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27(4):339-339.
摘要:
2000, 27(4):345-347.
摘要:视觉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形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基因调控机理是神经发育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Vax基因家族是新近发现的一类与视觉神经系统发育密切相关的同源异型盒基因,调控前脑、眼原基、视泡、视柄以及视网膜的发育.Vax-1参与色素上皮和视柄的分化;Vax-2则在视网膜及视神经背腹轴建立方面起重要作用.Vax基因的研究将对阐明视觉神经系统发育调控机制提供新的认识.
2000, 27(4):348-350.
摘要:新出现的虹膜计算机识别技术利用人虹膜纹理的独特性,可以完成自动身份识别的任务.在现有的各虹膜识别系统中,基于Gabor小波编码虹膜纹理的Daugman系统尤为突出.虹膜识别原理可以分为编码原理和统计决策原理.
2000, 27(4):351-353.
摘要:末端复制问题(the end replication problem)不能完全解释端粒在某些细胞分裂过程中迅速缩短的现象.40%的高压氧下细胞传代次数降低,端粒缩短速率增大,细胞出现衰老特征,端粒DNA上单链断裂积累.推测端粒缩短的主要原因在于衰老过程中或氧胁迫下端粒DNA单链断裂增多,使端粒末端单链片段在DNA复制时丢失.端粒酶和活性氧对端粒长度的正负调控作用的准确机制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2000, 27(4):360-362.
摘要:蛋白质人为进化是目前蛋白质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易错PCR、DNA shuffling及高突变菌株的应用,使许多蛋白质在功能上大幅度改善.
2000, 27(4):362-364.
摘要:基因表达的变化有两种,即新出现的基因表达与表达量差异的基因表达.表达量差异的基因克隆技术主要有mRNA差异展示,此技术是目前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主要存在假阳性率高的不足,针对此缺点,近几年提出了新的策略与方法,如差异消减展示、基于PCR和减法杂交基础上的差异表达基因克隆技术,这些技术具有显著优势.
2000, 27(4):367-372.
摘要:三叶因子家族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P结构域的蛋白质家族, P结构域包含6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及精氨酸、甘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半胱氨酸残基以Cys1-Cys5, Cys2-Cys4, Cys3-Cys6连接形成三个链内二硫桥.已发现多种含有P结构域的多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TFF1/ pS2、TFF2/SP及TFF3/ITF,在正常组织中其主要表达位点分别为胃基底和胃体(TFF1/pS2)、胃窦深部的小凹(TFF2/SP)及小肠和大肠杯状细胞(TFF3/ITF).TFF可能具有维持粘膜屏障和促进溃疡治愈的功能.TFF含有α折叠(α-helix),β片层(β-sheet).三叶因子家族多肽的作用机理仍处于猜测阶段,现有与粘蛋白共同作用和与受体作用两种假说.
2000, 27(4):372-374.
摘要:Ras-GTP-Raf复合物是RTKs介导的Ras通路的一个关键环节,在Ras-GTP-Raf复合物中信号传递的分子机制是Ras-GTP-Raf复合物作为一个整体开关信号传导、启动信号放大级联反应及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此外,PKC介导的Raf的激活也必需有Ras-GTP-Raf复合物的存在.
2000, 27(4):375-378.
摘要:TGF-β族细胞因子通过各自信号转导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其基本过程是:信号沿TGF-β族配体→受体→SMAD蛋白→转录因子→DNA表达的次序转导.在TGF-β族各因子刺激各自具有蛋白激酶活性的两型膜受体时,各因子先结合Ⅱ型受体,结合配体的Ⅱ型受体再激活Ⅰ型受体.活化的I型受体磷酸化通路特异性SMAD,后者与公用性SMAD结合后从胞浆移至核内,核内SMAD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和直接与DNA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
2000, 27(4):379-382.
