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24(3):194-198.
摘要:细胞质膜微囊(caveolae)为50~100 nm的小囊泡,它们以内陷形式连接在细胞质膜上,并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细胞.早在40多年前用透射电镜曾观察到此微囊结构.细胞质膜微囊的功能为通过毛细管内皮细胞转运小分子及大分子以及具有“液饮”作用.最近实验表明,Caveolae还参与跨膜信号转导.
1997, 24(3):198-203.
摘要:根据过渡态理论,按特定的化学反应机制确定反应中的可能过渡态结构,选择和该过渡态结构类似的化合物作为半抗原,可诱导机体产生具有催化活性的催化性抗体.文章对诱导催化性抗体中半抗原的选择原则、催化性抗体和非催化性抗体间的联系、催化性抗体和酶促催化反应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催化性抗体在医药科学中的应用前景及限制因素进行了讨论.
1997, 24(3):207-211.
摘要:从大片段基因组DNA中快速分离转录序列是疾病基因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中的关键步骤.外显子捕捉法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方法.文章对该法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及应用成果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1997, 24(3):211-214.
摘要:突触小泡膜蛋白及其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已取得若干研究进展.突触素I、SY蛋白、SO蛋白、SB蛋白、SG蛋白等都是突触小泡膜的重要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突触小泡的贴靠、膜融合及胞吐作用中起着局部自主性调节作用.
1997, 24(3):215-219.
摘要:除了经典的代谢调节作用之外,胰岛素还具有重要的促生长作用:在体外胰岛素能够刺激众多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一些实验证明胰岛素在体内可能也是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因子.胰岛素的促生长作用通过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介导,但在较高的胰岛素浓度下也可以通过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受体进行,在不同细胞体系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受体后的信号转导经过了一系列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等途径,其中有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Shc蛋白、Ras蛋白以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等的参与.在胰岛素的分子表面很可能存在一些区域或位点,对其促生长作用有着更大的贡献,通过对一些高促生长活性的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已揭示出一些初步的证据.
1997, 24(3):220-223.
摘要: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ITI)家族是在人和动物的血液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蛋白质.ITI由一条硫酸软骨素糖链将三条蛋白质肽链共价地结合在一起,其中两条肽链与硫酸软骨素链以氨基酸的羧基与糖链上的羟基形成酯键的形式相连.在细胞外间质中, 这种酯键可以转移到透明质酸糖链上, 进而调控细胞外间质的大小和细胞的性质.另一条肽链具有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 作为一种临床应用的药物可以从尿中分离到.
1997, 24(3):224-227.
摘要:连接介导聚合酶链反应是以连接反应为基础的单侧PCR技术,首先在DNA片段的一端连接上一个公共连接子,而后在这个连接子与另一个DNA序列特异的引物间扩增.Vent聚合酶的使用,延伸产物捕获及连接子标记选择策略的采用,大大提高了连接介导聚合酶链反应的敏感性.这一技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体内足迹等研究的进行.
1997, 24(3):228-232.
摘要:人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基因的表达受雄激素的调节,其雄激素应答元件(ARE)位于-170附近.为了确定雄激素对该基因的诱导作用是否受ARE上游序列的影响,把PSA启动子区的不同长度的天然的和变异的DNA片段分别与报告基因CAT相连,构建了不同的pBLCAT3-PSA质粒.用它们转染人前列腺肿瘤细胞PC-3.结果表明15 bp的RF15序列(-340~-326)的缺失和变异可显著降低雄激素的诱导作用.区带转移测定表明人前列腺肿瘤细胞LNcap和PC-3中的某些核内调节蛋白可与RF15结合,而且其结合能力受Zn2+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RF15可能是PSA启动子中的一个新的附属调节元件.与之结合的调节蛋白可能是通过与雄激素受体的相互作用促进雄激素对PSA基因的诱导作用.
1997, 24(3):232-237.
