4B柱亲和吸附色谱纯化,纯化倍数平均达到380倍,比活性为390 000 U/mg蛋白,rt-PA活性回收率达到140%,经SDS-PAGE还原电泳分析主要为t-PA蛋白,其中高分子t-PA占80%左右.用纤维蛋白自显影法检测均有溶纤活性,蛋白质印迹证实具有t-PA的抗原性.
1997, 24(1):78-82.
摘要:采用PCR技术从rec-M13mp18中扩增出120 bp的大鼠肝tRNAIle合成基因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BstNⅠ酶切后作为模板,利用T7 RNA聚合酶在体外无细胞体系转录由T7启动子带动的大鼠肝tRNAIle基因,生成不含修饰碱基的tRNAIle,并对体外转录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回收的tRNA产量可达DNA模板量的40倍.
1997, 24(1):82-85.
摘要:利用Ficoll-400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将受精和未受精鸡蛋的胚下表层卵黄进行纯化, 显微镜观察表明卵黄球形态良好, 没有胚细胞的存在.然后利用较高浓度的蛋白酶K消化,较长时间的酚抽提,最后提取了DNA. 电泳显示DNA条带清晰.该方法简便快速,从每个鸡蛋的胚下表层卵黄可回收10 ng DNA.
1997, 24(1):86-87.
摘要:介绍一种激活淋巴细胞cDNA单链库构建方法,此库具有良好的模板活性. 用PCR法从此库中克隆了多种中国人源性的细胞因子.
1997, 24(1):88-90.
摘要:用自制兔抗人白蛋白抗体;酶标抗原和进口NUNC板, 进行了两种显色剂邻苯二胺(OPD)及四甲基联苯胺(TMB)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的比较,底物(H2O2)浓度对测定的影响,碳酸钠和戊二醛两种包被方法的比较,以及抗体和抗原浓度的选择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探讨,并确定了本实验的最佳分析条件.
1997, 24(1):91-94.
摘要:BIA 技术(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是利用生物传感技术发展的全新概念.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在免标记的状态得到实时的追踪和分析.文章简单介绍BIA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在以后的几期杂志中,还将介绍一系列应用实例.结合已发表的近400篇应用文献,读者可以看到此新技术应用范围之广,得到的信息之多,堪称开创了生物技术的新纪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5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