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29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微型述评
    • 真核生物起始因子5

      2002, 29(1):3-5.

      摘要 (2541) HTML (0) PDF 0.00 Byte (3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真核生物起始因子5(eIF-5)是一种重要的翻译起始因子,过去人们认为它只是GTP酶活化因子,催化eIF-2上的GTP水解,促进80 S起始复合体的形成.近年来人们发现它不仅可以催化eIF-2上的GTP水解,还参与eIF-3功能的发挥,与eIF-2、eIF-3同时结合,促进起始因子复合体的形成.

    • 锚蛋白重复序列介导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2002, 29(1):6-9.

      摘要 (4472) HTML (568) PDF 0.00 Byte (3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锚蛋白重复序列(ANK)是生物体中广泛利用的一种序列模体.ANK模体在ANK结构域中折叠成β2α2结构,在空间上则形成L型结构.数目不等的ANK串联起来, 依靠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组成紧密、稳定的结构域,并且形成了种类众多但功能各异的ANK蛋白质分子.ANK结构域介导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它能够和多种配体结合,实现纷繁复杂的生物功能.着重介绍几类结构已知的ANK家族蛋白质分子及复合物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

    • 外切体研究进展

      2002, 29(1):10-13.

      摘要 (2713) HTML (16) PDF 0.00 Byte (3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外切体是酿酒酵母中鉴定的一个保守复合体,具有3′外切核酸酶的活性.10个核心亚基,除Csl4p/Ski4p外,在体外都具有3′外切核酸酶的活性.外切体在多种RNA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外切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并与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

    • >综述与专论
    •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的结构和功能

      2002, 29(1):14-18.

      摘要 (3065) HTML (68) PDF 0.00 Byte (4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serine protein kinase, CASK)属于膜相关鸟苷酸激酶(membrane associated guanylate kinase, MAGUK)家族.CASK具有多个不同蛋白质结合结构域,在细胞膜的特定区域,与其他蛋白质形成多种蛋白质复合体,参与组成细胞骨架.它通过衔接细胞外信号蛋白和细胞内骨架蛋白,协助功能蛋白质的转运和定位,以及细胞内的信号传递.此外CASK还可以进入细胞核影响基因转录调控,以及作用在神经突触膜上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

    • 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研究进展

      2002, 29(1):19-22.

      摘要 (3263) HTML (53) PDF 0.00 Byte (3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酵母表面展示系统是继噬菌体展示技术创立后发展起来的真核展示系统,酵母的蛋白质折叠和分泌机制与哺乳动物细胞非常相似,对人的蛋白质表达和展示更具优越性.酵母细胞颗粒大,可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筛选和分离.目前报道的两种酵母展示系统分别以α或a凝集素作为融合骨架.在蛋白质的定向进化、口服疫苗的研制等多方面均有报道.

    • RNA干扰技术在果蝇中的应用

      2002, 29(1):23-25.

      摘要 (2584) HTML (5) PDF 0.00 Byte (29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RNA干扰是双链RNA特异诱导的转录后期基因沉默.该技术随着不断完善而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于果蝇的功能基因组研究上,双链RNA已经成为果蝇中功能基因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抑制子,势必使RNA干扰技术成为研究果蝇体内基因功能的强有力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技术.

    • 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表达调节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2002, 29(1):26-30.

      摘要 (2789) HTML (53) PDF 0.00 Byte (3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是从细菌到哺乳类机体中存在的一种独特的DNA修复蛋白,其作用是在DNA损伤的修复过程,催化DNA分子鸟嘌呤O6位上的烷基从鸟嘌呤碱基转移至MGMT蛋白的半胱氨酸残基上,而使DNA分子鸟嘌呤复原.因此,机体中MGMT适当的表达有利于修复由烷化剂诱导而形成的O6烷基鸟嘌呤DNA加合物.MGMT蛋白的含量和活性不但在基因水平受到各种因素的调控,并且与某些药物的直接作用有关.调节MGMT在细胞内的活性,对于防御肿瘤的发生及某些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克服肿瘤耐药性和克服骨髓毒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 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在生殖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2002, 29(1):31-34.

