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21(6):482-486.
摘要:免疫球蛋白(Ig)的表达是B细胞特异性和发育阶段特异性的事件.Oct2、NF-kB和HLH蛋白与Ig基因细胞特异转录有关.Oct2含有POU结构域,属POU转录调控因子家族;NF-kB有rel-like结构域,属rel-like转录调控因子家族;HLH蛋白特征性结构为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HLH)结构域,已报道的HLH蛋白都与转录调节有关.
1994, 21(6):486-491.
摘要:Zn2+在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十分广泛而显著.结合新近的研究资料,着重从染色质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生物合成、DNA的结构及构象、基因表达的调控等四个主要方面来反映Zn2+与遗传调控的相关性,并阐述Zn2+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机理.
1994, 21(6):491-494.
摘要:最近在几种生物体中连续发现了蛋白质剪接现象,由于它与通常所说的RNA剪接的区别,人们称这些在蛋白质水平被剪切掉的部分为“蛋白质内含子”.有些蛋白质内含子具有核酸内切酶功能,编码蛋白质内含子的DNA片段是一类新的可移动遗传因子.文中介绍了目前发现的几例蛋白质剪接现象,讨论了蛋白质剪接的可能机理,分析了蛋白质内含子的进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1994, 21(6):495-497.
摘要:细胞程序死亡(PCD),是有别于细胞坏死的另一种重要的衰老、死亡形式,它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免疫系统的克隆选择中起重要作用.bcl-2是调控PCD的基因,但不能抑制所有类型的PCD.最近发现,bcl-X基因编码大小不同的两种蛋白,分别具有刺激和抑制PCD的功能.bcl-2通过抑制PCD可导致细胞癌变,因而bcl-2被看作第三类癌基因.
1994, 21(6):497-500.
摘要: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基因表达受到转录调控与转录后调控.5'非转录区的一些顺式调控成分,如CATT(A/T)重复序列,富含GC序列,CK-1、CK-2、kB特异序列与可诱导的CsA敏感增强子成分等在转录水平上调控hGM-CSF的表达.3'非翻译区有一62bp富含AU序列,它与mRNA的稳定性相关,在翻译水平调控hGM-CSF的表达.细胞因子与一些刺激因子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hGM-CSF基因,从而影响hGM-CSF的产生与分泌.
1994, 21(6):501-503.
摘要:超声波应用于生物技术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许多研究发现,在有酶或细胞参与的情况下,一些过程可在超声作用下被激活.一般来说,较低强度的超声波可以通过改进反应物的质量传输机制,提高酶及固定酶的催化活性或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文中举例讨论了近年来超声在生物技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1994, 21(6):504-508.
摘要:血型糖蛋白(GP)是红细胞膜中主要含唾液酸的跨膜蛋白,有A、B、C和D四种.GPA是MN血型糖蛋白,GPB表达Ss、U血型,GPC、GPD则是Gerbich抗原,四种血型糖蛋白的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尤以同类间的同源性程度最高,GPA在防止红细胞之间、红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功能,并在配体诱导下影响红细胞膜的物理性质.GPC是维持红细胞正常形状、正常物理性质的重要因子.GPA和GPC的功能还分别与带3蛋白、带4.1蛋白有关.
1994, 21(6):508-513.
摘要:框架模型认为二级结构形成是蛋白质起始过程的结构基础.文章介绍蛋白质同源片段的溶液构象及其构象研究法和多肽二级结构的从头设计,并综述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折叠起始过程的理论模型和蛋白质折叠起始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
1994, 21(6):513-517.
摘要:肽库(peptide library)是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合成的一组寡核苷酸混合物(小肽基因混合物)克隆至线性噬菌体基因组中,使之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噬菌体的外壳蛋白(Ⅲ或Ⅷ)的氨基端表达.肽库技术可以应用于与分子识别有关的许多领域,如:药物设计,疫苗设计,酶的抑制剂的筛选,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等等.这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的技术.文中综述了其产生、发展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徐荻 , 蒋春雷 , 郑仲承 , 范佩芳 , 孙兰英 , 刘新垣 , 宋朝佑 , 由振东 , 王成海 , 路长林
1994, 21(6):518-520.
摘要:白细胞介素-2(IL-2)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近来发现还有中枢镇痛作用,用不同IL-2突变体测定其对大鼠痛阈的影响,发现完全丧失免疫刺激作用的20Leu-IL-2(20Asp→Leu)仍能显著提高大鼠的痛阈,其作用强度与天然IL-2无显著差异,而另一突变体45Val-IL-2(45Tyr→Val)虽保留免疫学活性却不能提高大鼠的痛阈.这些结果证明IL-2分子中具有镇痛作用与具有免疫作用的功能位点是相互独立的;IL-2分子中第45位Tyr对IL-2镇痛作用的发挥起重要作用.
1994, 21(6):521-523.
摘要:对抗人乳腺癌单抗AF9识别的抗原特性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F9抗原是由糖、脂及蛋白质组成的复合蛋白质,不耐热;AF9识别的抗原决定簇不存在于铁蛋白及癌胚抗原;蛋白质印迹检测表明AF9识别的抗原有4种成分,分子量分别为51 000,56 000,67 000,73 000.免疫组化ABC染色显示该抗原主要存在于乳腺癌细胞的胞浆及胞膜,在部分其它种类肿瘤组织中也可检测到,但在所检正常组织中未见到.AF9抗原可能是新的乳腺肿瘤相关抗原.
