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31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述与专论
    • 病毒离子通道——一种新的抗病毒靶

      2004, 31(10):861-864.

      摘要 (2990) HTML (30) PDF 0.00 Byte (4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病毒离子通道蛋白是一种在病毒生命周期中起多种作用的小跨膜蛋白,可在宿主细胞膜上形成选择性离子通道,一些离子通道阻滞剂能阻滞这些离子通道,从而抑制这些病毒的繁殖,因而病毒离子通道蛋白可作为新的抗病毒作用靶.

    • 细胞分化抑制因子(Id)研究进展

      2004, 31(10):865-869.

      摘要 (3101) HTML (27) PDF 0.00 Byte (4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Id分子(分化抑制因子/DNA结合抑制因子)是一组对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活性起负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可抑制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增殖.哺乳类动物细胞含Id1~Id4 4种Id因子.该分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过程,包括细胞发育、成熟、生长、分化以及死亡等.自1990年发现Id分子以来,有关该分子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肿瘤发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Id蛋白已成为研究细胞生命过程以及探寻治疗人类疾病有效靶向药物的一类重要分子.

    • 在体膜片钳技术的新进展

      2004, 31(10):870-873.

      摘要 (2797) HTML (0) PDF 0.00 Byte (4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体膜片钳是指在整体动物上直接对其中枢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的技术,在生理学和药理学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常规采用的是盲法记录,最近出现的可视法记录,采用双光子靶向膜片钳(two-photon targeted patching,TPTP)技术,通过基因操作在动物脑内目标神经元中构建特异表达的荧光标志,可以做到对特定神经元亚群的靶向研究.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 hpc2研究进展

      2004, 31(10):874-880.

      摘要 (3044) HTML (21) PDF 0.00 Byte (3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个体的胚胎发育以及细胞的增殖、分化,都同时受到多种基因的严格调控,PcG基因家族就是一类重要的发育相关基因.而hPc2基因是人PcG基因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其编码的HPC2蛋白,不仅可以和HPH、BMI-1以及RING1等其他人类PcG蛋白结合形成HPC/HPH PcG复合体,以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参与对homeotic基因的表达抑制,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发育以及细胞的增殖和定向分化,还发现它能与其他多种蛋白质相结合,提示HPC2可能具有多种功能.因此,对hPc2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阐明PcG基因家族的作用机理,扩展人们对基因表达调控的认识,还有助于发现PcG基因家族与其他信号转导通路的联系,更好地理解细胞信号网络系统.

    • >研究报告
    • 人SDCT2蛋白亚细胞定位信号分析

      2004, 31(10):881-886.

      摘要 (2479) HTML (0) PDF 0.00 Byte (3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确定人高亲和力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共转运蛋白(high-affinity sodium-dependent dicarboxylate co-transporter, SDCT2,NaDC3)在细胞内的定位,构建了SDCT2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SDCT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的基底侧膜上.同时将SDCT2-EGFP融合基因mRNA显微注射到爪蟾卵母细胞中表达,可见融合蛋白的绿色荧光仅分布在细胞膜上.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信号序列,将SDCT2基因的N端及C端分别缺失,并构建缺失突变体与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它们转染到LLC-PK1中,观察SDCT2 缺失体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N端缺失的SDCT2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中,顶膜和基底侧膜上也有表达;C端缺失的SDCT2蛋白主要位于基底侧膜上,顶膜几乎没有表达,细胞质中表达很少.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SDCT2只表达于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底侧膜.这表明SDCT2蛋白的N端序列对其亚细胞定位是必需的,人SDCT2蛋白的基底膜定位信号位于N端序列中.

    • 人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氧化损伤与修复研究

      2004, 31(10):887-894.