      摘要 (2743) HTML (46) PDF 0.00 Byte (3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广泛参与机体多种代谢活动,如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免疫和变态反应、以及多种恶性肿瘤、遗传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但UPP在生殖系统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新近的研究资料表明UPP不仅参与精子发生、精子变态,以及雌雄配子结合后精子线粒体的降解等雄性生殖系统的多种生理活动,也与妊娠早期和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组织重建、甾体激素受体的代谢等雌性生殖系统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 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可溶性NSF附着蛋白受体(SNARE)和相关蛋白

      2002, 29(1):35-38.

      摘要 (5327) HTML (1129) PDF 0.00 Byte (3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对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分子机制的研究迅速发展,发现了大量位于神经末梢的蛋白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相关,特别是位于突触小泡膜上的突触小泡蛋白/突触小泡相关膜蛋白(synaptobrevin/VAMP),位于突触前膜上的syntaxin和突触小体相关蛋白(synaptosome-associated protein of 25 ku),三者聚合形成的可溶性NSF附着蛋白受体(SNARE)核心复合体在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释放递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一些已知及未知的与SNARE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可通过调节SNARE核心复合体的形成与解离来影响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从而可以调节突触信号传递的效率及强度,在突触可塑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研究

      2002, 29(1):39-41.

      摘要 (2946) HTML (34) PDF 0.00 Byte (3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人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同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Hp感染过程和其致病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根据其全基因组测序及基因功能解析结果阐述了Hp基因组中重要的结构特征,基因的表达调控方式,以及毒力相关基因在Hp感染中的作用等.

    • 脱氧核酶研究进展

      2002, 29(1):42-45.

      摘要 (2983) HTML (33) PDF 0.00 Byte (3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体外分子进化技术,从一个人工合成的随机多核苷酸单链DNA库中筛选出具有酶活性的DNA分子,称为脱氧核酶. 目前已经筛选出具有RNA切割作用、DNA切割作用、金属螯合作用和过氧化物酶活性、DNA激酶活性以及DNA连接酶活性等多种催化功能的脱氧核酶. 特别是脱氧核酶10~23,无论在体外应用于RNA限制性内切酶,还是在生物系统内作为RNA水平上的基因失活剂,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研究快报
    • 胃肠富集Kruppel样因子在食管癌的表达

      2002, 29(1):46-50.

      摘要 (2784) HTML (27) PDF 0.00 Byte (3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胃肠富集Kruppel样因子(GKLF)是一个新近发现的真核锌指蛋白,它在胃肠道表达丰富,其表达与细胞生长停滞有关联.用半定量的RT-PCR的方法,比较了食管鳞癌病人癌组织和正常粘膜的GKLF表达.17例食管鳞癌病人均检测到GKLF mRNA的表达,其中14例癌组织中GKLF表达比临近正常组织减少.人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中GKLF的去血清诱导作用明显,而在一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中该诱导作用减弱.对EC9706细胞GKLF cDNA的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cDNA编码区未发生突变.结果证实,食管鳞癌中GKLF表达下调.

    • >研究报告
    • 一个有假基因特点的鼻咽癌相关基因的分离和克隆(英)

      2002, 29(1):51-55.

      摘要 (2408) HTML (38) PDF 0.00 Byte (2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定位候选克隆法克隆了一个与鼻咽癌相关的基因,命名为NAG73基因. 结构分析显示NAG73的基因序列无内含子, 无典型的启动子序列, poly A尾.与人类生长激素促分泌因子基因的第4个外显子和3′端非翻译区同源.说明NAG73可能是人类生长激素促分泌因子基因的假基因. 同时,实验证明NAG73在一些细胞和组织中活跃表达.在正常鼻咽上皮细胞,鼻咽癌上皮细胞和鼻咽癌活检组织,NAG73有表达差异.序列分析显示NAG73有编码翻译产物的可能.NAG73可能可编码产物.该产物在鼻咽癌的发病发展中发挥作用.

