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28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其他
    • 怀念王应睐先生

      2001, 28(3):277-278.

      摘要 (2205) HTML (2) PDF 0.00 Byte (2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微型述评
    • 细菌视紫红质的质子传输机理

      2001, 28(3):279-282.

      摘要 (3213) HTML (0) PDF 0.00 Byte (3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菌视紫红质(bR)是嗜盐菌紫膜中的唯一蛋白质成分, 具有质子泵、电荷分离和光致变色功能. bR分子中的发色团视黄醛通过质子化席夫碱以共价键与Lys216相连. bR分子受可见光照射后, 视黄醛发生从全-反到13-顺式构型的异构化, 导致席夫碱的去质子化,继之以可极化基团位置的改变. 力场的变化引起包括蛋白质三级结构在内的诸多变化, 这些变化促进并保证了质子从细胞质侧向细胞外侧的定向传输.

    • >综述与专论
    • 植物类整合素蛋白研究进展

      2001, 28(3):283-286.

      摘要 (2625) HTML (6) PDF 0.00 Byte (3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整合素是动物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的一类胞外基质受体,它所介导的粘附作用参与调节多种细胞功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植物细胞中可能也存在类整合素.综述了在植物类整合素检测、定位、组成、结构、基因以及生理功能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初步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并与动物整合素的研究作了比较.

    • 活性氧信号传导作用的研究进展

      2001, 28(3):287-289.

      摘要 (2933) HTML (8) PDF 0.00 Byte (3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活性氧的信号传导作用已经为大量研究结果所证实,氧化还原修饰靶分子是其信号传导的主要机制.活性氧的信号传导作用几乎与所有已知的信号传导途径相关,蛋白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分裂刺激因子激活的蛋白激酶、转录因子NF-κB、AP-1及Ca2+、环鸟酸苷等信号分子都参与活性氧的信号传导作用.但是,有关活性氧信号传导作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阐明.

    • 蛋白4.1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2001, 28(3):290-294.

      摘要 (2666) HTML (14) PDF 0.00 Byte (3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几年,先后发现了三种与红细胞中的4.1蛋白同源性很高的蛋白质,这四种蛋白质都具有三个功能性结构域,即膜结合结构域,血影蛋白-肌动蛋白结合结构域和羧基端结构域.而且除了已知的在细胞膜物理和生理特性维持方面的重要作用外,4.1蛋白还与有丝分裂以及神经突触的形成有关.

    • LIM同源盒转录因子在发育中的作用机制

      2001, 28(3):295-298.

      摘要 (2618) HTML (0) PDF 0.00 Byte (3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LIM同源盒转录因子(LIM-homeo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 LIM-HD)通过调控体内一些基因的表达决定脊椎和非脊椎动物发育中组织和细胞的特异性分化.LIM-HD蛋白凭借LIM结构域,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自身的功能状态.这一调节的机制可能是:LIM结构域通过促进蛋白质之间的作用正性调控LIM-HD蛋白的功能,使其能够与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调控区结合;也可能通过阻止HD区与相关DNA的结合来负性调控LIM-HD的功能.LIM结构域与其他蛋白的结合可解除这种负性调控,允许DNA分子的结合,提示LIM-HD的一种新的作用机制.

    • TLR4在哺乳动物对脂多糖反应中的作用

      2001, 28(3):299-303.

      摘要 (2600) HTML (39) PDF 0.00 Byte (3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Toll信号转导通路在果蝇的发育和天然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最近在小鼠进行的定点克隆研究表明Lps位座编码一种Toll样受体TLR4,该受体作为LPS受体复合物的跨膜成分而转导脂多糖(LPS)信号,而其相关蛋白TLR2则在其他病原体微生物介导的细胞反应中起作用.TLR4的发现使我们对LPS信号转导通路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 Toll样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2001, 28(3):304-308.

      摘要 (2669) HTML (0) PDF 0.00 Byte (4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Toll样受体(TLR)介导着绝大部分哺乳动物、昆虫及植物的宿主防御. TLR4与配体结合涉及膜抗原CD14和分泌蛋白MD-2的调节并一起形成受体复合物, 然后与接头分子MyD88结合, 使IRAK磷酸化, 再使TRAF6寡聚化, 随后激活控制着各种效应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NF-κB.