      摘要 (2877) HTML (29) PDF 0.00 Byte (3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mtDNA比核DNA更易受到自由基的氧化损伤,这些损伤可以被线粒体内的DNA修复机制所修复,损伤与修复是决定突变是否产生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了确定氧化损伤与损伤后修复对mtDNA突变的具体影响,采用四氧嘧啶处理LO2细胞,这种试剂进入细胞后,经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自由基与线粒体自身代谢产生的自由基类似,然后观察自由基对细胞mtDNA的氧化损伤与损伤后DNA修复的动力学变化.由于线粒体的正常功能为修复机制所必需,采用MTT细胞活力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四氧嘧啶处理下线粒体酶活力,发现9 mmol/L四氧嘧啶培养细胞1h后,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功能在撤去药物后0,2,8和24 h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提取各组细胞的mtDNA,用EndoⅢ和Fgp两种酶切除受氧化损伤的核苷酸,然后用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等的mtDNA,进行DNA印迹实验,地高辛-抗体-碱性磷酸酶系统显色,检测完整与断裂的mtDNA量,利用Poisson公式(s=-lnP0/P,P0为未断裂链光密度值,P为所有链光密度值总和)计算一个mtDNA分子的平均损伤频率,结果显示,9 mmol/L四氧嘧啶处理细胞1 h,链平均损伤频率由对照的0.11个/分子增加至5.60个/分子,明显增加了mtDNA上核苷酸的氧化损伤,除去药物后8 h,绝大部分损伤可被修复,损伤频率减至0.40个/分子,除去药物后24 h核苷酸的氧化损伤恢复至正常水平.采用接头介导PCR(LM-PCR)检测MTTL1基因区域内单个核苷酸的损伤与修复动力学.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各组mtDNA上MTTL1基因75 bp区域内单个核苷酸损伤的部位及频率.结果显示,人MTTL1基因存在20个易受氧化损伤的核苷酸热点,经与相应区域内文献报道的16个突变热点比较,有12个热点部位重合,而修复未显示热点部位或区域.结果提示,自由基对核苷酸的选择性氧化损伤是决定mtDNA点突变发生及发生部位的主要原因.

    • 用于FK506类小分子化合物筛选的细胞模型的建立

      2004, 31(10):895-901.

      摘要 (2451) HTML (2) PDF 0.00 Byte (3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FKBP12/Fas双聚体可诱导细胞凋亡生物效应的细胞模型,为FK506类小分子化合药物的初步筛选提供一个可应用的技术平台.首先利用RT-PCR方法钓取人源性Fas胞浆区基因,测序鉴定正确后,插入到载体pC4M-FV2E中,构建pC4M-FV2E/Fas表达质粒.然后将Myr-FKBP12-Fas融合基因从pC4M-FV2E/Fas质粒克隆进pEGFP-N1中.最后将重组质粒pEGFP-N1/FKBP12-Fas转染进HEK293细胞,并利用G418筛选融合基因FKBP12-Fas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实验结果显示,阳性化合物AP20187作用4~6 h后,稳定转染的靶细胞发生凋亡,基因组呈现典型的“DNA Ladder”,而FKBP12的天然结合蛋白FK506可竞争性地阻断这种阳性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研究提示:所构建的细胞模型,可用于以FKBP12为靶标、基于FK506空间构型设计合成的FK506类小分子化合药物的初步筛选.

    • 猪鼻支原体P37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2004, 31(10):902-906.

      摘要 (2645) HTML (0) PDF 0.00 Byte (3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既往工作表明,胃癌组织中有较高的猪鼻支原体感染率,猪鼻支原体的主要膜蛋白P37能够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为了深入研究P37的作用机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P37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首先,将编码P37全长的cDNA克隆到pGBKT7载体中,构建“诱饵”表达载体pGBKT7-p37,以此筛选人胎盘组织cDNA表达文库.在2.6×106个克隆中,筛选到一株能与P37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序列测定表明,该阳性克隆编码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蛋白(Norpeg蛋白).在此基础上经GST-Pull Down实验,进一步证实Norpeg蛋白确能与P37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P37对细胞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小分子伴侣协助重组人γ-干扰素体外复性研究

      2004, 31(10):907-911.

      摘要 (2535) HTML (0) PDF 0.00 Byte (3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察了小分子伴侣在游离和固定化两种情况下,对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体外重折叠复性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小分子伴侣GroEL191~345的加入有效地促进了rhIFN-γ的复性,在初始蛋白质浓度为100 mg/L时,rhIFN-γ复性后蛋白质回收率提高了2.2倍,总活性提高了近3倍;将小分子伴侣固定化在NHS-activated Sepharose Fast Flow凝胶后,不但能重复利用,而且进一步提高了rhIFN-γ复性效率,在初始蛋白质浓度为400 mg/L 时,仍使蛋白质回收率达到46.29%和比活达到1.95×107 U/mg.