    • >其他
    • P53家族新成员——P73基因

      2002, 29(1):55-55.

      摘要 (2573) HTML (7) PDF 0.00 Byte (2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基于隐马氏模型对编码序列缺失与插入的检测(英)

      2002, 29(1):56-59.

      摘要 (2484) HTML (18) PDF 0.00 Byte (3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基因组测序工作完成后,利用计算工具进行基因识别以及基因结构预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人们开发了大量的相关应用软件,如GenScan, Genemark, GRAIL等,这些软件在寻找新基因方面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但基因的识别和预测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当目标基因的编码序列有缺失和插入时,其预测结果和基因的实际结构相差很大.为了消除测序错误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希望能找出编码序列区的测序错误.基于这种想法,尝试根据DNA序列的一些统计特性,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引入缺失和插入状态,然后用Viterbi算法,从中找出含有缺失和插入的外显子序列片段.在常用的Burset/Guigo检测集进行检测,得到的结果在外显子水平上,Sn(sensitivity)和Sp(specificity)均达到84%以上.

    • 用生物素-中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导致的位阻来控制连接生物素的缓激肽生物活性(英)

      2002, 29(1):60-63.

      摘要 (2889) HTML (33) PDF 0.00 Byte (2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缓激肽是一含有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其残基序列为Arg1-Pro2-Pro3-Gly4-Phe5-Ser6-Pro7-Phe8-Arg9-OH,在激肽释放酶的作用下, 从其大的前体多肽——激肽原而形成的.许多发病机理,如发炎、疼痛、哮喘等都与缓激肽有关. 它能与PC12细胞表面的受体作用,引起细胞器内的钙离子释放,在共焦显微镜下,通过观察钙指示剂Fluo-3荧光增加来监测缓激肽的生物活性.在这项研究中,利用固相肽合成方法合成了连接生物素的缓激肽,Biotin-Arg1-Pro2-Pro3-Gly4-Phe5-Ser6-Pro7-Phe8-Arg9-OH,通过对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发现:a.它能保持象天然的缓激肽那样的生物活性;b.由于中性抗生物素蛋白与连接的生物素的结合引起的空间位阻阻碍它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它的生物活性;c.在有自由的生物素存在的条件下,自由生物素与连接生物素与中性抗生物素蛋白的竞争结合,能够使得与中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的连接生物素的缓激肽从抗生物素蛋白上脱离,因而恢复其生物活性.因此,可利用生物素和抗生物素蛋白来控制连接生物素的缓激肽的生物活性.这对于研究生物体系中生物活性的结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 妊娠兔胎盘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动态变化

      2002, 29(1):64-68.

      摘要 (2676) HTML (14) PDF 0.00 Byte (2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新西兰雌兔为动物模型,研究妊娠期间胎盘细胞凋亡及其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动态变化.基因组DNA凝胶电泳实验检测到妊娠中期和晚期胎盘基因组DNA中出现典型的凋亡特征——DNA梯带,而且DNA断裂值在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0.14、0.49和1.43,与妊娠早期相比,妊娠中、晚期胎盘基因组DNA断裂值有显著性增加.TUNEL实验和活化caspase-3的免疫定位实验表明,在妊娠早期胎盘中存在细胞凋亡,而且在各妊娠期中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合体滋养层.免疫印迹法分析表明,Bcl-2和Bax随妊娠的进行其表达量明显增加,Bax∶Bcl-2比值在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0.89,0.91和1.25,呈增加趋势.实验结果说明,在兔正常妊娠中,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发生凋亡,且随妊娠的进行,凋亡细胞数量增多,胎盘细胞凋亡主要与细胞中Bax∶Bcl-2的比例相关.

    • 胸腺T细胞由双阳到单阳分化发育的非线性模型

      2002, 29(1):69-73.