    •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及其分析和修饰方法简介

      2001, 28(3):309-313.

      摘要 (3593) HTML (5) PDF 0.00 Byte (5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菌人工染色体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DNA载体系统,它具有容量大、遗传特性稳定、易于操作等优点.在基因文库构建和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对BAC进行分析和修饰的一些方法.

    • 分子对接与全局极小化方法

      2001, 28(3):314-317.

      摘要 (3116) HTML (4) PDF 0.00 Byte (3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局极小化方法及其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适当简化的分子对接问题是全局极小化方法的一个很好目标,并且是当前一个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对接可分为两类:主要用于从头配体设计的细致对接和用于已知化合物数据库筛选以发现药物的粗略对接,它们对全局极小化算法的要求是不同的.简要评述了新出现的适合于对接问题的随机和确定性全局极小化算法,其中势能平滑算法看来很有希望,值得密切关注.

    • 轴突导向分子及受体结构与功能进展

      2001, 28(3):318-321.

      摘要 (3226) HTML (9) PDF 0.00 Byte (3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神经发育过程中,轴突导向分子引导轴突选择正确途径,从而成功到达靶区.近年有关轴突导向分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迅速,主要介绍了Netrin-DCC和UNC5, semaphorin-neuropilins和plexins, Slit-robo, Eph受体酪氨酸激酶及其配体的结构和功能.

    • 基因定位修复技术——嵌合修复术(chimeraplasty)

      2001, 28(3):322-325.

      摘要 (3176) HTML (14) PDF 0.00 Byte (3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的以病毒DNA为载体的基因治疗方法存在病毒导入的靶向性差、整合位点的特异性差、基因剂量的可控性差以及病毒载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的缺点,而实际上许多单基因遗传病只要将突变的单个碱基校正就能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不必置换或整合入整个基因.嵌合修复术(chimerplasty)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因定位修复技术,该技术利用RNA/DNA嵌合体分子与要修复的宿主染色体DNA碱基序列互补而精确定位并原位修复,也可用于人工定点突变,已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治疗及植物遗传改良等方面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应用举例及前景.

    • 细菌蛋白质Tat转运系统的研究进展

      2001, 28(3):326-328.

      摘要 (3473) HTML (58) PDF 0.00 Byte (4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蛋白质Tat转运系统不同于细菌中普遍存在的Sec转运系统,而与植物叶绿体中蛋白质转运的ΔpH依赖系统相似.通过Tat系统转运的蛋白质底物含有特征性的双精氨酸保守序列核心S/T-R-R-x-F-L-K的信号肽,其h区的疏水性低,c区有由高赖氨酸、高精氨酸构成的避开Sec系统信号,信号肽和成熟蛋白质的组成对蛋白质的转运都有影响.TatA、TatB、TatC和TatE四种蛋白质参与了大肠杆菌的Tat转运系统.被转运的底物蛋白质绝大多数为与细菌厌氧呼吸有关的含氧化还原辅因子的酶,并以折叠形式转运.

    • 同源盒基因(Hox)与哺乳动物生殖

      2001, 28(3):329-332.

      摘要 (3175) HTML (1) PDF 0.00 Byte (40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哺乳动物的同源盒基因(Hox)与果蝇的同源异形基因是同源基因,该基因编码的DNA片段含183碱基对,转录由6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称同源异型域.Hox基因碱基顺序及在染色体中的位置都是高度保守的.Hox基因在体节结构分化等空间信息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按特异的空间模式赋予每一体节其自身的特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ox基因不但影响胚胎发育,而且与成体生殖系统分化有关,在着床期子宫接受态的建立及子宫蜕膜反应的发生等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WW结构域——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模式

      2001, 28(3):333-337.

      摘要 (2959) HTML (54) PDF 0.00 Byte (3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WW结构域是由38~40个氨基酸残基严密组织形成一个连贯、紧凑的结构域;它以包含两个色氨酸残基为主要特征,能专一地与含有XPPXY保守序列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涉及许多细胞内事件,如非受体信号传导、转录调节、蛋白质降解等等,并且这种相互作用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而引起疾病.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2001, 28(3):338-341.