    • T-DNA标签在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的整合特点

      2004, 31(10):912-917.

      摘要 (2719) HTML (2) PDF 0.00 Byte (3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热不对称交错PCR (TAIL-PCR),对200个含T-DNA插入的转基因水稻株系进行分析,获得了159个T-DNA右边界侧翼序列. 其中,92个序列含有T-DNA右边界和侧邻的水稻基因组序列,78个序列与已公布的水稻BAC/PAC克隆有97%~100%的同源性,从而可作为T-DNA标签定位在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 结合先前定位的169个T-DNA标签,对T-DNA在水稻基因组中的整合特点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在T-DNA右边界和侧邻的水稻基因组序列的连接处,14.6%的T-DNA标签含有3~74bp的填充序列. 在不含填充序列的连接处,21.3%的T-DNA标签,在整合后的T-DNA右边界与侧翼的水稻基因组序列之间显示出3~5 bp的微同源性. 填充序列和微同源性的存在,揭示了T-DNA在水稻基因组中的整合既存在双链断裂修补机制,又存在单链裂缝修补机制. T-DNA倾向于整合到富含A/T核苷酸的基因组区域,即主要在基因的5′和3′端调控区以及内含子中.

    • 人神经tau蛋白与DNA相互作用

      2004, 31(10):918-923.

      摘要 (2342) HTML (2) PDF 0.00 Byte (3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凝胶阻滞实验表明,人类神经tau能够与不同来源的DNA(λDNA, 质粒DNA以及PCR产物)相结合,形成tau-DNA复合物.每分子神经tau大约与长度为6~10 bp的核苷酸片段结合.原子力显微镜直接证实了tau与线性质粒DNA相结合形成串珠样的结构.采用单克隆抗体Tau-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实验显示,神经tau不但弥散地分布在SY5Y细胞系的细胞质内,同时也存在于细胞核中,并形成染色致密的斑点.以上结果提示:神经tau在细胞核中可能参与了某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 人外周血活化淋巴细胞survivin基因的转录激活和表达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2004, 31(10):924-929.

      摘要 (2555) HTML (25) PDF 0.00 Byte (3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Survivin是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调控密切相关的重要功能蛋白质,也是肿瘤临床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研究的理想靶标.由于发现人外周血活化淋巴细胞存在Survivin蛋白的显著表达,故以植物血凝素(PHA)和IL-2共刺激培养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RT-PCR、蛋白质印迹以及细胞周期分析等实验方法,观察淋巴细胞活化与Survivin蛋白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3种激酶抑制剂探索了淋巴细胞活化所致Survivin蛋白表达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实验结果表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刺激培养36 h前后出现survivin基因的明显转录激活和蛋白质的起始表达,表达产物的水平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具有明显的细胞周期和周期时相依赖性.JAK2的抑制剂AG490阻断细胞周期的运行,且强烈抑制survivin基因的转录激活和蛋白质表达,PI3K和MEK的抑制剂Wortmannin和PD98059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所得实验结论是:survivin基因的转录激活和蛋白质表达与淋巴细胞活化相关联,代表细胞处在增殖状态.JAK2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是淋巴细胞活化,Survivin蛋白表达必需和最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PI3K和MEK介导的信号通路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 反义adipophilin寡核苷酸降低ACAT活性(英)

      2004, 31(10):930-935.

