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28(4):441-443.
摘要: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是老年性痴呆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人类神经tau分子聚集形成的配对螺旋样纤维(paired helical filaments, PHF)是NFT的主要成分.最近研究表明,PHF与神经细胞的坏死和程序化死亡密切相关,其作用机理可能是诱发细胞内氧化自由基系统的启动而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的.
2001, 28(4):444-446.
摘要:腺苷酸激酶(AK)在维持细胞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近又发现它与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凋亡过程中,AK2从线粒体膜间释放到胞浆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其在细胞凋亡中作用仍很不清楚.综述了近年对腺苷酸激酶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腺苷酸激酶在细胞凋亡程序中所扮演的角色.
毕只初 , H.T.TIEN , A.L.OTTOVA
2001, 28(4):447-454.
摘要:类脂双层研究的动力是来自生物世界.虽然1961年首次报道生物体外的双层类脂膜(BLMs)自组装,但从Hooke (1672年)起,实验科学家一直在处理有关BLM类型的界面吸附现象.BLMs(或平面的类脂双层)已应用在许多方面,即从基础的膜生物物理学到实际的爱滋病研究,从通过水光分解的太阳能转换,到应用支持双层类脂膜(s-BLMs)的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到包括细胞凋亡(apoptosis)在内的光生物学.综述了类脂双层概念的起源及其实验进展,以及BLMs用作某些生物膜模型的最新研究.此外,简要描述近来有关通过s-BLMs来发展生物传感器的工作.
2001, 28(4):455-458.
摘要:在NF-κB二聚体活化过程中,IκB激酶(IKK)通过对抑制性蛋白κB(IκBs)的磷酸化而扮演关键的角色.IKK复合物在胞浆内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IKK-α、IKK-β两者氨基酸序列52%的同源性,空间构象相似,常为催化亚单位,而IKK-γ则为调节亚单位,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活化IκBs.核因子κB诱导激酶(NIK)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1(MEKK1)均为IKK的上游激酶,NIK可引起IKK-α Ser176、IKK-β相应位点的磷酸化,而MEKK1主要引起IKK-β的活化.通过级联反应,使IκBs磷酸化而与NF-κB解离,致使NF-κB被激活并易位入核,启动免疫及炎症相关的基因转录.
2001, 28(4):459-462.
摘要: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属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它通过与受体(KGFR)的结合,特异性地刺激上皮细胞的增殖.KGF基因表达受到正负调控作用,正负调控作用的平衡对于KGF正常发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KGF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组织、器官的发育,具有损伤防治功能,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2001, 28(4):463-466.
摘要:概述了间隙连接的结构和功能,以及pH值、电压、生长因子对它的调节作用.间隙连接作为相邻细胞间信息物质通道,起着传递细胞信息,协调细胞群体功能的作用,但是其形成过程以及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pH值降低可引起间隙连接通道的关闭,电压升高降低通道的导电性,生长因子可通过影响间隙连接蛋白的形成和降解、促使间隙连接蛋白磷酸化调节其通透性.
2001, 28(4):467-469.
摘要: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机体自我保护及细胞癌变等多种重要生理、病理现象密切相关,其机制研究可望应用于癌症治疗.简述了近年有关哺乳类动物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寻找过程.
2001, 28(4):470-473.
摘要:信号转导系统存在一种本身不具备酶活性的蛋白质——支架蛋白.它能同时结合两个或多个蛋白质.支架蛋白的作用类似分子胶水,将功能相关的蛋白粘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了信号传递的特异和高效.
2001, 28(4):473-473.
摘要:
2001, 28(4):474-477.
摘要:“质子漏”是指电子传递链跨膜泵出的质子通过不涉及ATP合成的途径而跨膜扩散流回基质的过程,它的出现形成了由呼吸链驱动的质子泵出和质子回漏的无效循环通路.质子漏的耗氧在呼吸速率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对细胞呼吸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可以调节能量偶联系数,同时质子漏也是重要的产热过程,它承担了基础代谢产热的20%~30%.质子漏的生理功能有产热、增加代谢调节潜能、清除有害自由基和调节碳流等.