摘要:以胃癌细胞株GC7901与胃粘膜细胞株GES-1为对比材料,利用mRNA差异展示技术,研究胃粘膜至胃癌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为建立胃癌预警系统打下基础.获得8个未知的与胃癌相关的cDNA,命名为GCYS-1,2,3,4,5,6,7,20,完成其克隆及序列分析,RNA印迹证实GCYS-1至7片段与GCYS-20基因在GC7901细胞株中呈高表达,在GES-1细胞株中呈低表达.此8个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接受号为AF054162~AF056168及AF219140.
2000, 27(4):382-386.
摘要:利用p53蛋白质核心区晶体结构作分子动力学发现,除了生化方面的稳定性之外,该区还具有分子力学上的高度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作的R249残基替换分子动力学研究显示,p53蛋白质核心区249位点精氨酸被其他残基替换后能引起p53蛋白质核心区L2、L3结构域间的密切联系趋于松散,正常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并使整个核心区结构稳定性受到破坏.这一研究从三维结构变化上,直观地解释了R249残基替换造成的p53蛋白质免疫和生化特性改变的结构机制.
2000, 27(4):394-397.
摘要:建立肝细胞表面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流式细胞分析方法(FCM),对正常及损伤鼠肝细胞、肝癌细胞(BEL-7402)表面的ASGPR作同步比较分析.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新半乳糖白蛋白(FITC-NGA)为ASGPR的特异性配体,以培养的正常肝细胞(L-02)为靶细胞,建立肝细胞表面ASGPR的FCM.测定并计算正常及损伤鼠肝细胞,BEL-7402细胞与同一浓度的FITC-NGA同步反应后的平均荧光强度(MIF)值.FITC-NGA与L-02细胞表面ASGPR趋近饱和结合的浓度为0.4 mg/L,该浓度下正常及损伤鼠肝细胞,BEL-7402细胞的MIF值分别为228.7、5.81、1.13.该结合可以被至少50倍于FITC-NGA的NGA或10 mmol/L的EDTA完全抑制.FCM能够良好地揭示FITC-NGA同ASGPR之间的受配体结合特性.该方法证实BEL-7402细胞表面几乎没有ASGPR,损伤鼠肝细胞表面ASGPR的数量较正常鼠肝细胞显著减少.
2000, 27(4):397-401.
摘要:监测人胎盘碱性磷酸酶在不同浓度五氯酚溶液中活力与荧光光谱的变化;测定五氯酚对其抑制的类型及pH对其抑制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五氯酚(<1.0 mmol/L)使酶活力及其荧光强度迅速下降,发射峰位明显红移;继续提高五氯酚浓度,其活力与荧光强度逐渐下降,发射峰位仍在红移;五氯酚浓度为5.0 mmol/L时,荧光淬灭,但酶仍保留51.4%的活力;五氯酚浓度高达10.0 mmol/L时,酶剩余活力为30.0%.进一步实验表明五氯酚使L-色氨酸的荧光强度降低,并伴有发射峰位的红移,当五氯酚浓度为5.0 mmol/L时,L-色氨酸的荧光淬灭.五氯酚是人胎盘碱性磷酸酶的反竞争性抑制剂,其抑制常数(Ki)为3.86 mmol/L.其抑制也受溶液pH影响,pH<7.5时,对酶无抑制;pH为7.5~10.5时,随pH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提示五氯酚能够进入酶分子内部使其荧光淬灭,并抑制了酶活力;表明酶活力抑制与五氯酚的解离状态有关.
2000, 27(4):401-403.
摘要:用自行制备的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膜对N端含六个组氨酸标记的重组抗菌肽进行了分离纯化,并较好地解决了金属离子泄露问题.实验表明,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膜性能优于传统琼脂糖凝胶介质,完全适用于分离纯化含有多组氨酸标记的重组蛋白质.
2000, 27(4):403-406.