      摘要 (2574) HTML (1) PDF 0.00 Byte (2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指令与随机相结合模型的理论,建立非线性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描述了胸腺内T细胞从双阳到单阳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发现随着胸腺基质细胞(TSCs)上MHCⅠ位点的增加,CD4+8+双阳胸腺细胞数量减少,CD4-8+单阳胸腺细胞数增加;随着CD4+8+细胞与TSCs亲和力的增加,更多的双阳细胞进一步分化为单阳细胞,描述了胸腺基质细胞如何介导胸腺细胞从双阳向单阳分化发育的过程.

    • Pb2+、Cd2+和Ce3+对猪胰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2002, 29(1):74-77.

      摘要 (2844) HTML (30) PDF 0.00 Byte (3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研究了Pb2+、Cd2+和Ce3+对Ca(Ⅱ) α-淀粉酶活性影响及对其Ca2+的竞争作用.结果表明三种金属离子低浓度情况下(0.5~5 mmol/L)对α-淀粉酶具有激活现象,而较高浓度则抑制酶活力.Pb2+、Cd2+和Ce3+竞争置换α-淀粉酶中Ca2+能力的大小是:Pb2+>Cd2+>Ce3+,其抑制酶活作用大小:Pb2+>Cd2+>Ce3+.

    • 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上一种Ca2+依赖性KATP通道

      2002, 29(1):78-82.

      摘要 (2419) HTML (5) PDF 0.00 Byte (2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KATP通道在细胞的新陈代谢与膜兴奋性的耦联中起重要作用.采用膜片钳的内面向外式记录方法,在成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上记录到一种被胞浆侧ATP和甲糖宁(tolbutamide,一种KATP通道阻断剂)抑制的Ca2+依赖性钾离子通道.在细胞膜内外的K+浓度均为140 mmol/L时,通道的电导为(204±21) pS,翻转电位为(3.57±1.13) mV,通道无整流性.通道开放概率及ATP对通道的抑制作用均呈现电压依赖性.该KATP通道与以往报道的“经典”KATP通道有显著不同,其活动受膜电位、胞内Ca2+和ATP三重调节,表明这是一种新型的KATP通道.上述结果表明在海马神经元上至少有两种性质不同的KATP通道,提示神经元可能通过不同性质的KATP通道感受细胞内的代谢状态,进而调节细胞膜的兴奋性.

    • 自我失活型逆转录病毒载体在衰老基因转录调控中的应用

      2002, 29(1):83-86.

      摘要 (2824) HTML (0) PDF 0.00 Byte (2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自我失活型逆转录病毒载体pSIR为基础,构建了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载体pSIR-EGFP和含有870bp p16启动子载体pSIR-EGFP-870.将两种病毒载体转染至包装细胞包装成病毒颗粒.病毒感染2BS靶细胞,病毒5′LTR在逆转录过程中自我灭活.通过该系统观察到p16启动子在2BS细胞衰老过程中,转录活性明显增强.结果表明,自我失活型逆转录病毒载体能很好地用于衰老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

    • 结核杆菌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的高效自发再折叠和再组装

      2002, 29(1):87-90.

      摘要 (2610) HTML (71) PDF 0.00 Byte (2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来自结核杆菌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以九聚体的形式存在.用三种不同的强变性条件(100℃加热15 min,12 mol/L脲或8 mol/L盐酸胍处理4 h)将Hsp16.3变性, 然后通过冷却或透析使之复性,并利用孔径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圆二色性光谱比较了变性-复性前后Hsp16.3的各个层次高级结构.结果显示,变性的Hsp16.3几乎可以完全恢复至天然构象,这表明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具有很强的自发折叠和组装能力.

    • 光照下叶黄素循环与非辐射能量耗散的关系

      2002, 29(1):91-93.

