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25(3):195-196.
摘要:真核生物mRNA的3′非翻译区(3′-UTR)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调控mRNA在体内的稳定性和降解速率,控制着mRNA的利用效率,还参与mRNA翻译过程的调控.
1998, 25(3):197-201.
摘要:对蛋白质全新设计的方法、设计原则、迄今为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及目前面临的困难进行了综述.
1998, 25(3):201-204.
摘要: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及其介导信号转导的新途径已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主要包括受体结构特征, Janus激酶(JAKs)的作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和Ras蛋白的激活,以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的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等.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
1998, 25(3):204-210.
摘要:反胶束是新的酶学研究体系,酶在反胶束体系中的性质与在水溶液中相比有较大区别.评述了反胶束体系的性质及酶在其中的催化活性及构象变化,讨论了影响酶活性及构象变化的各种因素,并简单介绍了反胶束酶学研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1998, 25(3):210-216.
摘要:抗冻蛋白(AFPs)最初是从极区海鱼中发现的一种适应低温的特异蛋白质, 它能阻止体液内冰核的形成与生长,维持体液的非冰冻状态.对近年来植物AFPs的发现过程,AFP的生化特性,抗冻作用机制,抗冻蛋白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前景等作了系统的综述.
1998, 25(3):216-221.
摘要:对有关逆境响应基因的最新进展作了一简要的综述.在逆境条件下,脱落酸(ABA)浓度增加,诱导许多新的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合成.已克隆到几百种逆境响应基因,其中大多数可受外源ABA的诱导.对这些基因及蛋白质的功能已有所了解,认为它们可能与植物的抗逆能力有关.目前认为有多条信号传递途径参与胁迫信号的转导.
1998, 25(3):222-226.
摘要:核受体是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它们之间有相似的结构,在进化上来源于同一前体,它们和基础转录因子有直接的联系,与配体结合后,作用于其目标基因的特定应答元件上,从而活化特定基因的转录.核受体介导的转录活化需要有辅活化子(coactivator)和辅阻遏子(corepressor)的参与,这些辅活化子和辅阻遏子是有效的转录所必需的. 它们能和核受体特异结合,并在核受体和基础转录因子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目前发现普遍存在并在转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辅活化子有CBP/P300和SRC-1等,辅阻遏子有SMRT等.
1998, 25(3):226-231.
摘要:生长激素分泌促进剂是一类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的具有专一性促生长激素释放作用的寡肽及其类似物.由于其分子质量小、活性高、可口服、作用专一而有可能成为新的生长激素治疗药物.目前已经发展了很多具有此类活性的多种结构的化合物,如肽、环肽、肽醇及非肽类似物等.尽管这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证据表明存在新的调节生长激素分泌的途径和新的调节因子.
1998, 25(3):231-235.
摘要:近年来,随着细胞凋亡研究的深入,神经元凋亡与神经退变病的关系愈发引人注目,已建立多种神经元凋亡的离体模型.多种因素如营养剥夺、自由基、谷氨酸、低钙及β-淀粉样蛋白等均可诱发神经元凋亡.凋亡的检测,可先从酶或蛋白质的变化判断神经元的损伤情况,再结合形态学观察,最后通过DNA电泳等确证.
1998, 25(3):235-238.
摘要:蛋白酶体是真核细胞内依赖ATP的蛋白质水解途径的重要成分,负责大多数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 20 S蛋白酶体有多种肽酶活性,其活性位点为Thr. 19 S复合物与20 S蛋白酶体结合成为26 S复合物,能降解泛素化蛋白.近几年来,蛋白酶体的分子组成、亚基、生化机理、胞内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
1998, 25(3):238-242.
摘要:7-氨基头孢烷酸(7-amino cephalosporanic acid, 7-ACA)是医药工业合成大多数头孢菌素的重要原料.头孢菌素酰化酶(cephalosporin acylase, CA)催化头孢菌素C(CPC)和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GL-7ACA)的水解反应, 生成7-ACA.根据CA催化底物的不同, 可将其划分为两类:CPC酰化酶和GL-7ACA酰化酶.由CA的同源性、分子质量大小和基因结构, 可以把头孢菌素酰化酶划分为五种;讨论了酶的基本性质.通过CA与N端亲核水解酶(Ntn水解酶)的比较, 推测CA属于Ntn水解酶, 并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它们的生理功能.
1998, 25(3):242-245.
摘要:端粒酶与癌症密切相关,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反义核酸、核酶、细胞分化剂、逆转录酶抑制剂和鸟嘌呤四联体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端粒酶活性.在癌症治疗中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1998, 25(3):245-249.
摘要:PH结构域是一种存在于多种信号转导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中的大约由120个氨基酸组成的功能性区域.不同蛋白质中的PH结构域在一级结构上的同源性并不很高,但其空间结构中肽链主链的折叠方式基本相同,而主要差别存在于其中的三个可变环上,含有这些环的侧面带有正电荷,被认为可能是其配体的结合部位.目前已知的配体有G蛋白βγ亚单位(Gβγ)、蛋白激酶C(PKC)和磷脂酰肌醇衍生物(PIP2或IP3),所以PH 结构域可能介导信号蛋白与这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构成.
1998, 25(3):249-253.