摘要:就多种药物或措施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环节或信息通路进行了探讨.以大鼠心肌为材料,选取腺苷A1受体激动剂R-苯异丙基腺苷(R-PIA)为保护剂,分别或同时加入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滞剂格列苯脲、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等,观察对氧自由基、一氧化氮、ATP酶和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等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结果显示:R-PIA和缺血预处理后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这些作用依赖钾通道的开放与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虽然钾通道的开放部分依赖PKC的激活,但ATP敏感性钾通道可能是居于下游的、比PKC更关键的因素.
2000, 27(4):407-411.
摘要:青岛海葵中存在两种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功能的多肽类毒素(分别命名为Ap-QD1和Ap-QD2).通过分析已经得到Ap-QD2的氨基酸序列,按照毕氏酵母的偏爱密码子设计并合成了Ap-QD2的cDNA.将合成cDNA序列通过PCR扩增及一系列分子克隆操作导入毕氏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中,以电穿孔方法转化毕氏酵母GS115和KM71,并进行转化子的表型及高拷贝化筛选.其中的KM71(Muts)的转化子经摇瓶发酵,每升发酵液可表达约20 mg的重组Ap-QD2产物,通过纯化可得到7 mg纯的有天然生物学活性的Ap-QD2基因工程产物.
2000, 27(4):414-417.
摘要:为了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R1)分子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合位点,建立了研究IGF-1与IGF-R1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模型;利用基因体外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了7种IGF-R1突变体;然后通过报告基因活性的定量分析,在酵母双杂交模型中检测了IGF-1与各种IGF-R1突变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大小,初步确定了IGF-R1分子中IGF-1的结合位点,并且IGF-R1分子上N237、T238在与IGF-1结合中起着重要作用.
2000, 27(4):418-422.
摘要:通过Delphi方法分析人白介素6(human interleukin-6,hIL-6)/人白介素6受体α亚基(human interleukin-6 receptor α subunit,hIL-6Rα)复合物、gp130(β subunit)的空间构象的表观静电分布,利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gp130与hIL-6/hIL-6Rα复合物作用形成三元复合物的空间构象,经过分子力学优化、分子动力学常温动态模拟借助分子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盐键等)、反应自由能理论探讨hIL-6·hIL-6Rα·gp130复合物稳定构象结合部位的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gp130蛋白表面富集较强的负电势,复合物hIL-6/hIL-6R一侧表面富集较强的正电势,gp130借助蛋白表面的静电作用结合hIL-6/hIL-6R复合物,介导hIL-6信号;hIL-6中的helix-C、loop-BC、loop-CD参与同gp130中的loopEF、linker、loopA′B′、loopB′C′、loopD′E′作用,hIL-6R中的loopA′B′、β-strand E′参与同gp130中的loopA′B′、β-strand E′作用.
2000, 27(4):423-425.
摘要:根据端粒酶含有蛋白质组分和RNA组分的特点,采用寡核苷酸亲和纯化法从HeLa细胞蛋白粗提物中分离纯化人类端粒酶,纯化产物以TRAP法检测其延伸端粒活性,并采用RNA印迹法进行鉴定,然后从纯化产物中分离蛋白质组分,以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蛋白质亚基成分,可见到4种蛋白质亚基成分,与蛋白质分子质量标准比较,有两条位置接近212.2 ku,一条接近116.0 ku,一条接近42.7 ku.结果表明,蛋白质寡核苷酸亲和纯化法一步性分离纯化HeLa细胞端粒酶可得到端粒酶活性片段.
2000, 27(4):426-429.
摘要:我们用12个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引物对来自不同品系的4只鸡进行了RAPD分析,在扩增出的共99条带中,表现多态性的带为38条,占总带数的38%.回收了4个表现个体特异性的RAPD产物,当用鸡的基因组总DNA探针与它们杂交时,其中3个表现阳性,说明RAPD方法扩增出的高变异产物含有重复序列.用含重复序列的个体特异性RAPD产物作探针,与无关个体鸡基因组DNA的HaeⅢ酶切产物进行DNA印迹,获得了变异性较高的DNA指纹图谱.因此,高变异的RAPD产物可以有效地用作DNA指纹探针.
