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22(2):98-102.
摘要:钙是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介导钙信号的钙调蛋白已有深入的研究,证明钙调蛋白是细胞复杂调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但是在原核生物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蛋白因子却一直说法不一.自80年代初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首次发现类钙调蛋白(calmodulin-like-protein)以来,已在多种原核生物中陆续发现了类钙调蛋白的存在,证明其可能参与了原核生物的孢子形成,细胞分裂,生物固氮,异型胞形成和兰细菌光合作用等多种调控功能.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
1995, 22(2):108-112.
摘要:生物体系中脂质过氧化的检测方法是脂质过氧化反应机理研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检测生物体系中脂质过氧化的方法有多种,但各种检测方法在不同的实验中都显示出一定的优缺点,近年来应用较多并且很有前途的实验方法是高压液相色谱法以及化学发光法等.
1995, 22(2):112-117.
摘要:绿脓杆菌外毒素A有三个结构功能区.氨基端区(Ⅰ)通过关键位点Lys57结合靶细胞表面受体.中心区(Ⅱ)负责该毒素的跨膜转位功能,Arg276和Arg279是关键位点.在胞吞泡内此毒素于Arg279与Gly280间酶解成28 000和37 000两片段.羧基端区(Ⅲ)所在的37 000片段由其末端氨基酸序列REDLK介导到内质网再转位入胞浆通过Glu553位点结合NAD+使延伸因子-2受ADP-核糖基化而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导致细胞死亡.改造的毒素基因同识别蛋白基因融合成的重组毒素有应用前景.
1995, 22(2):117-121.
摘要:菌紫质是嗜盐菌紫膜中的一种光能转换蛋白.它具有光致色变和光驱动质子泵功能,其原初光异构化过程极其迅速,可在430fs内完成.由于菌紫质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光电和光学特性,如对光强的微分响应,高的空间分辨率,高的光灵敏度,高循环次数等,使得它在光电探测,仿视觉系统,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光学及光学信息记录和处理方面有很多重要应用.利用超短脉冲激光技术,高时间分辨光谱学技术及高速取样探测技术,对菌紫质的光循环,原初光异构化,激发态动力学,质子泵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
1995, 22(2):122-126.
摘要:FISH技术是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位技术.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中期染色体的FISH可以进行SCP,Cosmid和YAC的染色体定位,嵌合克隆的鉴别;通过间期核的FISH可以在50kb的分辨率下进行基因作图;最新的研究进展已可以进行伸展的染色质丝(chromatin fibre)的FISH,直接测量基因的长度,从而达到高精度基因作图的目的.总之,随着FISH技术本身的发展,它将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995, 22(2):126-132.
摘要:在克隆人类遗传病致病基因的过程中,寻找染色体特定区段的转录序列成为主要的限速步骤.早期的努力集中在筛选cDNA文库,找寻进化上保守的DNA序列,以及Northern杂交.最近几年,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动下,发展了数种有效的寻找基因的新方法.这些方法不但扩展了寻找新基因的染色体区段,而且能在不依赖基因表达的情况下进行筛选.文中综述新旧几种寻找基因的方法,并讨论它们各自的优点与局限.
1995, 22(2):132-136.
摘要:昆虫杆状病毒作为高效的表达载体,现已广泛地用于各种外源基因的表达.但是,用传统的方法构建重组杆状病毒,存在着重组率低,纯化难及耗时长等缺点,围绕如何快速、简便、高效地构建重组杆状病毒,近几年来人们进行了一些重大的改进,包括使病毒DNA线状化以提高重组病毒的比例;在体外进行重组;同源重组和重组病毒的纯化与筛选在酵母和大肠杆菌中一次完成;使重组病毒可以形成多角体等,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方法中的不足;文章着重介绍了这几种新的改进方法.
杨缜 , D. A. ROBB
1995, 22(2):137-141.
摘要:研究了蘑菇酪氨酸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邻苯二酚向邻苯醌的转化反应,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在有机介质中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其活性主要受体系中的水活度控制.在适当控制酶分子上结合水的条件下,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无机盐的水合物可用于控制这种低水有机介质中的水活度.
1995, 22(2):141-146.
摘要:通过观察2位肟化合物HI-6和HGG-42及它们的4位胎异构体对不同有机磷毒剂抑制的AChE的重活化作用发现塔崩、梭曼、沙林等有机磷毒剂磷酰化的AChE活性中心的构象可能存在着明显差异;又从变构剂C10和丙吡啶对TMB4重活化这几种毒剂磷酰化AChE的影响中证实塔崩磷酰化AChE活性中心构象与沙林、梭曼和VX3种毒剂磷酰化的AChE明显不同.
1995, 22(2):149-154.
