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27(1):6-8.
摘要:基因组学的研究已从结构基因组学转向功能基因组学.综述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应用微点阵、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等方法来研究基因组表达概况、基因组多样性、模式生物体等.
2000, 27(1):9-12.
摘要:人类基因组中有35%以上的序列为转座子序列.反转录转座子是引起人类疾病的潜在病因.人类基因组中的主导转座子——L1反转录转座子内部有二个开放读框,其编码蛋白具有RNA结合蛋白、反转录酶和内切酶活性.L1可能通过靶引物反转录机制整合到染色体中;Alu等非自主性反转录转座子可能利用L1反转录酶的反式互补作用进行转座.
2000, 27(1):13-16.
摘要:线虫是研究动物发育的理想模式系统.由其细胞谱系研究深入到细胞间相互作用及信号传递的研究、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乃至多基因相互作用调控发育的研究,这些都是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2000, 27(1):17-20.
摘要:随着基因转移技术的进步,引导了在分子水平研究替代正常胰岛素释放功能的方法,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β细胞系和非β细胞系的构建已有一定的进步,胰岛素基因直接转染给动物体内可以控制血糖.因此,细胞工程和基因疗法必将会为糖尿病治疗开拓广阔的前景.
2000, 27(1):20-23.
摘要:细菌人工染色体与荧光原位杂交合成技术(BAC-FISH)是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位技术.由于该技术较常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信号检出率高得多,近年来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运用该技术已将一些重要的功能基因定位到相应植物染色体上.
2000, 27(1):24-28.
摘要:近年来有关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研究,着重体现在Ca2+信号传导途径及相应的蛋白质分子如蛋白激酶C(PKC)、钙调素(CaM)、钙调素激酶Ⅱ(CaMKⅡ),同时也对Ras途径中出现的Vav、Rap、Crk、C3G等蛋白质分子以及cAMP和NF-κB途径作了有益的补充与修改.细胞外信号分子通过以上4种途径及其相互通讯(cross-talk),激活了某些蛋白激酶,调控了基因转录及其他相关功能,其中磷酸化对蛋白激酶及转录因子活性的调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0, 27(1):28-32.
摘要:分析一对细胞或组织在不同状态下基因表达的差异,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用于识别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已发展起来多种.DDRT-PCR是近年来较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理论上,DDRT-PCR技术比较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存在着假阳性率高,凝胶中单条cDNA带成分不均一, 所获cDNA仅代表着mRNA 3′UT区(约300 bp)以及一些低拷贝数mRNA不能有效被呈现等问题.对DDRT-PCR技术的改良也主要集中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
2000, 27(1):33-37.
摘要:Caspases是一类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IL-1β转化酶相关蛋白酶).迄今,在哺乳动物至少已发现13种caspase成员.Caspases在胞内通常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在其内部特定的天冬氨酸残基部位蛋白质裂解加工后可导致酶原激活,引发细胞凋亡.作为效应子的caspase在绝大多数细胞的凋亡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线虫死亡程序及某些死亡受体介导敏感细胞凋亡的信号机制的阐明,人们对caspase激活与调控在细胞凋亡中的机制研究已获得重大进展.
2000, 27(1):37-40.
摘要: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cholinesterase, BChE, EC 3.1.1.8),能与有机磷毒剂或杀虫剂结合,并能水解许多酯类、肽类及酰胺类化合物,对这些化合物的中毒具有防治作用.近年来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及定点突变技术对其结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对人BChE外周阴离子部位的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并通过氨基酸替换使BChE获得了水解有机磷酸酐的新功能.
2000, 27(1):40-44.
摘要:几丁酶,水解几丁质-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该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和动植物中.近年来,植物几丁酶在植物抗真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和巨大的应用前景,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重点综述亲和组合、不亲和组合及内生菌根中真菌对植物几丁酶蛋白的诱导、几丁酶的组织细胞学定位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
2000, 27(1):44-48.