      摘要 (2400) HTML (0) PDF 0.00 Byte (3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已经发现,随着细胞内胆固醇酯的积聚,adipophilin的表达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为了寻找adipophilin在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的作用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80 mg/L OxLDL或80 mg/L OxLDL加1 mmol/L adipophilin反义寡核苷酸共孵育,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和细胞内胆固醇测定.结果显示,72 h后,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组细胞内胆固醇酯显著下降到(19.9±1.9)mg/g,油红O染色显示,该组细胞质内红色脂滴明显减少.96 h的观察期间内,两组细胞adipophilin蛋白的表达量都增加.从12 h开始,未用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组adipophilin蛋白的表达量开始大于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组.在96 h时间点,统计学处理,未用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组明显高于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组,差别有显著性.使用Ox-r[CL-3H]LDL观察两组细胞摄入OxLDL的量,实验发现,两组细胞摄入Ox-r[CL-3H]LDL的量逐渐增加.但是,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组摄入Ox-r[CL-3H]LDL的量从24 h后明显低于未用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组,在48 h和96 h时间点,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别有显著性.观察ACAT的活性发现,ACAT相对活性从6 h到48 h表现为增加,但从48 h到96 h,ACAT相对活性趋于稳定.在48 h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组的活性明显低于未用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组.相关分析发现,ACAT的活性与adipophilin蛋白的表达量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直线相关.结果表明,adipophilin表达的高低与细胞摄入外源性脂蛋白,与ACAT的活性有一定的联系.提示adipophilin与脂滴的代谢功能密切相关,且ACAT有可能是其潜在的位点.

    •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与核糖体蛋白L22相互作用的发现及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验证

      2004, 31(10):936-940.

      摘要 (2423) HTML (2) PDF 0.00 Byte (3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钓取KGF-2 cDNA,构建诱饵蛋白载体pAS2-1-KGF-2并对其自身转录激活活性进行鉴定,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胎肝cDNA文库,挑选双阳性克隆.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检索显示,所获侯选蛋白为人核糖体蛋白L22(RPL22).将KGF-2和侯选蛋白分别克隆至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的BD、AD质粒中,共同转染COS-7细胞,通过CAT分析验证了KGF-2和侯选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阐明KGF-2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有益线索.

    • 高血压对大鼠心肌PPAR-γ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

      2004, 31(10):941-946.

      摘要 (2700) HTML (15) PDF 0.00 Byte (3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模型,Wistar-Kyoto大鼠(WKY)为正常对照,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水平,在高血压肥厚心肌中的变化及其意义.4周龄(4w)、16周龄(16w) SHR及WKY称量体重(BM)后取心脏,分别测量左心室(LV)、室间隔(IS)、右心室(RV)湿重(WM),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细胞PPAR-γ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和RT-PCR技术,检测 4w、16w SHR LV、IS、RV PPAR-γ蛋白质和mRNA水平.发现4w SHR LVWM/BM、ISWM/BM、RVWM/BM与同龄WKY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PAR-γ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亦相似(P>0.05);16w SHR LVWM/BM和ISWM/BM较同龄WKY明显增高(P<0.01),而PPAR-γ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16w SHR RVWM/BM与16wWKY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PAR-γ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mRNA水平较WKY略减弱(P<0.05).实验结果提示,长期压力负荷过重导致SHR LV和IS心肌代偿性肥厚,肥厚心肌中PPAR-γ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推测心肌细胞PPAR-γ表达受抑制,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心室重塑的发生机制.

    • >技术与方法
    • 一种高效经济的高质量植物RNA提取方法

      2004, 31(10):947-950.

      摘要 (3041) HTML (43) PDF 0.00 Byte (4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植物RNA提取方法.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蔗糖、氯化钾和镁离子以提供对RNA分子的保护.破碎后的细胞于提取缓冲液中裂解后,用酚/氯仿变性并去除内源RNA酶和其他蛋白质,而后用pH 5.6 的NaAc沉淀RNA.用该方法提取RNA的得率较高,经电泳检测,RNA的完整性很好.RNA印迹分析和RT-PCR也都得到很好的结果.该方法还使实验成本大大降低.

    • 使用与Gateway技术兼容的T载体获得入门克隆

      2004, 31(10):951-954.

      摘要 (3433) HTML (2) PDF 0.00 Byte (7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与Gateway技术兼容的农杆菌双元载体系统已开始应用于植物功能基因组的研究,但应用这些载体系统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如何简单、经济和高效地将PCR产物或其他来源的目的DNA片段构建到入门载体上获得入门克隆.为此,将传统的TA克隆技术与Gateway重组克隆技术进行整合,构建了与Gateway技术兼容的两种TA克隆载体,用于在克隆PCR产物或其他来源的目的DNA片段的同时获得入门克隆.利用兼容Gateway技术的TA克隆载体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瓶颈问题.

最新一期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