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28(1):3-6.
摘要:细胞凋亡作为细胞固有的、受机体严密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在多细胞生物体清除衰老细胞及无能细胞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细胞凋亡的研究重点已从细胞核转向线粒体.各种死亡信号诱导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孔(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PT pore)开放,引起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导致促凋亡物质释放,继而激活caspase,最终使细胞凋亡.Bcl-2和Bcl-XL通过对线粒体作用而抑制细胞凋亡,而Bax、Bak与Bad通过调节线粒体而诱导细胞凋亡.
2001, 28(1):7-10.
摘要:神经系统特异性基因正确的时空表达受细胞内外信号的调控,信号传导途径最终的靶位点是能结合特异转录因子的DNA序列.目前发现的决定神经系统基因特异性表达的顺式作用元件既有增强子,也有沉默子.它们可以特异性地增强基因在神经系统的表达,或特异性抑制基因在非神经系统的表达. 顺式元件要发挥这些作用,依赖于与其结合的反式因子,而这些反式因子又能与其他蛋白质或DNA序列发生互动, 通过协调作用,共同决定基因的时空表达顺序.
2001, 28(1):11-16.
摘要:着床窗口是指当胚胎发育到胚泡阶段时,子宫也增殖和分化到可接受状态,二者相互作用使胚泡着床的短暂时间.雌激素和孕酮是该过程的综合调控分子,它们通过多种局部信号分子的介导,使子宫中的各种细胞类型增殖、分化,为着床窗口的开放做出相互协调的反应.子宫与胚胎在着床窗口通过前列腺素、组织胺、降钙素、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旁分泌作用进行分子对话,使胚泡滋养层与子宫内膜上皮发生附着反应.着床窗口一旦开放,即自动向非接受态转化.
2001, 28(1):22-25.
摘要:焦点粘着激酶是依赖于整合素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基础性信号传递分子.通过磷酸化酪氨酸位点和富脯氨酸序列,活化的焦点粘着激酶与细胞骨架蛋白、Src族激酶、磷酸肌醇-3激酶、Graf以及多种衔接子蛋白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粘附、迁移、增殖和分化.
2001, 28(1):26-28.
摘要:胎盘滋养层是直接与母体接触的与母体基因型不同的胎儿组织,滋养层细胞是否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以及表达何种MHC抗原对于妊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非经典MHCⅠ类抗原发现较晚,其中HLA-G在滋养层细胞表达,可以保护带有父方同种异体抗原的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杀伤.经典MHCⅠ类抗原有多种亚型,不同亚型在滋养层细胞的表达有所不同.MHCⅡ类抗原在妊娠维持过程中表达极弱,新近的研究资料表明,滋养层细胞CⅡTA在MHCⅡ类基因表达调控中起主要作用.
2001, 28(1):29-32.
摘要:基因治疗脊髓损伤(SCI)既不存在胎儿神经组织移植的组织来源问题,且比外周神经组织移植引起的排异性低,是目前脊髓损伤治疗中最有前途的方法.基因治疗的转基因方式有两种:一是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体内靶细胞令其表达;二是将基因在体外导入适当的细胞内,并筛选出高效表达的移植细胞作为转基因中介移植到体内靶组织.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将基因导入细胞又可用多种手段实现:如微注射、脂质体等物理或化学手段;利用缺陷病毒作为载体感染细胞的生物学手段.因为用生物学手段转基因的细胞移植方法空间定位明确,所以目前最常采用它作为基因治疗效果的研究.虽然SCI基因治疗目前仍停留在实验探索阶段,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但随着基因治疗技术方法的不断提高,它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以预见.
2001, 28(1):33-36.
摘要:分离和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质不仅有助于发现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更有助于揭示某些疾病的发生机理.目前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主要有差异显示PCR方法(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DDRT-PCR)、消减杂交法(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H)、基因芯片技术(DNA chip technique)和基因表达的系统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等,其中消减杂交法中又先后建立了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抑制消减杂交法(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和获得全长基因的消减杂交法(full-length-gene-obtainable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的方法主要有双向电泳技术(two-diment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和噬菌体全套抗体库技术(phage display antibody repertoire library technique).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各有利弊,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2001, 28(1):37-39.
