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45卷第2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封面故事: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分子.1877年,德国科学家Wilhelm Kuhne将这类分子命名为酶.随后,美国科学家James B. Sumner将其鉴定为一种蛋白质.天然酶具有催化效率高、底物专一、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然而,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酸、碱、热等非生理环境中容易发生结构变化而失活.为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求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人工模拟酶,以便在非生理环境中应用.但如何提高模拟酶的催化效率,一直是该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能否用无机材料制造出人工酶,使其不仅具有生物酶的催化效率,而且制造技术也比较简便可控,更是许多科学家的朝思暮想.
自1993年以来,纳米材料类酶催化现象偶有报道,但是由于缺乏深入研究而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直到2007年,中国科学家打破传统学科界限,通过生物、化学、材料、物理、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多年精诚合作,首次从酶学角度系统地研究了无机纳米材料的酶学特性(包括催化的分子机制和效率,以及酶促反应动力学),建立了一套测量纳米酶催化活性的标准方法,并将其作为酶的替代品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原始论文: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07, 2: 577-583).随后,国内外许多实验室也陆续报道了其他纳米材料的酶学特性.2013年,汪尔康院士和魏辉教授以纳米酶(nanozyme)为题发表长篇综述文章(Nanozyme: next-generation artificial enzyme,Chem Soc Rev 2013, 42: 6060-6093).从此,纳米酶(nanozyme)这一新概念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全球至少已有22个国家130个实验室从事纳米酶研究,50多种不同材料和结构的纳米酶被陆续报道,纳米酶的应用研究也已经拓展到了生物、农业、医学、环境治理和国防安全等多个领域,逐渐形成了纳米酶研究新领域.
纳米酶是新一代人工模拟酶.它如同天然酶一样,能够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催化酶的底物,呈现出类似天然酶的催化效率和酶促反应动力学;但是它比天然酶稳定,即使在强酸/强碱(pH 2~10)或较大温度范围(4℃~90℃)内,仍能保持85%催化活性.另外,纳米酶除了催化活性之外,还兼有某些独特的理化特性,这为设计复杂的催化体系提供了条件.例如,我们曾设计了铁基纳米酶探针,兼具分离(磁性)和信号放大(催化)功能于一体,应用于试纸条检测中,灵敏度提高100倍,突破了传统试纸条因灵敏度低而长期应用受限的瓶颈,这项新技术已成为首个纳米酶产品.更可喜的是,动物实验表明,纳米酶有保护心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功能,预示纳米酶的应用研究已经从体外扩展到了体内,有望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纳米酶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无机纳米材料不再被认为是惰性物质.正如德国科学家Wolfgang Tremel教授撰写的综述文章(Solids Go Bio:Inorganic Nanoparticles as Enzyme Mimics)所指出的那样,纳米酶揭示了纳米材料自身蕴含的生物效应,这不仅拓展了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还为人工模拟酶研究提供了新思想和新材料,更是为纳米生物学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
2017年,纳米酶香山会议在北京召开,执行主席由汪尔康、包信和、张先恩、顾宁和我共同担任.来自全国20多个单位40余名专家(生物、材料、物理、化学、医学、理论计算、临床医生)从不同视角探讨了纳米酶的催化机制与应用研究.在充分讨论纳米酶催化机制及构建其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纳米酶的原创性及国际影响.例如,美国高登会议邀请多位中国科学家做纳米酶主题报告,国际最有影响的学术出版公司之一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邀请中国科学家编写《纳米酶》英文专著,国际知名杂志 Small 设立了《纳米酶》 专栏.目前无论是纳米酶研究论文还是成果转化,中国科学家都处于领先地位.
在纳米酶发现10周年之际,我应《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主编王大成院士邀请,受命组织一期《纳米酶研究专刊》.我放下手中的实验,四处拨打电话或登门约稿.令我欣喜不已的是,这些活跃在纳米酶研究领域的中青年科学家,个个欣然接受约稿,人人写出颇有见地的文章,道出了对纳米酶的认知和贡献.正由于他们朝气蓬勃,创新思想层出,敬业精神十足,才有了纳米酶研究的飞速发展,也才有了这期《纳米酶研究专刊》面世.在此,我对他们的辛勤劳动深表谢忱. 我冒昧为专刊写了个引言,简述了几句纳米酶,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Cover Story:An Issue for Nanozyme Research

纳米酶研究专刊

编者按: 纳米酶:新一代人工模拟酶阎锡蕴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纳米酶及其细胞活性氧调控董海姣,张弛,范瑶瑶,张薇,顾宁,张宇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纳米酶的抗菌机理与应用唐燕,仇智月,许卓斌,高利增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纳米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从体外检测到活体分析李思蓉,黄彦钧,刘嘉睿,汪尔康,魏辉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Functional Superoxide Dismutase Mimics Become Diverse: From Simple Compounds on Prebiotic Earth to NanozymesLeon Bixenmann,Jiuyang He,Minmin Liang,Wolfgang Tremel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模拟酶特性及应用杨蓉,蔡双飞,王琛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铁蛋白:纳米酶开发的重要工具李爱朋,尉迟庆潇,张连兵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贵金属和碳纳米酶分子机制的理论研究沈小美,高雪皎,高兴发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纳米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孟祥芹,范克龙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纳米酶在肿瘤催化诊疗方面的应用杨博文,陈雨,施剑林  [摘要][PDF][HTML]

综述与专论: 纳米酶在疾病治疗中的最新进展黄燕燕,林友辉,蒲芳,任劲松,曲晓刚  [摘要][PDF][HTML]

前沿透视: 纳米酶具有类似生物酶的变性态?莫炜川,赵静,刘缨,赫荣乔  [摘要][PDF][HTML]

要闻聚焦: 纳米酶:中国原创领域的机遇与挑战——香山科学会议第606次学术研讨会简报梁敏敏,孟凡霞  [摘要][PDF][HTML]

要闻聚焦: 铁基纳米材料类酶效应与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技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简介许海燕,梁敏敏,张宇,王强斌  [摘要][PDF][HTML]

京期出证字第0624号 版权所有: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
电话:010-64888459 电子邮件:prog@ibp.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