摘要:ATP敏感钾通道(KATP)是一组将细胞膜电活动与细胞代谢联系在一起的重要通道.该通道是由磺酰脲受体(SUR)和内向整流钾通道(KIR6.x)亚单位组成的异源四聚体(SUR/KIR6.x)4.SUR与KIR6.x基因在染色体上配对存在.KIR6.x亚单位形成通道的电流孔道,SUR使通道对磺酰脲类药物、钾通道开放剂和Mg2+-NDPs等调节因子敏感.不同亚型KATP通道特性由SUR与KIR6.x亚单位组成决定.KATP通道门控受[ATP]i和[ADP]i调节,膜磷脂(PIPs)抑制通道对ATP的敏感性,细胞磷酸转移系统也参与ATP/ADP对通道的调节机制;磺酰脲类复合物(SUs)抑制KATP通道,钾通道开放剂(KCOs)激活KATP通道;G蛋白以及PKA、PKC、PKG等信使物质也参与通道的调节.KATP通道对胰岛素的分泌、心肌缺血预适应以及血管的张力起重要调节作用.
2000, 27(1):48-52.
摘要: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类生长因子的脂类信号分子.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被激活的血小板可以产生LPA.自从证明LPA有胞外信号功能以后,许多新的生物活性又被不断发现.LPA最主要的作用是诱导各类细胞增殖.人们已经找到几种LPA受体cDNA克隆.LPA主要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影响靶细胞功能,其信号转导系统包括已知的几条信号通路: 激活Gq从而激活磷脂酶C; 激活Gi从而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并激活MAPK级联通路; 激活G12/13从而激活Rho级联通路等.
2000, 27(1):53-57.
摘要:以分子对接(docking)方法研究人白介素6受体胞外区配基结合功能域“WSXWS”区氨基酸残基定点突变对受体与配基人白介素6结合时的相互作用能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从分子力学、分子动态学分析了人白介素6受体胞外区功能域关键氨基酸残基在受体与配基结合中的构象变化以及与人白介素6间的相互作用.
2000, 27(1):61-65.
摘要:佛波酯(TPA)是潜在促肿瘤剂,也是蛋白激酶PKC激活剂.TPA能在极低浓度下替代DG激活PKC,从而导致一系列细胞功能变化.应用100 nmol/L TPA作用于NIH3T3细胞,观察NIH3T3细胞的粘附变化,发现TPA可促进NIH3T3细胞与基质纤连蛋白的粘附,进一步研究Fn的主要受体α5β1整合蛋白在细胞表面含量,发现TPA作用24 h使α5及β1含量分别增加52.3%和51.6%.应用3H-甘露糖标记N-糖链和凝集素柱层析方法分析TPA作用后细胞N-糖链总量和组分比,结果均与对照组相仿,说明是通过增加细胞合成整合蛋白α5及β1亚基含量实现的.在TPA作用于细胞的同时,加入PKC抑制剂Sphingosine,发现α5、β1含量和细胞与Fn的粘附均回复至对照组水平,提示TPA增加α5β1整合蛋白合成而增加的细胞与Fn粘附作用,是由PKC介导完成的.此外还发现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也阻断TPA增加α5β1整合蛋白含量的作用.
2000, 27(1):65-68.
摘要:紫膜是极端嗜盐菌细胞的一大特征,它是一个简单而精巧的光能转换器.它的生物合成过程与选用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培养时间有关,实验结果表明紫膜生物合成的最适培养基为合成培养基(SM)最适合成时间为7 d.
2000, 27(1):68-71.
摘要:类产碱假单胞菌是一种新发现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其代谢产生的杀虫蛋白对蝗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经由杀虫蛋白的水和重水溶液的拉曼光谱,按照Lippert的方法计算它的二级结构含量,β折叠含量为58%,无规卷曲为34%,侧链C—C—S—S—C—C构型为反式-扭曲-反式.它的酪氨酸残基大部分暴露在分子表面,小部分埋藏在疏水环境中.并讨论了杀虫蛋白结构有可能导致的杀虫机理.
2000, 27(1):71-74.
摘要:研究31只正常眼视野中央8.6度的多焦(多刺激野)视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MVEP)在视野各部位的特征.观察到平均反应密度随离心度增加而减少,并且在下半视野比在上半视野相应部位高;在上半视野,MVEP波形的极性反转发生率较高.MVEP在视野中的改变反映了视网膜和大脑视皮层解剖特征及其拓扑投射关系.
2000, 27(1):75-78.
摘要:RNA结合蛋白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RNA-蛋白质印迹(Northwestern blot)是近年来国外建立的筛选这类因子的重要方法之一.应用这一方法从肝细胞株HepG2 cDNA文库中成功筛选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转录后调节片段互相作用蛋白表达克隆.结果显示:该蛋白与探针结合特异性强,经三轮筛选后,100%克隆为阳性克隆;PCR和EcoRⅠ酶切初步鉴定, 编码该蛋白的cDNA长约1 kb.