      摘要 (2439) HTML (45) PDF 0.00 Byte (3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离体玉米叶片在光照下叶黄素循环与非辐射能量耗散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光强提高,玉米黄质(Z)含量显著上升,单环氧玉米黄质(A)含量在中低光强时增加但在较强光照下略有降低,紫黄质(V)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但叶黄素循环组分库V+A+Z上升幅度不大;相同条件下非辐射能量耗散增强,表现为非光化学猝灭荧光参数(NPQ)明显上升,同时Fv/Fm下降.分析表明,(Z+0.5A)/(V+A+Z)与NPQ呈明显正相关,而与Fv/Fm呈显著负相关,(V+0.5A)/(V+A+Z)则与之相反.由此推测,离体条件下玉米叶片中Z的环氧化和V的脱环氧化明显与非辐射能量耗散和PSⅡ光能转化过程相关.

    • 糖尿病性高血压大鼠肾损害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初步鉴定

      2002, 29(1):94-99.

      摘要 (2488) HTML (1) PDF 0.00 Byte (3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大鼠糖尿病性高血压病所致的肾损害相关基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以STZ 50 mg/kg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性高血压大鼠模型,4周后该模型大鼠尿蛋白持续阳性,电镜观察到肾小球基质增生、足突融合或扁平.应用荧光标记的差异显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DDRT-PCR)及RNA印迹技术,比较两种模型大鼠肾皮质的基因表达差异,并进行差异条带的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中4个差异条带与Genbank数据库比较,2个为未知基因,2个为已知基因,即成淀粉样糖蛋白(amyloidogenic glycoprotein,AGG)、CDK109,两者可能与糖尿病性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相关,对它们的进一步研究将为肾损害发病机理的发现提供思路.

    • 鸡贫血病毒VP3蛋白序列与其核定位功能的相关性

      2002, 29(1):100-104.

      摘要 (2284) HTML (1) PDF 0.00 Byte (3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 CAV)编码一种小蛋白VP3.通过构建vp3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真核融合表达载体,转染5种肿瘤/转化细胞株, 观察绿色荧光在亚细胞区域的定位,证实VP3具有核定位的功能;分析VP3的氨基酸序列,将其具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 NLS)特征的区域删除,再构建此缺失的VP3的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真核融合表达载体、转染实验显示核定位现象消失;进一步将具核定位序列特征的区域亚克隆到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上,核定位功能再现.从而推断这一区域是VP3蛋白核定位的功能区.此区域位于VP3的C端,且富含碱性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发现这一区域形成特定的β折叠结构.用碘丙锭(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的方法还得到了VP3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初步证据.

    • 大肠杆菌冷休克蛋白CspC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测定

      2002, 29(1):105-109.

      摘要 (2266) HTML (0) PDF 0.00 Byte (3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Sepharose Q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 30凝胶过滤层析,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细胞内分离纯化了一种小分子蛋白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纯度鉴定为单一条带,经质谱分析、N端测序、同源序列比较,确定该蛋白质为大肠杆菌冷休克蛋白CspC.在此基础上,用圆二色光谱测定了其二级结构含量,初步探索了其热稳定性及与单链DNA结合后的构象变化.

    • 聚3-羟基丁酸酯(PHB)生物降解过程的研究

      2002, 29(1):110-113.

      摘要 (2572) HTML (8) PDF 0.00 Byte (3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DS9701菌株对聚3-羟基丁酸酯(PHB)膜进行降解,对降解到不同程度的PHB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对其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PHB的生物降解首先发生在PHB表面的非晶部分,随后结晶部分开始降解,并且降解首先发生在球晶的中心部分.DS9701菌株所产生的PHB解聚酶主要降解PHB的第二个酯键,降解产物为二聚体.

    • 在Yunnanese(Aγδβ)0-地贫3′缺失端点下游鉴别到两个增强子样顺序

      2002, 29(1):114-119.