屠振兴 , 龚燕芳 , J.R.van BROCKLYN , S.SPIEGEL
2000, 27(4):429-431.
摘要:鞘氨醇-1-磷酸(SPP)是重要的细胞第二信使,影响细胞的生长和死亡.通过培养和收集转染SPP受体-EDG-1的HEK293细胞,与标记及非标记SPP共孵育,利用它们与HEK293细胞的竞争性结合,测定细胞、血清和组织中SPP含量.该法无需特殊仪器,可以测到皮摩尔水平的低含量,批间差异小于15%(6次).
2000, 27(4):432-434.
摘要:与许多疾病相关的血管生成作用是由一些血管生成因子介导的,其中就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在肿瘤生长、关节炎等疾病中,表皮生长因子参与了其中的血管生成作用,拮抗表皮生长因子介导的血管生成就有可能对与其相关的疾病起到治疗作用,因此,表皮生长因子的拮抗剂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拮抗表皮生长因子的作用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其中之一就是找到能与表皮生长因子结合并能干预其与受体结合的分子,因而表皮生长因子可作为药物靶分子.从噬菌体文库中筛选药物靶分子的拮抗剂和激动剂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以表皮生长因子作为药物靶分子,从多肽噬菌体文库中筛选与表皮生长因子结合的噬菌体多肽,这些潜在的表皮生长因子拮抗剂先导分子经过优化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00, 27(4):434-437.
摘要:为探索新的固定化酶方法,以漆酚-酪氨酸树酯为固定化酶载体,与Cu2+络合制备成高分子络合剂,对多酚氧化酶固定化,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固定化方法是可行的.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适宜pH值为6.64和7.17,在60℃放置25 min后活力保留50.7%,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的米氏常数为1.49×10-2 mol/L,较游离酶略小.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固定化酶模型.
2000, 27(4):437-437.
摘要:
2000, 27(4):440-442.
摘要:微弱发光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Ce4+-安乃近-罗丹明6G的化学发光反应以及安乃近在胶束中的自氧化化学发光反应为例,介绍了BPCL微弱发光测量仪与流动注射装置相结合测定痕量药物的微弱化学发光分析方法.
2000, 27(4):442-444.
摘要:表达序列标签(EST)数据库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组数据库,已成为新基因的发现、基因表达及重组蛋白表达等研究的有力分子生物学工具.介绍了如何充分利用EST数据库.
2000, 27(4):444-447.
摘要:介绍了质谱在寡核苷酸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合成寡核苷酸及类似物作为反义治疗剂在病毒感染和一些癌症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前景.寡核苷酸作为药物,其结构特性必须进行确证.寡核苷酸浓度和纯度的分析可使用色谱或电泳技术,对寡核苷酸的碱基组成、序列、同一性,修饰基团,色谱或电泳分析方法无能为力.质谱的高鉴别能力使其能有效、灵敏、快速和精确地确定寡核苷酸的这些特性.
2000, 27(4):448-451.
摘要:选用凝集素分离法测定骨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分别对健康男女儿童123例和成人及老年66例,进行B-ALP和总ALP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在儿童骨生长阶段B-ALP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到14~16岁时开始逐渐下降至成人水平,男女间增高和下降时间有所不同.同时对临床骨折病人60例测定以上项目,表现为B-ALP活性在骨折后一段时期内升高,提示骨形成活跃.粉碎性骨折两周后B-ALP活性有显著性差异,t=2.92, P<0.01,而裂缝性骨折三周后出现显著性,t=5.14, P<0.01.骨折病人自身比较,一周后出现显著性差异, t=3.51, P<0.05.凝集素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高低浓度血清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12%、8.5%和6.4%、9.5%.是临床观察骨代谢情况的一项有用指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