2001, 28(4):478-481.
摘要:过氧化体增殖剂激活的受体(PPARs)是1990年发现的核激素受体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其三种亚型α、β、γ具有配体特异性和组织分布的特异性.PPARs在控制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细胞增生和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PPARs与一些慢性疾病如癌症、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密切关系.
2001, 28(4):482-485.
摘要:综述了减少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分离和溶解以及包涵体折叠复性的策略及其最新进展.详细讨论了包涵体蛋白质折叠复性的基本原则、包涵体折叠复性促进剂和包涵体折叠复性方法.
2001, 28(4):486-489.
摘要:对RNA药靶的特点、研究策略和针对RNA药靶的小分子药物筛选方法,进行了综述.RNA的三级结构作为分子相互作用的识别位点和结合位点对RNA的生物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决定作用,RNA分子同蛋白质一样将成为新型小分子药物的作用靶点.
2001, 28(4):490-493.
摘要:TALL-1是TNF家族成员中最近发现的一个新型细胞因子,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人TALL-1由2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而鼠TALL-1由30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两者均为Ⅱ型穿膜蛋白质. 人sTALL-1是长为152个氨基酸残基的胞外区片段,对应于C端134~285位氨基酸残基. 重组人sTALL-1具有刺激B细胞增殖、激活NF-κB和JNK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生物学活性. 另外,TALL-1在转基因鼠中的过量表达可引起严重的B细胞增生以及与狼疮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此,TALL-1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调控因子.
2001, 28(4):494-497.
摘要:植物表达序列标签(EST)计划是随机挑选cDNA克隆,并对其3′或5′端进行大规模一次性测序,将得到的150~500 bp长度的DNA片段与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较,获得对基因组结构、组织、表达等认识的基因组研究策略.就近年来国际植物EST计划的实施情况、植物EST计划的研究范围、生物信息学在EST研究中的应用、EST数据库及查询、植物EST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综述.
2001, 28(4):498-501.
摘要:Eph受体是已知最大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家族,Eph受体和其膜附着型配体(ephrin)在发育过程中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近来研究证明,Eph受体和其配体在包括神经网络形成,神经管和轴旁中胚层的成型(patterning),细胞迁移导向和轴突路径导引,血管形成等许多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ph受体及其配体也与肿瘤发生有关,因此深入分析这些分子尤其在肿瘤细胞生长中的功能而应用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1, 28(4):502-506.
摘要:从人星形胶质细胞瘤BT-325细胞中克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cDNA序列.以大肠杆菌作为表达系统,GDNF蛋白在大肠杆菌JM103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复性后,以8日龄鸡胚背根节(DRG)、14日龄胎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以及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胶质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GDNF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 rhGDNF可有效地促进DRG突起的生长,rhGDNF对体外培养的运动神经元表现出明显的促突起生长作用,并可显著提高体外培养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rhGDNF 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
2001, 28(4):507-513.
摘要: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活化蛋白(ARF GAP)是重要的细胞内物质转运调节分子.在22周孕龄人胎肝cDNA文库中发现一种新基因,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大鼠ARF1 GAP有32%同源性.将这种新基因命名为“ARFGAP3”,对其进行功能研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人胎盘总RNA中扩增ARFGAP3全长cDNA序列,并将其亚克隆到pGEM-T载体;采用RNA印迹法和斑点杂交法,检测其组织表达谱,发现在多种腺体和睾丸中有很高水平ARFGAP3基因转录,并且只有一种约2.7 kb的转录本.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表达质粒pBAD/Thio-ARFGAP3,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利用肠激酶切除重组融合蛋白N端引导序列.检测重组ARFGAP3的生化活性,证实ARFGAP3对ARF1具有GAP活性,促进ARF1结合的GTP水解为GDP,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IP2)增强其GAP活性,而磷脂酰胆碱(PC)抑制其GAP活性.