      摘要 (2398) HTML (32) PDF 0.00 Byte (3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荧光酶报告基因系统搜索了Yunnanese(Aγδβ)0-地中海贫血缺失3′端点下游11.5 kb区域内的调控顺序.确定缺失3′端点立即下游区1.7 kb片段,在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及鼠红白血病细胞MELGM979中,可使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荧光酶基因表达增加3.8~4.0倍,而在HeLa细胞中仅增加1.5倍.位于缺失3′端点约10 kb的一个长1.4 kb片段在K562和MELGM979中,可使γ-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荧光酶基因表达增加2.4~2.9倍,而在HeLa细胞中无增加.结果说明这两段顺序均有增强子活性,并且这种活性具有一定的红细胞特异性.进一步证明1.7 kb片段内包含多个转录调节蛋白结合模体的430 bp片段包含了1.7 kb片段的大部分增强子活性.这些结果为缺失导致增强子样顺序并入到接近Gγ-基因,是Yunnanese(Aγδβ)0-地贫缺失突变体中胎儿Gγ-珠蛋白基因,在成人期持续活跃表达原因的假设提供了实验证据.

    • 基质金属蛋白酶-2 C端片段PEX的原核表达及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

      2002, 29(1):120-123.

      摘要 (2736) HTML (0) PDF 0.00 Byte (2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克隆表达鸡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C端片段PEX,并探讨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利用RT-PCR从鸡胚成纤维细胞克隆MMP-2 C端片段PEX,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al-n-PEX;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PEX融合蛋白,包涵体蛋白用盐酸胍法变性、复性;生长曲线观察PEX融合蛋白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发生实验研究其对血管发生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融合蛋白CBP/PEX具有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发生的作用.提示PEX是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潜在抑制血管发生的药物.

    • 蛋白质结构型的定义和识别

      2002, 29(1):124-127.

      摘要 (2498) HTML (37) PDF 0.00 Byte (2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紧结构域的概念,由二级结构序列中一段或几段连续的α螺旋和β折叠构成的空间紧密堆集的最大折叠体称为紧结构域.利用3种紧结构域(α域,β域和α/β域)定义球蛋白的5种结构型:α型蛋白,β型蛋白,α/β型蛋白,多域蛋白和ζ型蛋白.将1 261个代表性的蛋白质(1 022家族)进行分类,并和SCOP库的分类做了比较.进行了删去序列冗余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结构型的预测方案,成功率在82%~85%.

    • 鸡胚脑细胞谷氨酸释放的模拟微重力效应

      2002, 29(1):128-132.

      摘要 (2168) HTML (34) PDF 0.00 Byte (2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回转器旋转鸡胚蛋研究对脑细胞的模拟微重力生物效应.采用连续荧光法测量孵化10 d(E10)和孵化13 d(E13)鸡胚的脑细胞谷氨酸的初始释放速率、在KCl去极化及单个电脉冲刺激后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以及谷氨酸的含量,并对旋转处理组和静止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旋转组和对照组脑细胞的谷氨酸初始释放速率没有显著差异,E10鸡胚经24 h旋转后,在KCl刺激下脑细胞的谷氨酸释放速率和释放量皆高于对照组,经4 h旋转后谷氨酸含量显著增高(P<0.01);但旋转24 h的E13鸡胚上述指标皆无显著改变,表明微重力对鸡胚脑细胞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与胚龄有关.鸡胚脑细胞在电脉冲刺激下谷氨酸释放的动态过程表明:脉冲电场引起的谷氨酸释放与细胞内钙离子迅速增加有关.

    • 与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间体3′末端结合的宿主蛋白的研究

      2002, 29(1):133-138.

      摘要 (2455) HTML (30) PDF 0.00 Byte (2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宿主细胞蛋白在HCV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蛋白质-核酸紫外交联法检测多个细胞株,目的是明确是否存在可与HCV复制中间体3′末端特异性结合的细胞蛋白质.结果显示,在多个细胞株中存在一个分子质量约为45 ku的蛋白质(命名为p45),可与HCV复制中间体3′末端131~278 nt结合,这种结合可被过量的自身未标记RNA竞争抑制,而非同源蛋白和非同源RNA均不能竞争抑制这种结合.根据计算机RNA二级结构分析推测,p45可能特异性结合于HCV复制中间体3′端的一茎环结构内.这一结果提示,p45在HCV子代RNA复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其他
    • 光间受体视黄类物质结合蛋白(IRBP)的研究概况

      2002, 29(1):138-138.