摘要: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具有致癌活性,构建含金属硫蛋白基因-1(MT-1)调控区和LMP基因的pBR322-MT-LMP质粒,用显微注射法将MT-LMP转基因接种于小鼠受精卵内制备转基因小鼠的动物模型.结果:a.注射后卵的存活率和仔鼠出生率分别为73%和13%;b.转基因鼠尾部组织DNA分析,PCR法证明二只小鼠有LMP基因扩增带,Southern杂交亦显示PCR阳性鼠有特异的LMP杂交信号,这说明LMP基因已整合于鼠基因组,整合率为8%.结果说明,构建携带LMP基因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已成功.
1995, 22(2):154-158.
摘要:从人血中提取红细胞膜,用注射器加压推打的方法首次获得了包含80mmol/L吡啶二羧酸(DPA)的封闭完好的内翻外囊泡(IOVs).离心除去囊泡外DPA,即可按Newton法测其阴离子转运活性.此法在红细胞膜内翻外囊泡体系上成功地建立了带3蛋白(Band 3)测活方法,具有简便迅速,重复性好等优点.
1995, 22(2):159-162.
摘要: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是免疫荧光测量中两种不同的标记方法.在流式细胞计测量中,一般说来,直接标记不易引入样品的非特异性结合,因此引入干扰少,样品的数据好处理,而间接标记由于有放大作用,容易引入非特异结合的干扰,严重时所得数据无法区分特异及非特异信号,造成数据分析的混乱,通过样品实测比较,认为在流式细胞计测量中应用直接样品更为合适.
1995, 22(2):162-165.
摘要:家蚕丝素经高浓度的中性盐氯化钙溶解后,制成了固定化过氧化物酶丝素膜,对这种酶膜的活性和理化特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酶膜的活性高,酶促反应温度范围宽,最适pH5.0-7.0,热稳定性也较游离酶好,这与用溴化锂溶解丝素后制成的固定化过氧化物酶膜相仿.因此,用这种方法制成的丝素膜同样是一种良好的固定化酶的生物材料.
1995, 22(2):165-169.
摘要:以Fe2+/半胱氨酸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为基本模型,根据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原理,优化不同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在96孔板上进行抗脂质过氧化测定的一步反应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不低于传统的试管法,而且还具有微量、快速、简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大规模筛选和研究抗氧化剂.此外,也可用于其它系统诱导的抗脂质过氧化的测定.
1995, 22(2):169-173.
摘要:应用免疫浊度法在自动分析仪上测定了尿中微量白蛋白.对140名健康人一次尿样品测定后求出排出率的参考范围(可信区间95%),上限为2.83g/mol肌酐.此法结合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定应用于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以检测早期肾损伤.结果表明此法能灵敏地检出早期的尿中白蛋白漏出,对肾损伤早期诊断比传统的尿蛋白试验更为可靠.尿中溶酶体酶(如NAG)对肾小管损伤是更特异和灵敏的标志物.联合应用尿中微量白蛋白和酶的测定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同时用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对糖尿病人作了观察,结果糖尿病人血清Ⅳ型胶原均值也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这一指征反映了肾单位基底膜胶原蛋白的合成动态.
1995, 22(2):173-176.
摘要: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同时测定肌酸激酶(CK)同工酶及其亚型(CK-MB亚型、CK-MM亚型),其特点是以不连续缓冲液体系为基础,在较低电压条件下,30min完成分离过程,能同时报告CK-MB同工酶,CK-MB1,CK-MB2以及CK-MM1,CK-MM2,CK-MM3的百分含量.CK-MB和CK-MM同工酶的亚型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2U/L,3.2U/L.该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无需特殊仪器、操作简单等优点.
1995, 22(2):177-178.
摘要:对一种新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克木毒蛋白的研究表明,该分子中仅含一个色氨酸.此色氨酸与克木毒蛋白具有的三种酶活性有明显不同的关系.
1995, 22(2):179-180.
摘要:根据呼吸链中传递的电子可从细胞色素c漏出传给H2O2的实验结果,结合文献关于呼吸链底物端电子漏导致生成O2·-和H2O2的报导,提出了呼吸链主链电子传递之外,存在一个由两类电子漏衔接形成的电子漏路径.由于这一路径实质上是氧自由基的代谢途径而显示出线粒体可能具有参与氧自由基代谢的功能.
1995, 22(2):181-183.
摘要:利用凝胶迁移率变化的实验方法,对饲养在光照-黑暗循环的条件和持续黑暗的条件下Wistar雄性大鼠下丘脑交叉上核中CREB含量的昼夜间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CREB在交叉上核中具有内源性的昼夜节律.
1995, 22(2):188-190.
摘要:对oligo(dT)纤维素纯化poly(A)RNA的方法进行了改良.缩小了层析柱床的体积,使填料用量仅为常规量的1/50-1/100,即在移液器尖嘴中进行层析.与常规方法相比,它具有实验时间短、洗脱的mRNA可直接合成cDNA和得率较高等优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