2000, 27(1):78-81.
摘要:光敏剂RB在光照射下与O2反应产生 1O2, 1O2与组氨酸或咪唑反应的中间产物使RNO发生氧化,导致RNO在440 nm处吸光度减小,此即为RNO脱色反应.RNO脱色反应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表明RB受光照射后使 1O2增加;随着组氨酸或咪唑浓度的增加,RNO脱色反应增大;咪唑在RNO脱色反应中的作用更明显. 1O2淬灭剂NaN3或DABCO存在时,RNO脱色反应降低.利用RNO脱色反应检测到莴苣类囊体在强光照射下产生的 1O2,随着光强和照射时间增加,类囊体中 1O2的产生增加.
2000, 27(1):82-86.
摘要:采用化学改性与修饰微珠壳聚糖为载体,共价法偶联牛胰蛋白酶,制成抑肽酶亲和吸附剂,单位活力5 190 KIU/g(湿),蛋白质偶联率60.5%,酶活性回收率55%;将其直接亲和层析牛肺提取液,分离纯化高比活抑肽酶.方法过程简单,样品比活力5 700 KIU/mg,质量稳定,成本较低;该吸附剂机械强度高,抗污染能力较强,非特异性吸附较小,可以反复使用,价格低廉,适合工业化生产.
2000, 27(1):86-90.
摘要:利用Mouse AtlasTM cDNA expression array检测鼻咽、气管、食管、膀胱四种组织中588个已知基因的表达谱,得到11个在鼻咽上皮中表达相对较高的基因,作为鼻咽部组织相对特异基因的候选者,并用RT-PCR进一步验证.
2000, 27(1):94-96.
摘要:对3′-RACE方法进行了修改,采用一条特异性引物和一条通用Oligo dT引物成功地克隆了东亚钳蝎BmKIT3 3′cDNA末端,与常规3′-RACE方法相比,两步PCR方法具有节约成本、节省时间、增加反应特异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生物活性肽基因的快速克隆和鉴定.
2000, 27(1):96-98.
摘要:介绍一种质粒DNA快速转化方法.质粒DNA加入感受态细胞,冰浴3~10 min,涂布预热至37℃的平板,即可获得与常规转化方法相当的转化效率.操作步骤由5步减至2步,时间由2 h减至3~10 min.同时探讨了Ca2+浓度、4℃保存时间等因素对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的影响.
2000, 27(1):98-101.
摘要:介绍了一种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固定在电泳夹板上的蛋白质电泳方法.通过此方法蛋白质电泳可以在0.4 mm厚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实验证明,经此方法处理的玻板结合凝胶非常牢固,在电泳后的所有处理步骤中都不会发生凝胶脱落现象.
2000, 27(1):102-104.
摘要:植物生理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过程,探测这种发光过程,寻求其规律性,对于农业、林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的样品室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物(植物、动物)体系的发光.超弱发光测量对于大豆种子生理变化敏感,有可能作为品种鉴定的手段之一.微弱发光动力学测量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方法,可用于多种植物的抗逆性研究.
2000, 27(1):104-104.
摘要:
2000, 27(1):105-106.
摘要: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一项良好的糖尿病(DM)患者血糖水平观测及疗效指标,已被多数临床实验室采用.但由于精确测定HbA1C的方法需要贵重的仪器设备,不适合普通实验室使用.采用微柱法(离子交换层析,BIO-RAD试剂)测定了80例正常人群及65例胰岛素依赖与非依赖型DM患者的全血HbA1C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一般性评价:5个非DM与5个DM标本各重复测定10次,平均CV值为1.2%,HbA1C浓度为4.8%,8.9%,15.3%时回复实验均值为104.2%.该方法不需特殊仪器设备且简便易行.实验结果表明:正常人群的HbA1C范围4.6%±2.3%,非胰岛素依赖型DM患者测定值8.3%~15.2%,胰岛素依赖型DM患者测定值8.5%~22.4%.住院治疗的患者HbA1C平均水平比非住院治疗者低5.7%.HbA1C水平的高低及维持时间的长短与患者的DM相关症状有密切关系.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