      摘要 (2910) HTML (37) PDF 0.00 Byte (3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与肿瘤的形成有关.为了弄清F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相互作用的机制,人们对FGF和FGFR的各个结合结构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定位了aFGF、bFGF的肝素结合区、bFGF的受体结合区、FGF受体的肝素结合区、配体结合区和FGF受体相互结合区,提出了两个FGF与FGFR相互作用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FGF的核酸类、糖类和多肽类抑制剂,为寻找新一代抗癌药物打下了理论基础.

    • 菌紫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2001, 28(3):342-347.

      摘要 (2682) HTML (5) PDF 0.00 Byte (3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紫膜中具有质子泵功能的菌紫质(bR)是整合膜蛋白,它是7个α螺旋跨膜蛋白家族的基本原型.目前,具有光驱动质子泵的bR是最典型的高效离子转运蛋白之一.它很可能成为其载体转运机制在分子甚至原子水平上被阐明的第一个膜蛋白.概述了近年来对菌紫质结构,光循环和质子泵机理研究的进展.

    • 免疫球蛋白糖链结构异常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2001, 28(3):348-352.

      摘要 (3354) HTML (29) PDF 0.00 Byte (3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免疫球蛋白在人体体液免疫中发挥巨大作用,而其均为糖蛋白.免疫球蛋白中与蛋白质相连的寡糖链结构及组成对其功能有很大影响,当寡糖链糖基化异常时,可导致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从IgA肾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结构基础、分子机制、酶学基础、临床意义等方面对这两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糖基化异常之间的密切相关性予以详细论述,为这两类疾病在临床上建立一种特异、灵敏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研究报告
    • 外源核酸促核辐射鼠肠腺细胞修复的基因分析

      2001, 28(3):353-357.

      摘要 (2747) HTML (0) PDF 0.00 Byte (3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初步探讨外源核酸促电离辐射损伤的小鼠肠腺细胞修复的分子机理.建立BALB/c小鼠电离辐射后给予外源RNA与生理盐水治疗的6 h、12 h、24 h、4 d和8 d的模型,采集空肠组织标本后采用消减杂交基础上的LD-PCR技术,获取与受照小鼠肠腺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克隆,对其进行全自动序列分析与GenBank检索.6 h治疗组同源性较高的序列主要为:热休克蛋白mRNA、Nmi mRNA、Dutt1蛋白mRNA、Na,K-ATPase γ亚单位mRNA等;12 h治疗组同源性较高的序列为:碱性磷酸酶mRNA、碱性磷酸酶2、glkA基因、单链复制着丝粒基因等;24 h治疗组同源性较高的序列为:抗CEA单链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抗DNA重链可变区基因、Ig kappa链mRNA等;4 d治疗组同源性较高的序列为:双特异性磷酸酶、端粒酶相关蛋白家族mRNA、β-GABA转运基因、紧张激活蛋白mRNA、FK506结合蛋白、Ca2+/Ca2+调蛋白依赖性基因等;8 d治疗组同源性较高的序列为: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鼠免疫球蛋白DNA、易弯曲肽DNA、tsr glkA基因、修复蛋白A等.新发现的18个基因片段递交给GeneBank,接受号为AF240164-AF240181.结果表明:外源核酸促电离辐射损伤的小鼠肠腺修复的机理可能与一些基因、蛋白质的异常表达有关,与免疫系统的作用可能有关.

    • 零磁空间对金黄仓鼠脑中几种神经递质的影响

      2001, 28(3):358-361.

      摘要 (3094) HTML (73) PDF 0.00 Byte (2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饲养在近零磁空间(MFFS)不同时间的金黄仓鼠大脑皮层、基底核和小脑中氨基酸类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cine)及牛磺酸(taurine)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正常地磁环境下饲养的动物相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几种递质在皮层中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在一个月后,基底核和小脑中GABA含量逐渐降低,而小脑中一个月后tau的含量却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这些递质的含量变化情况与某些神经疾病患者相应脑区这几种递质的变化表现出类似的规律.

    • 大鼠Notch 1胞质段的克隆及其表达

      2001, 28(3):362-366.