摘要:衰老是细胞的重要生命现象之一,衰老假说之一认为细胞中残留DNA损伤的积累可加速细胞的衰老.因此,细胞内DNA损伤监测及修复系统的正常运行与细胞衰老调控密切相关,DNA损伤监测及修复相关酶如PARP、DNA-PK、ATM、p53等在细胞衰老中的调控作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这些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的调控功能,有利于揭示DNA损伤应激、损伤修复调控与细胞衰老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抗衰老研究及从衰老角度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2001, 28(1):40-43.
摘要:蛋白质的分泌渠道是近几年生命科学研究焦点之一.RTN(reticulon)是定位于内质网膜上的一个基因家族,现已发现RTN1、RTN2、RTN3、RTN4等多个家族成员.其中,这些基因在蛋白质分泌加工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以及RTN1(即NSP)作为神经内分泌特异性的标志或与神经元分化的关系都在进一步探讨之中.
2001, 28(1):44-48.
摘要:大量的资料已证实蝎毒中主要致死成分是一类由60~70个残基组成, 选择性地作用于电压门控Na+通道的长肽毒素.另一类由30~40个残基组成的短肽蝎毒素,由于其具有结构致密,易于合成改造的优点,特别是具有选择性地阻遏K+或Cl-通道的特异药理功效,近年来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并在结构与功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
2001, 28(1):49-51.
摘要:近年来,噬菌体肽库生物淘筛方法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出现了以活细胞、病毒及组织器官等复杂生物体系,代替纯化的抗原、抗体或受体分子等作为筛选靶标的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其中,以肿瘤组织筛选噬菌体肽库获得的短肽能选择性富集于肿瘤组织,在肿瘤靶向性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001, 28(1):52-55.
摘要:胞外信号可经过相应的转导途径传至胞内,通过激活靶分子而产生细胞效应.细胞凋亡是受控于生物体精确调节的细胞主动消亡过程,具有独特而复杂的信号系统.特异性的胞膜蛋白及膜脂等皆可介导凋亡相关分子的级联激活,并通过活化凋亡关键调节分子Caspases蛋白酶家族,bcl-2基因家族及线粒体等而影响凋亡的进程.
2001, 28(1):56-60.
摘要:细胞虽然拥有多种修复途径,但有些DNA损伤仍不可避免地会逃避修复而在基因组上保留下来,细胞跨损伤DNA合成的分子机制一直是DNA修复中主要的未解决问题之一.最近通过对一类结构相关性UmuC/DinB蛋白质超家族成员的研究发现它们具有DNA聚合酶功能.这类新发现的DNA聚合酶不同于经典的复制性DNA聚合酶,它们能以易误/突变(error-prone/mutagenic)或无误(error-free)方式进行跨损伤(translesion)DNA合成,并且从细菌到人在进化上功能保守.
朱昌亮 , 李建民 , 高晓红 , 田海生 , 李秀兰 , 沈波 , 吴观陵
2001, 28(1):61-66.
摘要:采用一对昆虫细胞色素P450简并引物,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成虫RNA扩增到约485 bp和510 bp两个片段,将这两个片段与PinPointTMXa-1 T质粒重组,然后克隆至大肠杆菌JM109菌株,筛选获得68个阳性克隆;其中24个阳性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资料对照,显示为细胞色素P450新序列;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24个新基因(等位基因)分别属CYP4家族CYP4C、CYP4D、CYP4H和CYP4J等4个亚家族,其已由细胞色素P450命名委员会命名和GenBank登录上网;其中CYP4C23可能是一个假基因,CYP4H13具有一段58个碱基长度的内含子,CYP4J4V1在近3′端具有一个终止密码子TAG.
2001, 28(1):67-71.
摘要:通过PCR方法构建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10 (ACTH(4-10))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融合基因,并将它重组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表达质粒pET-ACTH(4-10)-GDNF,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可高效表达ACTH(4-10)-GDNF融合蛋白.用Ni2+-NTA树脂一步法纯化目的蛋白,纯度达85%以上.纯化和复性的ACTH(4-10)-GDNF融合蛋白能显著促进脊髓神经元存活,作用强于ACTH(4-10)及GDNF蛋白.