禚如朋 , 付宏征 , 仲崇波 , 王晓良 , 林文翰 , 张礼和
2001, 28(4):514-518.
摘要:经冻融法提取,丙酮沉淀,SP Sephadex C 25强离子交换和HPLC ODS C18反相色谱层析,从海葵Actinia cari中提纯到两个新的毒素多肽,命名为RSAPⅠ和RSAPⅡ,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RSAPⅠ和RSAPⅡ均为单一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 008和4 992.初步钠通道药理学实验表明,RSAPⅠ和RSAPⅡ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表现出活性,RSAPⅠ使钠离子内流增加,起开放作用;RSAPⅡ使钠离子内流减少,起阻滞作用.二者的圆二色谱均表现为100% β转角.
2001, 28(4):519-522.
摘要:为了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胶原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采用RT-PCR和Gel-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别检测卵巢切除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mRNA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的活性,免疫组化观察骨组织Ⅰ型胶原蛋白量.卵巢切除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mRNA表达降低约26.3%,pro-MMP-9活性明显提高(P<0.05),应用雌激素治疗后Ⅰ型胶原mRNA表达较卵巢切除组增加34.1%,pro-MMP-9活性的增加明显降低.卵巢切除后骨组织MMP-9明胶酶活性明显提高,应用雌激素后MMP-9明胶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表明骨Ⅰ型胶原mRNA表达减少和pro-MMP-9活性升高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理之一.
2001, 28(4):523-527.
摘要:形成真核生物mRNA 3′末端的多聚腺苷(poly(A))作用涉及前体mRNA下游的三个元件:效率元件(EE)、定位元件(PE)以及实际的剪切和poly(A)作用位点,实验研究提出了一些EE和PE的碱基序列组成.对180个Yeast基因下游(终止密码子后200个碱基)二级结构进行的详细分析显示,约86%的EE、89%的PE与二级结构中碱基非配对的环(发夹环、膨胀环、内环或多分支环)区或连接单链区有关.这个结果提示,反式因子对EE和PE的识别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EE和PE的二级结构特征.借助mRNA二级结构可以提高对EE和PE位点预测的准确性.
2001, 28(4):532-536.
摘要:大规模c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得到来自于商品化的人胚肾cDNA文库79个代表新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EST).随后,采用高速度机械手制备这些cDNA的基因芯片,用于鉴定79个新基因的ESTs在20周、26周两个胚胎时期6种组织中的基因表达状况,以研究这些EST片段代表的新基因功能提供线索.通过芯片杂交及结果分析,得到同一个组织两个不同时相8个差异表达的基因,随后的RNA印迹分析的结果与芯片杂交的结果相一致.
李玉华 , 陈慧 , 郭坤元 , 解咏梅 , 杜江 , 张明徽 , 黄建生 , 任大明
2001, 28(4):537-541.
摘要:探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作为口服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通过电转化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mIL-12、pCMVmGM-CSF、EGFPN1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中,经由胃管饲于BALB/c和C57BL/6小鼠.6周后分别用4T1乳腺癌细胞和Lewis肺癌细胞进行攻击.通过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在小鼠各组织中的表达,通过PCR和ELISA的方法检测mIL-12、mGM-CSF基因的整合和表达情况.并考察肿瘤的受抑情况和小鼠的生存期.结果表明:在小鼠的肝、脾、小肠、肾脏和肿瘤中可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和相应细胞因子基因的整合.血清中相应的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生存期远远超过对照组小鼠(P<0.05).减毒沙门氏菌可作为口服基因治疗载体,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条简便、安全、有效的途径.