      摘要 (2804) HTML (35) PDF 0.00 Byte (3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Notch 1信号途径参与决定细胞命运,其水解后产生的活性片段——胞质段(Notch 1 intracellular cytoplasmic domain, NICD)能被转运进核,激活下游靶基因的表达.Notch 1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程序性死亡、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等许多重要过程.为了获得重组的NICD,以大鼠脑cDNA文库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出编码NICD的基因片段,克隆至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KG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较高水平的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GST-NICD分子质量约为120 ku左右,以包涵体和可溶性两种形式存在,易于亲合层析纯化.为制备抗体和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Toll样受体抗体抑制脂多糖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2001, 28(3):367-371.

      摘要 (3092) HTML (10) PDF 0.00 Byte (3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脂多糖(LPS)激活巨噬细胞后其吞噬能力大大增强, 以此为模型发现TLR2的多抗能部分抑制LPS激活巨噬细胞吞噬金葡萄球菌的能力, 也能部分阻断对U937细胞的吞噬活性. TRAIL或TNFα多克隆抗体同样能起到类似作用. 实验还发现低浓度血清培养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LPS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结果证实TLR2能介导LPS的功能, 而某些血清因子参与了介导LPS的信号转导过程, 提示LPS激活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提高与诱导表达TRAIL等细胞因子有关.

    • 高等植物光系统Ⅱ中强光照射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ESR探索

      2001, 28(3):372-376.

      摘要 (2487) HTML (9) PDF 0.00 Byte (3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自旋捕捉电子顺磁共振(ESR)的方法对从菠菜叶绿体中分离提纯的光系统Ⅱ(PSⅡ)颗粒产生O2-·的机理进行了直接检测.通过对样品充氧、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抑制剂四氰乙烯(TCNE)以及原位光照检测ESR信号等手段,在PSⅡ中检测到O2-·与DMPO加合物的特征ESR信号.而在没有SOD抑制剂的情况下,光照时PSⅡ中O2-·与DMPO加合物浓度显著下降.进一步实验发现PSⅡ中O2-·产率与氧分子浓度直接正相关.O2-·产率还具有pH值依赖性,在pH值为6.0~6.5范围内,O2-·产率最高,大于此范围时则呈显著下降趋势.而PSⅡ颗粒的Tris处理也将导致O2-·产率的急剧减少.以上结果证实水裂解放氧十分活跃的PSⅡ也是高等植物叶绿体在光照下产生活性O2-·的主要部位,通常大部分的O2-·能被内源SOD清除,且O2-·的生成与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密切相关.

    • 在fMLP刺激的HL-60细胞中PI3-K介导的肌动蛋白聚合

      2001, 28(3):377-380.

      摘要 (2816) HTML (8) PDF 0.00 Byte (3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趋化肽fMLP能够诱导中性粒细胞粘附、游走和吞噬.为了澄清这种趋化反应的发生机理,将HL-60细胞诱导分化为中性粒细胞样细胞,然后利用激酶特异性抑制剂研究了在fMLP刺激下细胞内PI3-K、p38和ERK激酶在肌动蛋白聚合中的作用.结果0.1 μmol/L的PI3-K抑制物Wortmannin抑制fMLP诱导的肌动蛋白聚合;而50 μmol/L的p38激酶抑制物SB203580和50 μmol/L的ERK激酶抑制物PD098059对fMLP诱导的肌动蛋白聚合没有影响, 但p38和ERK在不同程度上受到PI3-K的调节.这说明PI3-K介导的肌动蛋白聚合信号传导途径不同于PI3-K介导的p38和ERK激活途径.

    • 金属叶绿素a配位结构的研究

      2001, 28(3):381-386.

