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9卷第5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封面故事:生物学家对特定的动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或药物的作用机制,这些特定的动物物种即被称为模式动物。在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中,模式动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果蝇模型的建立加速推进了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大鼠、小鼠构建的基因敲除和敲入动物模型,为包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在内的蛋白质科学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构建人类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为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各类型的动物资源以其科研条件中的基础性地位与领域广益性,成为支撑生命科学各领域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也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科技国际地位的基础支撑条件[1-2]。
在各类型模式生物中,最常用的应当是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病原体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生命科学和医药领域研究的动物。随着近年来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大幅进步,中国动物模型资源在新品系研究与开发、新品种保藏与应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中国在利用CRSI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开展各类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研发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产生了一批在世界范围内有显著影响力的科研成果[3]。
本期《动物模型研究专刊》汇总了近年来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包括线虫、果蝇、大鼠、小鼠、长爪沙鼠、鸣禽、斑马鱼、小型猪、树鼩和实验猴等在内的模式生物,讨论了动物模型在包括听觉、衰老、语言学习、航天、动物医学等多方面的研发与应用进展,特别是人类疾病模型方面,展示了动物模型在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器官移植、心理研究、中医药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另外,鉴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特别是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疫情近期仍在国内广泛传播,本期专刊还包括了用于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动物模 型和树鼩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以飨读者。
希望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专刊》的发行,让更多从事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相关研究的读者了解各类型模式动物与动物模型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的重要应用,认识新的动物模型的开发、生产、使用及发展需求,为在中国建立资源更为丰富、品种品系结构合理的模式生物研发与共享平台,为建成满足国家科技创新需求的实验动物资源研发与共享服务体系,为推动中国生命科学和医学相关研究发挥积极作用。

Cover Story:An Issue for Animal Model Research

动物模型研究专刊

编者按: 动物模型与生物医药研究田勇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树鼩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新进展张飞燕,肖文娴,马玉华,邬继文,赵玲,谢丽分,王芸,李乙江,陈佳琦,吕龙宝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基因编辑猪中条件性基因修饰系统的研究进展刘晓艺,金琴,王可品,赖良学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灵长类动物在人类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李乙江,肖文娴,赵玲,谢丽分,胡正飞,陈佳琦,魏俊玥,张晓迪,吕龙宝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内脏痛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王纹纹,雷静,尤浩军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变异株Omicron的疫苗研究进展刘明娅,戚菲菲,鲍琳琳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鸣禽模型在语言学习中承担独特的生物学角色王松华,李东风,孟玮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蝙蝠,听觉和回声定位研究的模型动物付子英,唐佳,陈其才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调控线虫衰老研究进展郑天琳,张文渊,春雷,刘剑峰  [摘要][PDF][HTML]

研究报告: Cystatin C敲除诱导的长爪沙鼠抑郁模型伍颖,王诗媛,胡彩姣,朱筱,郭萌,吕建祎,刘欣,李长龙,霍学云,陈振文,杜小燕  [摘要][PDF][HTML]

研究报告: 斑马鱼“裂头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常见疾病诊断柳力月,潘鲁湲,孙永华  [摘要][PDF][HTML]

研究报告: 模拟航天失重病理特征的小鼠模型的制备梅天豪,陈莹,赵夯,袁野,童志前  [摘要][PDF][HTML]

研究报告:果蝇习得性无助影响空间位置记忆杨继华,胡鹏博,刘力,杨郑鸿  [摘要][PDF][HTML]

Letter to Editor: 雌性GK糖尿病大鼠的核糖,AGEs和转酮酶变化曹潇,于乐祥,魏艳,曲梅花,赫荣乔  [摘要][PDF][HTML]

京期出证字第0624号 版权所有: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
电话:010-64888459 电子邮件:prog@ibp.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