1994, 21(6):523-527.
摘要:用对苯二酚和甲醛在酸催化下制得新一类凝胶,此凝胶价廉,易于制备,多孔、无毒、亲水性强;能选择性吸附多糖,而用于多糖与低聚糖及单糖的分离;可作为载体对多种酶及蛋白质给予固定,与蛋白质的最大结合量为558mg/g,固定糖化酶时的活力回收达84%;此固化酶对淀粉的转化率达93%,当加入一定量的间苯二酚,可得改性的PF凝胶,其性能又有提高,可见PF凝胶为新型的酶的固定化优良载体.
1994, 21(6):528-532.
摘要:通过LB膜技术将硬脂酸酯修饰的SpA嵌入到气液界面的磷脂膜中,并沉积于疏水化石英表面,形成了平面人工双层生物膜.此人工膜可作为免疫球蛋白的通用诱导膜.结果表明,硬脂酸脂对SpA的修饰是影响该蛋白质构象变化的主要因素.当修饰SpA嵌入到磷脂DPPA单分子膜中时,膜中蛋白质密度增加,且呈现良好的成膜特性.人工膜中SpA的活性下降与硬脂酸的修饰及其在膜中的嵌入作用有关.
1994, 21(6):532-535.
摘要:采用Tb3+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皖南尖吻蝮蛇蛇毒中纤溶组分中钙离子的结合环境.实验表明每个纤溶组分中含有一个高亲和点.钙离子位于发色团色氨酸(Trp)附近,并可能和苯丙氨酸(Phe)结合,在不同波长的激发下能产生Trp→Tb3+,Trn→Tb3+→phe,Tb3+→phe和Tb3+→Trp之间的能量转移.Tb3+位于Trp附近并可能与Phe结合.计算表明Tb3+与Trp之间的距离约为5.66Å.
1994, 21(6):535-539.
摘要:以北京萤火虫复眼结构与生理参数为依据,基于已知的梯度折射率透镜特征,对复眼的整个光学系统进行模型化.模型的尺寸与折射率分布依据实际晶锥的测量值.通过对模型复眼的光线追迹,证明北京萤火虫复眼是一个折射重叠型复眼.重叠孔径以内入射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水平形成一半宽度为一定值的模糊圈.利用计算机光线追迹模拟了复眼的重叠成象过程,随着象平面与晶锥近端距离的增加,信号光线的数目也逐渐增加,信噪比逐渐提高,在视网膜水平达到最大值.
1994, 21(6):539-543.
摘要:揭示了吖啶橙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浓度依赖性上的区域性特征,分析了测定溶酶体H+转运时合理选用吖啶橙浓度及溶酶体用量的重要性、机理和原则,探讨了其与溶酶体的温育时间和K+/H+交换对测定H+转运的明显影响.
1994, 21(6):544-546.
摘要:介绍一种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活力测定的新方法.利用全染料(stains-all)对单链寡聚核苷酸片段灵敏度较高的特点,建立了电泳─全染料染色法测定TdT酶活力,TdT酶促加长的寡聚核苷酸片段样本,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全染料染色后即可根据寡聚核苷酸片段的泳动距离推算TdT酶活力.此法所用试剂便宜,操作简便,无需大型仪器及灵敏度较高,适用于临床上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中TdT酶活力的半定量检测及基因工程中TdT工具酶活力的测定.
1994, 21(6):550-553.
摘要: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SSCP)问世以来,成为研究基因突变的工具.特别是在分子肿瘤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于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常规PCR-SSCP采用同位素标记PCR产物,测序板电泳分离突变,在操作和费用上有种种局限,文章建立了一种非同位素PCR-SSCP技术:通过不对称PCR获得单链,普通PAGE分离,经银染检出突变.用这种方法,还研究了四株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HK1和SUNE1中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突变.证实CNE1,CNE2在exon8,HK1在exon5有突变,并发现新建立的细胞株SUNE1在exon8有突变.
王正森 , 吴建新 , 赵小元 , 孙宝岭 , 郭章溉 , 李敏
1994, 21(6):553-556.
摘要: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为了扩增6种支原体(精氨酸支原体,口腔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猪鼻支原体,发酵支原体及莱氏支原体)核糖体RNA操纵子的16s和23s DNA间区,设计了三个通用PCR引物(F1,F2及R1).当以6种支原体DNA为模板时,引物F1和R1产生340到468bp的片段,引物F2和R1产生145到211bp的片段,当用Hela细胞或E.coli DNA作为模板,用引物F1和R1时,在电泳中未观察到特定区带.此法最小能检出8.5fg精氨酸支原体DNA,相当于13个精氨酸支原体.这说明,当这些支原体污染细胞培养时,能用PCR法检测出来.
1994, 21(6):557-558.
摘要:介绍了一种在热启动PCR中,以Dig-11-dUTP部分代替dTTP,从少量基因组DNA中快速制备大量的地高辛标记的探针的方法,此探针灵敏度达0.03pg,并只和相关的DNA特异杂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