      摘要 (3055) HTML (7) PDF 0.00 Byte (3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丙酮溶液中合成得到镧-叶绿素a、钐-叶绿素a和铜-叶绿素a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Fourier红外光谱(FT-IR)和EXAFS结构.镧-叶绿素a、钐-叶绿素a和铜-叶绿素a的UV-Vis谱、FT-IR谱与叶绿素a(含镁)的光谱性质相似,但与脱镁叶绿素a的光谱性质差异很大.证明了La3+、Sm3+、Cu2+已配位到脱镁叶绿素的卟啉环上,形成了镧-叶绿素a、钐-叶绿素a和铜-叶绿素a复合物.通过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研究表明:合成镧-叶绿素a、钐-叶绿素a具有双层夹心结构.La(Ⅲ)、Sm(Ⅲ)夹于两个卟啉环之间, 与上下卟啉环上共八个N原子配位, La-N平均键长0.261 nm,Sm-N平均键长0.243 nm, 而铜-叶绿素a的EXAFS表明为一单层结构,Cu(Ⅱ)与卟啉环中的四个N原子配位,Cu-N平均键长0.197 nm.元素分析也证明镧-叶绿素a、钐-叶绿素a为双层结构,铜-叶绿素a为单层结构.

    • 稀土La3+跨PC12细胞膜行为研究

      2001, 28(3):387-391.

      摘要 (2716) HTML (36) PDF 0.00 Byte (29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AR-CM-M1C阳离子测定系统,发展Fura-2荧光测定技术,将其应用于测定细胞内游离稀土离子La3+,并以此研究了La3+跨PC12细胞(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膜的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细胞内离子组分,pH=7.05的溶液中,测得La3+-Fura-2的表观解离常数为3.27×10-11 mol·L-1.对于PC12细胞,静息条件下La3+不能跨越细胞膜进入胞内.与钙离子通道相关的KCl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不能刺激稀土La3+过膜.用哇巴因(ouabain)使胞内Na+超载后,La3+可过膜进入细胞内,且过膜量与胞外La3+浓度和胞内Na+超载程度有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提示La3+可以经由Na+/La3+交换机制过膜而进入细胞内.

    • NS5B与HCV负链RNA 3′末端特异性结合的分析

      2001, 28(3):392-395.

      摘要 (2464) HTML (0) PDF 0.00 Byte (2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NS5B是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在病毒RNA合成过程中起到中心催化酶的作用.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提纯了GST-NS5B融合蛋白,应用紫外交联试验(UV cross-linking)检测NS5B与丙型肝炎病毒(HCV)负链RNA 3′末端的结合,确定NS5B是否参与HCV负链RNA 3′末端复制体的形成.NS5B可与HCV负链RNA 3′末端发生结合,这种结合存在量效关系,比与正链RNA 3′UTR X区的结合强约10倍,超大量的非同源性RNA和蛋白质不能竞争抑制NS5B与负链RNA 3′末端的结合,证明这种结合存在特异性.结果提示NS5B是HCV负链RNA 3′末端复制体的成分之一.

    • 蛋白质内含子演化分析

      2001, 28(3):396-399.

      摘要 (2598) HTML (32) PDF 0.00 Byte (3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蛋白质内含子是能够自我剪切的一段多肽链.它在生物三大系统中都存在,但它的分布在各物种间以及蛋白质种类之间极不均衡.蛋白质内含子的演化和扩散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经过系统搜索,从已知的核酸序列中找到69个经典的蛋白质内含子.同源比较和系统树分析表明,蛋白质内含子的演化应综合先天遗传和后天转移两方面的因素.

    •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2001, 28(3):400-404.

      摘要 (2725) HTML (15) PDF 0.00 Byte (3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分析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结构特点,从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提取DNA,以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HPV16 E6基因,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上,并对其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PCR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阳性率为82.35%(14/17);测序结果显示,新疆株HPV16 E6基因全长456 bp,大小与德国标准株一致.E6基因的第247位碱基发生T→G突变,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亦发生改变.上述结果表明,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 E6的基因结构与德国标准株HPV16 E6基因之间存在差异.

    • 转金属硫蛋白αα突变体基因的矮牵牛对铅的抗性及积累的研究

      2001, 28(3):405-409.

      摘要 (2530) HTML (0) PDF 0.00 Byte (3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MT及αα基因导入矮牵牛中.转基因植株对铅(Pb)的抗性及吸收能力明显高于对照.转MT及αα基因的植株分别能在150及200 μmol/L Pb中正常生长,而对照只能在50 μmol/L Pb中正常生长.转MT及αα基因植株后代种子萌发与对照相比表现出明显的抗Pb优势.Pb的吸收实验表明转MT、αα基因的植株对Pb的吸收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8%和35%.