      摘要 (2239) HTML (0) PDF 0.00 Byte (2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超氧阴离子诱导的叶绿素荧光猝灭

      2002, 29(1):139-143.

      摘要 (2372) HTML (0) PDF 0.00 Byte (3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通过黄嘌呤(X)与黄嘌呤氧化酶(XO)反应和甲基紫金(MV)的作用,观察了O·-2诱导莴苣叶绿体的叶绿素荧光猝灭过程.结果表明,O-·2的产生明显使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qN)增加.叶绿体内SOD被DDC抑制后,X+XO诱导的叶绿素荧光猝灭过程中,qP下降,qN上升;MV诱导的叶绿素荧光猝灭过程中,qP上升幅度不大,qN增加不明显.当碳代谢被碘乙酰胺(JAA)抑制后, qP下降,qN上升.解偶联剂NH4Cl增加质子跨类囊体膜的通透性,导致qP增加和qN降低,加入MV后qP和qN增加不明显.分析认为,-·2的产生和及时被清除对保持光合电子传递和增加跨膜ΔpH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叶绿体吸收的光能得到转化和耗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过量光能引起的光抑制损伤.

    • 核糖体蛋白L6/Taxreb107的核定位信号的分析

      2002, 29(1):144-148.

      摘要 (2616) HTML (0) PDF 0.00 Byte (3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糖体蛋白L6(RpL6,Taxreb107)含有三个具有核定位信号特征的基序.用作者构建的核定位信号捕获系统分析了这些核定位信号是否具有介导蛋白质进行核转位的功能.将RpL6/Taxreb107分段插入核定位信号捕获载体的克隆位点后转化宿主酵母,发现其前两个核定位信号可以介导融合蛋白进入细胞核,而第三个核定位信号无此作用.将RpL6/Taxreb107分段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后转染培养的哺乳类细胞,证实了以上在酵母中所得的结果.进一步发现RpL6/Taxreb107的前两个核定位信号同时具有核仁定位的功能.当在细胞中表达的早期,进入核内的融合蛋白优先定位于核仁.这些结果一方面有助于理解RpL6/Taxreb107核转位的机理,同时说明作者构建的核定位信号捕获系统也可用在蛋白质中寻找核定位信号.

    • 通过同源重组在聚球藻7002中表达小鼠金属硫蛋白-Ⅰ的初步研究

      2002, 29(1):149-153.

      摘要 (2871) HTML (0) PDF 0.00 Byte (2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PCR方法从海洋单细胞蓝藻聚球藻7002(Synechococcus sp. PCC 7002)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藻蓝蛋白β亚基基因(cpcβ)的上游序列(Pcpcβ),及编码谷氨酰胺合成酶的glnA基因片段.以Pcpcβ作为启动子、以glnA基因片段作为整合平台,构建含有小鼠金属硫蛋白-Ⅰ(mMT-Ⅰ)cDNA的同源整合表达载体pKGC-MT.通过自然转化法将整合表达载体导入聚球藻7002中,经氨苄青霉素筛选,得到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基因藻.PCR检测证明mMT-Ⅰ基因已整合到蓝藻基因组DNA上;蛋白质印迹表明mMT-Ⅰ已在蓝藻中表达;ELISA结果显示mMT-Ⅰ在蓝藻中的表达量约为800 μg/g.

    • >技术与方法
    • cDNA芯片表面核酸固定化的优化

      2002, 29(1):154-158.

      摘要 (2331) HTML (3) PDF 0.00 Byte (28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cDNA芯片技术表面核酸固定化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涉及选择载体、固定于玻片的DNA片段浓度、玻片DNA片段的固定方法、玻片预处理方法、DNA片段的变性、溶解DNA片段的点样液等等.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了优化筛选实验,以便于提高cDNA芯片技术检测基因表达的效率.

    • >其他
    • 微波在蛋白质电泳染色和脱色中的应用

      2002, 29(1):158-158.

      摘要 (2218) HTML (1) PDF 0.00 Byte (2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最新一期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