邓艳春 , 药立波 , 刘新平 , 聂晓燕 , 王吉村 , 张晓光 , 苏成芝
2001, 28(1):72-76.
摘要:为寻找脑内新基因,以正常成人全脑cDNA为模板,采用锚定PCR方法进行扩增, 将经琼脂糖DNA电泳鉴定获得的一约1 200 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回收,并克隆入T easy载体.用310 Genetic Analyzer进行自动测序.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BLAST相似性分析结果证明所得序列为新序列,读框分析表明,该序列中存在一完整编码区,编码含35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ProDom软件分析发现其含有酰基携带蛋白(ACP)样结构域.随后,经3′RACE法克隆到该基因的全长cDNA,其全长为2 024 bp,染色体定位在14q11.2,含有16个外显子,15个内含子,该基因已登录到GenBank.经设计编码区引物,从T easy载体扩增出编码区后再克隆入pGEX-4T1表达载体,经异丙基硫代-D-乳糖苷(IPTG)化学诱导表达.其编码区克隆入pGEX-4T1表达载体后,转入JM109宿主菌,经IPTG诱导已得到表达.点杂交及RNA印迹表明,该基因在正常成人脑内广泛高表达.
2001, 28(1):77-80.
摘要:以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为研究对象,采用“冻干浓缩培养液载脂蛋白测定法”,考察了地塞米松对HepG2细胞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AⅠ、AⅡ、CⅢ、B100及E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对HepG2细胞apoAⅠ和apoE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对apoAⅡ、apoB100和apoCⅢ的分泌有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随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培养液中地塞米松的浓度为5.5×10-5mol/L时,apoAⅠ和apoE的分泌分别增加36.6%和49.4%(P<0.01),apoAⅡ、apoB100和apoCⅢ的分泌分别减少38.9%、31.9%和29.8%(P<0.01).
张春阳 , 卫涛涛 , 马辉 , 丁尧 , 陈瓞延 , 侯京武 , 陈畅 , 忻文娟
2001, 28(1):81-85.
摘要:采用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用氧化还原敏感的特异性荧光探针(DCFH-DA和DHR123)直接研究了一氧化氮供体S-亚硝基-N-乙酰基青霉胺(SNAP)诱导未成熟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细胞胞浆、线粒体中活性氧水平的变化,发现神经细胞经0.5 mmol/L SNAP处理1 h后,细胞胞浆及线粒体中活性氧水平大大增加.一氧化氮清除剂血红蛋白能够有效抑制细胞胞浆、线粒体中活性氧的产生,防止细胞凋亡.外源性谷胱甘肽对细胞也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当细胞中谷胱甘肽的合成被抑制后,一氧化氮的神经毒性大大增强.实验结果表明一氧化氮通过促进神经细胞产生内源性活性氧而启动细胞凋亡程序,而谷胱甘肽可能是重要的防止一氧化氮引发神经损伤的内源性抗氧化剂.
2001, 28(1):90-93.
摘要:以猪脑为材料,经匀浆、差速离心、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突触体. 低渗破膜得到突触体膜. Triton X-100增溶后,经钙调蛋白亲和层析可得去脂的质膜Ca2+-ATPase. 用大体积亲和柱和大体积低Ca2+淋洗液淋洗,可得产率、纯度和活性均较高的质膜Ca2+-ATPase. 与大豆磷脂保温后,去脂的Ca2+-ATPase的水解活力可恢复达3.32 μmol/(mg·min).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示单一蛋白质带,分子质量约为140 ku,纯度在90%以上. 不同Ca2+浓度明显影响酶的活力.
2001, 28(1):94-98.