    • >技术与方法
    •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放射自显影测定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2001, 28(3):410-414.

      摘要 (2492) HTML (8) PDF 0.00 Byte (3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放射自显影激酶活性测定方法,并应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中p38 MAPK活性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放射自显影激酶活性测定方法具有很好的量效关系、灵敏性和特异性.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p38 MAPK在LPS刺激15 min后活性增高,30~60 min达高峰,120 min后活性逐渐下降,较好地反映了LPS刺激的内皮细胞中p38 MAPK活性的动态变化.国内实验室完全有可能和条件,建立本国的放射自显影激酶活性测定方法,并应用于信号转导的研究.

    • 蛋白质组分析中蛋白质分步提取方法的建立

      2001, 28(3):415-418.

      摘要 (3048) HTML (32) PDF 0.00 Byte (3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细胞裂解液充分溶解细胞蛋白质是成功进行蛋白质组分析的先决条件.尝试利用三步提取法,即以三种溶解性能不同的裂解液分步提取细胞中的蛋白质组,并分别进行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2-D PAGE)分离.通过对2-D PAGE蛋白质图谱的比较,发现其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蛋白质提取率高、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分辨率高等优点.

    • 一个基于Blast程序的多重序列对齐程序——Mblast

      2001, 28(3):419-422.

      摘要 (2773) HTML (12) PDF 0.00 Byte (3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的相似性分析日益成为生物信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NCBI的Blast程序是进行此类分析的最有力工具.虽然它提供了初步的将多条序列进行综合对齐的分析方案,但是实际效果却很不理想.在对Blast程序的输出结果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求同存异”的思想,我们编制了一个多重序列对齐程序Mblast.该程序与目前流行的序列多重对齐程序相比,更容易检出序列的同源区.

    • >其他
    • 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新成员——TRANCE

      2001, 28(3):422-422.

      摘要 (2280) HTML (4) PDF 0.00 Byte (2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简报
    • 利用精子介导法向蚕卵导入外源基因的研究

      2001, 28(3):423-425.

      摘要 (2821) HTML (90) PDF 0.00 Byte (3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家蚕转基因中切实可行、操作简便的外源基因导入方法,进行了精子介导法探索,以精子介导法的三种方式向家蚕导入所构建质粒pFbGFP,并通过PCR扩增和DNA印迹等手段,已连续两代从基因组DNA检测到导入外源基因GFP的存在,其中的一种导入方式到第二代阳性率约30% .结果表明该法可有效进行家蚕转基因的外源基因导入.

    • >经验交流
    •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析血清多胺的研究

      2001, 28(3):426-428.

      摘要 (2515) HTML (1) PDF 0.00 Byte (3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探讨多胺的生物学作用,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λex=488 nm,λem=513 nm)分析血清多胺方法.在碱性介质中,多胺与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进行衍生化反应,硼酸盐(pH 8.6)作为运行缓冲液,运行电压20 kV,腐胺、精胺、精脒和1,6-己二胺(内标)在8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考察了方法的线性范围、稳定性、检测限和方法的回收率等,方法具有样品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速度快等特点.用于正常对照大鼠和肿瘤大鼠血清多胺的测定.结果提示:实验组肿瘤大鼠血清精胺和精脒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大鼠和实验组未出现肿瘤大鼠血清精胺和精脒水平(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和实验组未出现肿瘤大鼠血清精胺和精脒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血清腐胺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 >学术讨论
    • 蛋白质折迭的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及蛋白质动态热力学结构(英)

      2001, 28(3):429-435.

      摘要 (3124) HTML (29) PDF 0.00 Byte (4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机械力学及热力学基础上阐述蛋白质的各种物理性质是从物理学角度理解生物学的基础性工作.详细讨论了蛋白质折迭的不可逆热力学理论,蛋白质动态热力学结构理论.理论推断蛋白质动态热力学变化是一切生物学状态变化的基本热力学状态单位并作为分子生物学变化的分子开关.利用此理论解释了蛋白质的物理学性质及麻醉药的生物物理学机制.

最新一期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