2001, 28(4):542-545.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手性分析,研究了微水相中来源于杏仁的(R)-醇腈酶催化醛与HCN不对称合成(R)-氰醇.结果表明,反应时间、添加乙酸、反应介质、反应体系水活度、反应温度和底物的结构对醇腈酶反应均有显著影响.杏仁醇腈酶对芳香族、脂肪族和杂环族醛均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其中,苯甲醛为杏仁醇腈酶的最适作用底物,在低温(0~5℃)下,转化率和产物对映体过剩值均在99%以上.
2001, 28(4):546-550.
摘要:羟苯氨酮是一种新型强心扩血管剂,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羟苯氨酮对实验性心衰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利用31P核磁共振表面线圈技术,对羟苯氨酮在Langendorff模型的离体灌流心脏60 min缺血-60 min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给药组胞内pH值比对照组恢复得更快,但是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却低于对照组.羟苯氨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表现在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从而增强心肌细胞对离子调节恢复的能力.
谭文斌 , 朱敏 , 聂怡玲 , 罗赛群 , 成光杰 , 胡维新 , 彭兴华
2001, 28(4):551-555.
摘要:一种以PCR介导的、可对任意长度靶DNA片段上的核蛋白结合位点进行DNA足纹作图分析的新方法.原理是:采用被随机降解靶DNA分子作为模板,用标记的跨越整个模板的足够多条特异性引物进行单链扩增.首先,利用某种化学试剂或酶如DNaseⅠ对已与蛋白质结合或未结合的双链靶DNA进行随机降解,在一定条件下使每一个DNA分子恰好只有一个位点被切割.然后,这些被随机降解DNA分子即可作为模板,用同位素标记的跨越整个模板的足够多条特异性引物(正向或反向)进行单链扩增.最后,扩增的单链产物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形成DNA片段梯队,而被蛋白质保护的位点则在DNA片段梯队中形成位置缺口,从而确定DNA与蛋白质相结合的精确位点.该方法被应用对人干细胞因子基因5′旁侧-1190~-273区域的DNA足纹部分作图.
2001, 28(4):560-562.
摘要:建立了循环逆转录反应方法(repeated 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ction, RRTR).其原理是通过控制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延伸的循环过程,反复利用起始RNA模板进行逆转录反应.RNA杂交的结果证明在RRTR过程中,RNA模板是保持稳定的;点杂交结果表明cDNA产物量得到了增加;定量PCR的结果表明RRTR是cDNA线性增长过程.结果提示,RRTR可有效地提高RNA检测灵敏度,并适合应用于定量分析等领域.
黄耀江 , 黎燕 , 施明 , 王建安 , 胡美茹 , 沈倍奋
2001, 28(4):563-567.
摘要:为了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作用相关基因以及一些可能受IL-6调控的基因,利用一个简单快速的以PCR为基础的方案,检测了IL-6处理和未处理的Sko007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克隆并鉴定了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首先用6-mer寡核苷酸引物进行反转录从而最大限度地将mRNA编码区序列生成cDNA;然后用2或3个较长的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并以不同引物组合重复PCR增扩;扩增产物在2%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分离,回收差异片段并直接用于克隆、测序及进一步分析.在此研究中,获得了3个表达序列标签(EST),其中一个为新的基因片段,反向RNA杂交有力证实了它们与IL-6作用的相关性.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新基因片段STRF17在多种组织中表达.
余鹰 , 朱诗国 , 向娟娟 , 李忠花 , 张必成 , 曹利 , 李桂源
2001, 28(4):568-572.
