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22(1):2-4.
摘要:
1995, 22(1):5-8.
摘要:杀菌肽是在昆虫体内诱导产生的一类具有强抗菌活性的、由30多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它的特殊空间结构可以使原核细胞膜形成孔洞,导致细胞死亡,对真核细胞膜却无此作用.哺乳动物体内亦存在类似的有抗菌活性的多肽,杀菌肽因其广谱杀菌活性而引起了植物学家和医学家的注意.已被用于植物抗病原菌和医学研究.
1995, 22(1):9-13.
摘要:不同来源的Lipase对底物油脂中脂肪酸的链长、不饱和度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表现出不同的脂肪酸特异性;对甘油酯中Sn-1(3)和Sn-2位酯键具有不同的位置特异性;对甘油酯中立体对映结构的1位和3位酯键呈现不同的立体特异性,脂肪酶能够催化酯水解和酯合成(或酯交换)反应,用于制备甘油单酯、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和具有光学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因此它在油酯加工和有机合成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1995, 22(1):13-18.
摘要:结合最近几年对真核转录调节因子和DNA的结构与机能研究,概述了蛋白质-蛋白质及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方式以及介导相互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论述了转录因于之间、转录因子与DNA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发生机制及其在真核基因转录调节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意义.
1995, 22(1):22-26.
摘要:吡咯喹啉醌是一种与烟酰胺核苷酸、黄素核苷酸不同的新型辅基.近年来,荷兰、日本等学者对它进行了初步研究,而国内研究起步较晚,文章综述了吡咯喹啉醌的发现、分离纯化、鉴定、理化性质以及生理功能,这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吡咯喹啉醌的分布、产生机理、生物学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应用.这将对促进酶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95, 22(1):26-30.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利用基因转移技术修饰肿瘤细胞制备肿瘤基因工程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及其安全性;归纳了目前可用于肿瘤基因工程疫苗的各种目的基因的特点及作用并对这类肿瘤疫苗制备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995, 22(1):30-35.
摘要:视皮层神经元电活动的振荡和同步振荡现象是神经生理学实验的最新发现之一.这一研究成果在认知科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学术界对它在认知心理学上的解释、作用及意义有不同的评论.
1995, 22(1):35-39.
摘要:近年来,随着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普遍应用,阳性重组病毒筛选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从过去的经验性的ocu+/ocu-空斑表型筛选发展到根据颜色差异,药物抗性,抗生素抗性等等筛选重组病毒.同源重组过程也可在大肠杆菌或酵母甚至体外进行,大大提高了重组率,由于重组率是如此之高,有些方法可以免去繁琐的空斑选择,很快得到重组病毒的纯培养.文章对各种筛选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指出各自的优缺点.
1995, 22(1):40-43.
摘要:将人胰岛素原突变体(A4Glu→Leu)基因重组到pBV220表达载体上,在E.coli系统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SephadexG-50柱层析分离以及胰蛋白酶和羧肽酶B的酶促转化等步骤,可得到纯的人胰岛素突变体(A4Glu→Leu),其氨基酸组成与预期值相符,其受体结合活性及生物活性与标准猪胰岛素的基本相同.
1995, 22(1):47-50.
摘要:用抗坏血酸-Fe(Ⅲ)和过氧化氢分别作用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经疏水层析分离得到亲水型和疏水型SOD.用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分别作用于天然SOD,亲水型SOD及疏水型SOD,结果表明疏水型SOD较亲水型SOD及天然SOD易被降解,提示活性氧氧化修饰后的SOD对蛋白水解酶敏感性提高与其疏水性增高有关.
1995, 22(1):53-56.
摘要:从裂褶菌中提取一水溶性多糖Sci.气相色谱,高碘酸盐氧比,甲基化分析等确定它为葡聚糖.1-3糖苷键构成其主链,平均三分之一的主链残基在6位带有分枝,红外光谱和三氧化铬氧化表明Scl全部残基为β构型,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酸碱浓度状态下,检查糖链与刚果红形成络合物的能力以及Scl水溶液的粘度和旋光值.推测低温近中性Scl主要呈单股螺旋构象.升温或提高酸碱浓度导致有规则的螺旋构象转变成无规则的线团.高碘酸盐氧化去掉分枝则多股螺旋比例在构象中增加.
1995, 22(1):56-59.
摘要:通过研究神经节苷脂GM3对国人单核样白血病细胞系J6-2细胞蛋白质磷酸化的影响,在[γ- 32P]ATP,GM3,ATP,Mg2+与J6-2细胞液及颗粒两部分共同反应,10min(30℃)体系中,观察到GM3对两部分蛋白质磷酸化的调节作用.GM3(100μmol/L)促进颗粒部分分子量为180 000,87 000,78 000,67 000,43 000及31 000的蛋白质磷酸化,促进胞液部分分子量为87 000及56 000的蛋白质磷酸化,而且能抑制70 000及43 000蛋白质磷酸化.由于GM3已被前人证实能对J6-2细胞起分化作用,其作用时间长达4-6d,很可能GM3对蛋白质磷酸化作用的调节是GM3促分化作用的早期信号.