摘要:用逆转录-多聚酶链聚合反应(RT-PCR)方法证实, 表皮生长因子(EGF)可刺激人绒癌细胞株Jar卵泡抑素mRNA的表达, 并呈剂量依赖效应, 最大效应剂量为1.0 nmol/L, 半数有效剂量为0.3 nmol/L.GM-CSF虽然单独对人绒癌细胞株Jar卵泡抑素mRNA表达无任何影响, 但却能显著抑制EGF刺激后的人绒癌细胞株Jar卵泡抑素mRNA的表达,并有剂量依赖关系,最大效应剂量为10 nmol/L, 抑制率达62.3%, 半数有效剂量为3.0 nmol/L.提示胎盘组织卵泡抑素基因除受多种激素调控外, 还受一些生长因子内分泌和旁分泌的调控.
1997, 24(3):237-241.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用C60-磷脂酰胆碱与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融合后,以4 000 lx光强度激发C60(C60浓度20 mg/L)对HeLa细胞具有显著的光致杀伤作用.生化测定证实光激发C60导致膜蛋白巯基含量减少、膜脂过氧化、丙二醛含量增高,SDS-PAGE证明膜蛋白交联,荧光偏振显示膜流动性降低,电镜超微膜结构破坏,经MTT法检测,大部分细胞死亡.C60的强烈光致作用证实了Arbogast等认为光激发C60可产生单线态氧的观态.
1997, 24(3):242-245.
摘要:应用自提的神经节苷脂GM3, 牛脑神经节苷脂(bovine brain gangliosides, BBG)加入低血清培养的人多形成胶质细胞瘤BT325细胞中观察其对该细胞系的影响; 以及GM3、BBG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刺激该细胞系生长的拮抗作用. 结果表明GM3、BBG均能抑制BT325细胞生长,GM3的抑制作用远高于BBG, 其抑制率为60.28% (P<0.01), BBG为19.33%,在含不同浓度的EGF培养液中分别加入GM3、BBG均可拮抗EGF对BT325生长的刺激作用, GM3的拮抗作用远高于BBG.
1997, 24(3):245-249.
摘要:采用DNA电泳、PI染色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CM)观察, 检测了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诱导CNE-2Z细胞凋亡时细胞周期和骨架的改变. PKC抑制剂staurospoine(ST)、sphingosine(SS), 终浓度分别为1×10-6 mol/L和4×10-5 mol/L, 诱导细胞24 h.结果发现处理组细胞均有典型的DNA亚二倍体峰, DNA电泳有梯状图谱; 细胞周期百分比SS组较对照组S期增加及G1期减少明显(P<0.05); ST组G2期增加、G1和S期显著减少(P<0.01). 对照组细胞染色质分布均匀; 胞质微丝呈细颗粒状, 均匀分布. 诱导细胞染色质碎裂呈不规则缺损; 胞质微丝散乱, 颗粒粗大, 排列不均. 结果表明, SS、ST可诱导CNE-2Z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和骨架在细胞凋亡时, 均发生了明显改变.
1997, 24(3):249-253.
摘要:将外源基因——日本血吸虫26K抗原(Schistosoma japonicum 26K antigen,Sj26GST)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pBCG-2000中, 构建四个不同的表达载体, 研究了它们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表达效率.首先将含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hsp70)启动子的质粒pMT-70用NcoⅠ切, 进行两种不同的修饰, 得到不同的SD序列, 将Sj26GST基因克隆进去; 再将含hsp70启动子和Sj26GST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BCG-2000中, 筛选出不同SD序列、不同方向和不同拷贝数的分枝杆菌表达载体四个.所表达的天然重组Sj26GST在SDS-PAGE上分子质量为26 ku处可见明显的表达蛋白带.通过薄层扫描分析, 发现表达质粒中, 双拷贝启动子-外源基因组合表达效率最高, 是单拷贝组合的1.6倍.而不同的克隆方向和不同的SD序列(两者相差3个碱基)对表达效率的影响不明显.
1997, 24(3):254-258.