摘要:改进了用有机溶剂抽提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自由基的方法,并利用有机溶剂抽提法检测了小鼠心肌中NO的含量.有机溶剂可以把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iethyldithiocarbamate, DETC)捕集NO的产物(DETC)2-Fe2+-NO由水相中萃取并富集到酯相中,然后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SR)在常温下检测大体积样品中的NO.比较了几种不同的有机溶剂:正丁醇、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三乙酸甘油酯、乙酸异戊酯等的萃取能力,发现乙酸乙酯是一种理想的提取溶剂.乙酸乙酯提取法可以使NO的量与ESR信号强度在20 μmol/L内有良好的线性,使ESR的检测灵敏度提高到200 nmol/L以下;(DETC)2-Fe2+-NO对光比较敏感,见光易于分解;复合物在乙酸乙酯中避光保存于4℃可稳定十几天而无显著的变化.
王红兵 , 黄岂平 , 卢晓 , 秦建 , 王远亮 , 蔡绍皙
2001, 28(1):103-107.
摘要:通过自行研制的“四点弯曲梁”实验装置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加载培养,并结合显微形态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量细胞铺展投影面积、微管吸吮实验系统检测细胞与表面的粘附力、α-肌动蛋白(actin)免疫组化试验,了解细胞骨架发育和排列取向、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动力学以及细胞生长行为等认识VSMC对应变刺激的响应.发现VSMC粘附铺展与实验时间正相关,细胞粘附力、铺展面积、单位面积粘附力4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VSMC内α-actin发育随加载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细胞动力学检测实验组加载24 h后VSMC增殖活动受到抑制.VSMC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铺展行为、胞内应力纤维发育等主动机制,实现对机械拉伸的适应性改建.应变刺激有利于体外培养的VSMC维持收缩表型.
吕斌 , 徐顺清 , 符志军 , 陈志飞 , 李开赏 , 周宜开
2001, 28(1):108-112.
摘要:采用生物发光方法检测重组的分支杆菌噬菌体对不同细菌的发光反应,并比较了仅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繁殖的温敏噬菌体Phage 88和正常噬菌体Phage 40对分枝杆菌感染活力测定时发光强度的差异,以建立用不同类型重组噬菌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方法和条件.结果显示两种噬菌体对各种分枝杆菌作用后均有发光,对非分枝杆菌发光值很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不同的分枝杆菌发光值有差异:卡介苗的发光值最高,结核分枝杆菌的发光值最低;温敏噬菌体Phage 88的检测灵敏度大于正常噬菌体Phage 40,差异显著.因此可认为两株噬菌体均可特异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但Phage 88的效果优于Phage 40.
2001, 28(1):113-117.
摘要:为了制备具有肝细胞特异靶向性和pH敏感性的脂质体,设计并合成了四种带有半乳糖残基的导向分子,与具有pH敏感性的DC-chol/DOPE混合制备脂质体,通过质粒转染实验、受体竞争抑制实验和红细胞溶血等实验选出最佳转染活性的十八醇-半乳糖甙(18-gal)脂质体,并证明其具有肝细胞特异受体介导的靶向性和pH敏感性,且细胞毒性较小,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肝细胞靶向转运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
2001, 28(1):118-120.
摘要:用NaOH代替苯乙胺作为14CO2的吸附剂,改进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的放射测定方法,结果发现NaOH为吸附剂组内变异系数为9.6%, 以苯乙胺为吸附剂组内变异系数为31.9%;以NaOH为吸附剂72 h后测量其放射活性仍稳定不变,以苯乙胺为吸附剂者1 h后放射性活性即下降47%,6 h后已降低至本底水平;14CO2重吸收实验亦证明以苯乙胺为吸附剂吸附的14CO2 6 h内已有80%以上重新被NaOH吸附;以NaOH作为吸附剂测定GAD的活性,在0.39~17.8 mg脑组织样品范围内GAD量与14CO2生成量之间有线性关系.NaOH代替苯乙胺作为14CO2的吸附剂测定GAD的活性其灵敏度提高1.66倍.用此方法测定组织和细胞内GAD活性证明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2001, 28(1):125-128.
摘要:基于生物催化和免疫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发了以核酸探针为识别元件,基于核酸相互作用原理的DNA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可用于受感染微生物的核酸序列分析、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检测以及污染物与DNA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环境污染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核酸杂交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环境微生物和优先控制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