摘要:通过受体对DNA-配体复合物的特异识别和内吞, 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特定的细胞内进行表达,称为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 对该项技术的基本方法、体内外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发展方向等进行了介绍和综述.
1998, 25(3):254-258.
摘要:将人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 12, IL-12)两条链p35及p40全长cDNA分别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了pcDNA3/p35a,pcDNA3/p40a,pcDNA3/p35b,pcDNA3/p40b四种真核细胞重组表达质粒,利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中国苍鼠卵巢(CHO)细胞. 通过对阳性克隆的筛选鉴定,获得了稳定表达人IL-12的CHO细胞株,活性最高的一株表达量为105 U/ml.此细胞株经半年的传代培养,能够稳定地分泌IL-12.结果显示:IL-12在CHO细胞中的稳定表达受到重组质粒结构、DNA整合、mRNA转录、蛋白质翻译等多因素的影响,IL-12两个亚基在CHO细胞中的共同表达是产生有生物活性IL-12的基础.
1998, 25(3):259-262.
摘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是细胞内清除活性氧的主要抗氧化酶之一.以稳定表达GPx的CHO细胞系为模型,研究GPx对百草枯(paraquat)和叔丁基脂氢过氧化物(tbOOH)细胞毒性的影响,发现paraquat和tbOOH都能够诱导CHO细胞产生典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态学改变和特征性的DNA“梯子状”断裂,而稳定表达GPx的细胞系能明显抵抗tbOOH诱发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但不能抵抗paraquat诱发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该结果揭示,GPx能选择性抑制活性氧诱发的细胞凋亡.
1998, 25(3):262-266.
摘要:电泳迁移分析方法及DNaseⅠ足迹实验表明21nt脱氧寡核苷酸G3TG2T GT2G5TG2TGT(CP1)与乙肝病毒(HBV)核心启动子(Cp)片段之间三链DNA的形成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稳定性.凝胶滞留实验显示, 在大鼠肝细胞核提取物体外转录系统中, CP1可特异地抑制DNA结合蛋白与Cp片段的结合, 而不能与Cp结合形成三链DNA的脱氧寡核苷酸CP3(TGTG2TG5T2GTG2TG3)对蛋白与Cp的结合并无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表明, 三链DNA的形成有可能抑制HBV DNA的转录.
1998, 25(3):266-268.
摘要: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基因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在细胞内表达,且不需要其他外源底物参与的全新报告基因.将GFP cDNA与腺病毒载体pAdE1CMV重组,以lipofectin转染293细胞(一种人胚肾细胞),观察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情况,为转基因技术提供了新的监测方法.
1998, 25(3):269-271.
摘要:采用常规的PCR方法检测低拷贝数转基因有一定困难.提出一种使用琼脂糖凝胶直接杂交的方法,结果明确、简单可行,是转基因动物中低拷贝数转基因鉴定的一种较好方法.
1998, 25(3):271-273.
摘要:报道了含SV40复制起点的质粒DNA在真核细胞抽提物中进行复制的DNA体外复制系统的建立. 在外源性蛋白质SV40大T抗原(SV40 Tag)的参与下,穿梭质粒pZ189能在猴肾vero细胞胞浆抽提物中,利用其中参与体内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成分,有效地进行体外DNA复制. 从而为研究真核细胞DNA复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模型.
1998, 25(3):275-278.
摘要:应用电化学分析法对固定化酶丝素膜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酶经丝素膜固定后,活性得率高、性能稳定、能长期存放.用这种酶膜和氧电极等组成的流动注射分析式尿酸传感器对生物样品进行的百次重复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传感器的重现性良好,每小时能分析60个人血清样品.
谭文杰 , 陈刚 , 李光三 , 刘晔 , 丛郁 , 苗季 , 杜淼 , 詹美云
1998, 25(3):279-282.
摘要:为研究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致瘤机理及结构基因与非结构基因3区(NS3)的功能及其在HCV感染致病中的作用,建立一个HCV分子治疗的动物模型,构建了含金属硫蛋白启动子和HCV结构基因或NS3基因的质粒,将两者等量混合后用显微注射法接种于昆明白小鼠受精卵内制备转基因小鼠.通过PCR筛选获得三种整合HCV结构基因或/和NS3基因的首建鼠.结果表明:a.注射后卵存活率与仔鼠出生率分别为81%、30%;b.检测60只G0代小鼠,结构基因整合鼠6只(10%),NS3基因整合鼠4只(6.7%),双基因整合鼠9只(15%),总整合率为31.7%;c.RT-PCR法检测阳性鼠肝中有靶基因mRNA的转录;d.4只首建鼠与正常鼠回交获得38只G1小鼠,其中20只为整合鼠,整合率为52.6%;e.转基因鼠表型迄今无明显异常.表明一次显微注射同时获得了三种整合HCV结构基因或/和NS3基因的转基因小鼠.
1998, 25(3):283-284.
摘要:用马铃薯淀粉柱可以直接分离麦芽糖结合蛋白-乳酸脱氢酶辅酶结合结构域融合蛋白,并得到满意的结果.它提纯的程度和吸附量都和商品交联直链淀粉亲和层析柱相比拟,但是成本却要低很多,而且从市场上买来的马铃薯淀粉就可以应用.它可以成为大规模生产的一种工艺路线.
1998, 25(3):285-285.
摘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