1995, 22(1):60-63.
摘要:奶牛的早期胚胎性别鉴定是奶牛胚胎分割及移植技术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前提,用PCR技术进行早期胚胎性别鉴定具有准确、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利用人和鼠的性别分化相关的DNA序列ZFY、ZFX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对公牛和母牛的染色体DNA、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定向克隆到pUC118上,获得ZFY、ZFX转化子,并测定了ZFY、ZFX基因的序列,发现两者同源性达88.2%,以此为基础可设计引物和探针,以PCR方法进行高灵敏度的奶牛性别鉴定.
1995, 22(1):63-68.
摘要:采用L1通用引物MY 11/9介导聚合酶链反应(PCR),从人生殖道疣、癌组织中扩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同源序列得394-552bp DNA片段,再以内引物GP5/6介导第二次扩增得139-154bp片段,然后根据Rsa Ⅰ酶切扩增片段的电泳图谱来分出HPV型别,无需特异型别的探针进行分子杂交,35例宫颈癌和30例生殖器疣HPV同源序列检出率分别为85.75%和96%;12例卵巢腺癌检出HPV同源序列者7例.本法简便、灵敏、可靠,并适合于临床应用.
1995, 22(1):68-71.
摘要:用牛血清白蛋白-戊二醛交联剂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Nafion-二茂铁修饰电极上,最后在电极上修饰一层Nafion膜,制备成葡萄搪传感器,电活性物质如抗坏血酸、尿酸等对葡萄糖的测定无干扰.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5.0×10-4-1.3×10-2mol/L,响应时间小于60s.
1995, 22(1):72-76.
摘要:利用聚乙烯醇(PVA)包埋法共固定糖化酶和葡萄氧化酶(GOD)制成酶膜,与氧电极结合成为复合酶电极;该电极可以用于流动注射分析系统中测定溶液中麦芽糖.对酶电极的pH效应和温度效应作了研究.酶电极的线性范围为0.5-35mmol/L.响应周期小于2min.变异系数(CV)为1.8%.在半连续使用状态下,酶电极可以使用10d以上.糖化酶保持活力为60%.对延长酶电极寿命和克服共存葡萄糖的干扰的方法作了探讨.
1995, 22(1):77-80.
摘要:利用流式细胞仪同时定量测定细胞核DNA及细胞膜表面抗原.对测量原理、条件、各种误差的消除方法及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建立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测量与分析方法.此方法已被应用于多项研究工作中.
1995, 22(1):80-84.
摘要:利用蛋白质A在近中性pH条件下,能够与大多数哺乳动物抗体的Fc部分结合;在低pH条件下,又能将抗体洗脱下来的特性,以一蛋白质A固相免疫反应器,分离与抗体结合及未结合的抗原.并结合流动注射进样方便的特点建立了一个快速、简便并易于自动化的流动注射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研究了各种实验变量对测定的影响,并用于人体转铁蛋白的测定.
1995, 22(1):84-86.
摘要:以二硫苏糖醇(DTT)或L-抗坏血酸(Vit C)为终止剂改进的经典邻苯三酚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反应体系:50mmol/L邻苯三酚,pH8.20,总体积9ml,25℃,加一滴DTT(100mmol/L)或Vit C(5%),约50μl,终止自氧化反应.终止后,反应体系的420nm光吸收在lh内保持恒定.终止剂法的邻苯三酚自氧化率及酶活测定灵敏度与经典法相近,一个酶活单位相当于纯SOD 100μg/L.
1995, 22(1):87-89.
摘要:用针对引导序列的5′-引物和针对恒定区的3′-引物,常规PCR程序只使所选5株单抗10个可变区cDNA中的4个得到放大.新设计的程序增设了一个反应时相:94℃ 1 min,37℃ 6-8min,循环1-3次,只加入5′-引物,补充3′-引物后,转入常规PCR循环,10个可变区cDNA均获放大.此程序被命名为“单引物预掺入PCR”.
1995, 22(1):89-90.
摘要:利用荧光光谱学对BPLA2和Ca2+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Ca2+在BPLA2中十分重要.在Ca2+存在时,底物与BPLA2的结合使酶中色氨酸残基周围的环境变得较为疏水,荧光发射谱蓝移达9nm,而无Ca2+存在时却无此现象发生;实验证明BPLA2分子中有一较强的疏水区,Ca2+可明显增强这一区域的疏水性;另外,我们还发现Ca2+与酶的结合与酶中唯一的His残基有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