摘要:制成了以亚甲基蓝为介体的电流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通过离子交换牢固地固定在Nafion膜中的亚甲基蓝,能有效地在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玻碳电极之间传递电子.探讨了pH值、温度、工作电位和抗坏血酸等物质对此传感器生物电催化还原H2O2的影响.此生物传感器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对H2O2线性响应范围为5.0×10-7~2×10-4 mol/L,响应时间少于30 s.
1997, 24(3):258-260.
摘要: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AXS)实验站所用的探测器由原来的NaI闪烁计数器改为位置灵敏探测器,其位置分辨好于100 μm,有效探测面积为50 mm×10 mm,得到了较以往更高质量的SAXS谱,并成功地对液体样品的SAXS谱进行了测试.
1997, 24(3):260-264.
摘要:用纯化的羊抗人载脂蛋白B抗体包被96孔微量滴定板,与样品保温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载脂蛋白E纯化抗体,最后用邻苯二胺底物显色. 与同时进行的标准物比较,可测定样品中含有载脂蛋白B脂蛋白中载脂蛋白E(简称LpB∶E )的含量. 用建立的方法对120例血样进行了LpB∶E 测定,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简要讨论.
1997, 24(3):264-268.
摘要:以吖啶橙为细胞DNA荧光探针,用阿达玛(Hadamard)变换显微图象分析仪和显微荧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4例乳腺肿瘤的细胞DNA含量(倍性),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的分析结果均与病理学诊断结论相吻合.阿达玛变换显微图象分析仪作为一种新的细胞定量分析仪器,其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可与显微荧光光度计相媲美,而且阿达玛变换显微图象分析仪还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信噪比高、具有同时分析多个细胞和同步扣除背景信号的能力等.
1997, 24(3):268-272.
摘要:用电内渗不同(0、0.03、0.08、0.20mr)的琼脂糖制成凝胶或电极缓冲液凝胶条,观察对电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电聚焦电泳必须使用无电内渗琼脂糖.不同电内渗的琼脂糖制成的电极缓冲液凝胶条对SDS电泳无显著影响,但对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电内渗越高,越不利于电泳的进行.
1997, 24(3):272-276.
摘要:利用自编的脉冲程序,采用预饱和和自旋锁定对水峰进行双重抑制的方法,得到了 15N标记蛋白GAL4(62)的2D 1H-15N HSQC、HSQC-NOESY、HSQC-TOCSY谱,并对这几个谱在蛋白质 1H谱的归属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1997, 24(3):277-280.
摘要:用微量提取和高效薄板层析方法研究了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3掺入兔肌质网膜的动力学过程.将掺入量分别相对于掺入浓度、时间和温度作图,显示掺入曲线均呈抛物线形式.当掺入体系中GM3浓度为8 μmol/L、掺入时间为90 min、掺入温度为35℃时,其掺入量达到最大值,约为掺入体系中GM3量的50%.上述结果表明外源性GM3对肌质网膜的作用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水相反应,而是一个依赖于掺入浓度、时间和温度,并具有一定的饱和度的掺入到肌质网膜脂双层中的动力学过程.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外源性GM3的掺入能明显增加肌质网Ca2+-ATP酶的活力.这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糖脂对细胞内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调节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1997, 24(3):281-283.
摘要:采用两次连接法对一个质粒载体为7.65 kb,插入子为1.47 kb的片段进行重组连接,使连接效率大大提高.此方法对于大分子的质粒DNA重组是非常有效的.
1997, 24(3):283-285.
摘要:用人工合成的PSⅡ反应中心D1蛋白中(229~240)的12肽,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后做为抗原免疫家兔, 获得抗菠菜D1蛋白抗体. 免疫双扩散法测得其具较高的效价,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该抗体仅与D1蛋白有免疫亲和反应. 表明此抗体可作为检测D1蛋白及其光抑制时降解产物的探针.
1997, 24(3):286-288.
摘要:BIA技术(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即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这里介绍利用BIAcore研究信号传导中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多聚物的形成及机理以及转录调节蛋白与启动子(DNA)的研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