摘要:为了探讨BRD7基因的遗传变异在鼻咽癌发生的作用,采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方法对BRD7 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coding-regi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cSNP)分析,并对两个鼻咽癌家系的高危成员、57个散发性鼻咽癌病人和50个正常人进行了BRD7等位基因分型.在BRD7基因的编码区发现了3个cSNP(C450T、A538C和A737G),其中A538C颠换导致其编码蛋白的第162个氨基酸由Asp变为Ala;C450T改变与同义的A737C多态性偶联发生在87.7%的鼻咽癌活检组织和配对的外周血、所有的鼻咽癌家系的患者及8个易感成员,但是仅存在于22%的正常人血标本中.C450T多态性变化可以导致其编码蛋白在第133位氨基酸的翻译终止(G133Ter).以上结果说明,C450T和A737C偶联的多态性改变是鼻咽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遗传易感风险因子之一(P<0.01);BRD7基因有两种翻译方式,G133Ter可以导致另一种截断的翻译本(truncated isoform).
李江 , 谭琛 , 向秋 , 张晓梅 , 马健 , 李伟芳 , 王洁如 , 阳剑波 , 梁宋平 , 李桂源
2001, 28(4):573-578.
摘要:NGX6是克隆的鼻咽癌相关基因,它的功能与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通过脂质体转染把NGX6导入鼻咽癌细胞株中,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细胞内所有蛋白质,通过软件分析,找到与未处理细胞表达差异的蛋白质,通过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资料处理.鉴定出七种表达上调的蛋白质,其中包括Fas蛋白,锌指蛋白(ZNF),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Ⅱ(MHCⅡ)等.Fas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它的上调可以促进细胞凋亡;ZNF蛋白参与基因的转录调控,它的上调也可影响细胞异常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MHCⅡ可以促进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这些结果说明NGX6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鼻咽癌细胞的生长,为研究NGX6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资料,对鼻咽癌的基因治疗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也为研究其他基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2001, 28(4):579-581.
摘要:采用铜离子活化海绵镉微型柱层析法将血清中的硝酸盐(NO-3)还原为亚硝酸盐(NO-2),再通过Griess反应测定NO-3/NO-2总量以反应体内一氧化氮(NO)水平,从而建立血清NO间接测定新方法. 结果表明,在pH 9.7 时,活化海绵镉还原NO-3能力强、速度快、抗干扰性好,还原率为96.4%~100.0%,检测范围为0~400 μmol·L-1,检测限为1.85 μmol·L-1,相对标准偏差为2.56%~3.46%,对NO-3的回收率为96.4%~102.2%,对NO-2的回收率为95.2%~101.3%,对混合标准液的回收率为98.7%~104.4%.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样品和试剂用量小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01, 28(4):582-583.
摘要:根据血栓溶解会引起吸光度下降的特性,在细胞培养板上制作小血栓,利用酶标仪同时检测多个样品的吸光度变化.发现反应初期,血栓吸光度的降低同时间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的斜率k与酶活性成正比.因此可用k来表示酶活性.此方法与蛋白凝块溶解时间法(CLT法)相关性很好.该法省时,成本低,是一种较好的、实用的检测溶血栓酶活性的方法.
艾斯卡尔·依米提 , 哈木拉提·吾甫尔 , 伊力哈木江·沙比提
2001, 28(4):591-594.
摘要:用任意引物进行基因组指纹分析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通用方法,对遗传学图谱绘制、系统发育学和种群生物学都很有用.由于任意引物PCR(AP-PCR)影响因素很多,获得理想的指纹扩增图谱比较困难,有必要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建立最佳扩增体系.对Mg2+浓度,模板浓度、引物浓度等三个因素进行优化选择AP-PCR扩增反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Ap-PCR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2 mmol/L MgCl2,50 ng的DNA模板及0.3 μmol/L的引物浓度,在上述条件下获得的AP-PCR产物最丰富,条带清晰.
2001, 28(4):595-598.
摘要:目前异种器官移植在进入临床的过程中存在两大难题——免疫排斥和病原微生物感染.人类为防止免疫排斥而采取的措施使超急性排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避免,但大大增加了器官移植受体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机会.猪作为人类理想的器官供体,却有多种内源性病毒,其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引起了人类较大的关注.PERV的跨种感染存在正、反两方面的证据,使得异种器官移植的前景喜忧掺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