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31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述与专论
    •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ell-cell Recognition

      2004, 31(5):385-392.

      摘要 (2341) HTML (2) PDF 0.00 Byte (3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Cell-cell recognition is the key for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to survive. This recognition critically depends on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from opposing cell surfaces. Recent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s reveal unique features of these cell surface receptors and how they interact. These interactions are specific, but usually relatively weak, with more hydrophilic forces involved in binding. The receptors appear to have specialized ways to present their key interacting elements for ligand-binding from the cell surface. Cell-cell contacts are multivalent. A large group of cell surface molecules are engaged in interactions. Characteristic weak interactions make possible for each individual molecule pair within the group to constantly associate-dissociate-reassociate, such that the cell-cell recognition becomes a dynamic process. The immunological synapse is a good example for immune receptors to be orchestrated in performing immunological function in a collective fashion.

    • 组织酸化参与外周痛觉传递的离子通道机制

      2004, 31(5):393-397.

      摘要 (2530) HTML (0) PDF 0.00 Byte (3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组织酸化可以导致痛觉的产生.初级感觉神经元可以通过离子通道来感受外周的组织酸化.已鉴定了几个离子通道家族可能参与了外周组织酸化的感受:a.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是可以被酸直接门控的阳离子通道;b.辣椒素受体(VR1)可被酸敏化,同时可被pH<6.0直接激活;c.P2X2和P2X2/3受体通道反应被酸上调;d.TwIK相关的酸感受钾通道(TASK)是被酸关闭的双孔内向整流钾通道.这些通道被酸所调控的共同结果就是提高了神经元的兴奋性.因此,它们在介导了组织酸化所诱导的痛觉感受和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

    • ABC转运体超家族对胆固醇吸收和血浆植物甾醇水平的调节作用

      2004, 31(5):398-401.

      摘要 (2424) HTML (6) PDF 0.00 Byte (3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们对控制胆固醇吸收和血浆植物甾醇水平的分子基础了解尚少.ABCG5和ABCG8的发现使得理解甾醇吸收的分子基础获得突破.ABCG5和ABCG8主要涉及植物甾醇代谢,而其他基因涉及胆固醇吸收.最近,一种新胆固醇吸收阻止剂(ezetimibe)的问世,给胆固醇吸收和血浆植物甾醇水平基因控制研究提供新的亮点.主要综述胆固醇吸收和血浆植物甾醇水平的基因控制,关注调节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讨论这一领域的最近发展和展望未来希望.

    • >研究报告
    • 急性缺氧和急性低糖对脑片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2004, 31(5):402-408.

      摘要 (2874) HTML (54) PDF 0.00 Byte (3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急性缺氧对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将Wistar大鼠脑片进行不同时间的缺氧培养后,对tau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及相关磷酸酯酶的活性和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急性缺氧使tau蛋白多个丝氨酸位点磷酸化水平下降,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活性升高,其催化亚单位表达上调,而蛋白磷酸酯酶-1(PP-1)的活性及催化亚单位表达均无明显改变.该研究结果表明:急性缺氧可能通过蛋白磷酸酯酶-2A的上调而使tau蛋白多个丝氨酸位点发生去磷酸化作用.

    • 反义封闭NGAL基因表达对SHEEC食管癌细胞微丝骨架的影响

      2004, 31(5):409-415.

      摘要 (3112) HTML (43) PDF 0.00 Byte (3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反义封闭NGAL基因表达对SHEEC食管癌细胞微丝骨架以及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不同长度NGAL基因片段反义表达载体和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单链片段转染SHEEC食管癌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一系列旨在封闭SHEEC食管癌细胞NGAL基因表达的亚细胞克隆.在细胞内F-肌动蛋白(F-actin)及DNA荧光双标记基础上,通过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术等技术手段检测封闭反义NGAL基因表达后, SHEEC食管癌细胞中F-actin和DNA含量、F-actin形态结构以及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反义封闭NGAL基因表达后,SHEEC食管癌细胞F-actin的含量明显降低,与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SHEE相近,但细胞分裂增殖指数未见明显变化.表明反义封闭NGAL基因表达对SHEEC食管癌细胞的微丝骨架有明显影响,而对SHEEC食管癌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不明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观测显示,反义封闭NGAL基因表达可使SHEEC食管癌细胞F-actin分布均匀,F-actin小体减少,细胞间连接重新建立,结构较紧密,主要形态结构特征与SHEE细胞趋于一致.提示反义封闭NGAL基因表达可对SHEEC食管癌细胞的微丝骨架F-actin产生明显影响,推测癌细胞的微丝骨架F-actin可能是NGAL基因在SHEEC食管癌细胞中发挥功能的一种作用环节.

    • PC-1分子转录激活功能研究

      2004, 31(5):416-420.

      摘要 (2821) HTML (27) PDF 0.00 Byte (3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PC-1基因是在人前列腺癌细胞中克隆的新基因,表达水平随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其表达产物具有转录因子的一些特征.为研究PC-1分子的转录激活功能,首先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将PC-1全长以及不同区段的cDNA克隆到表达载体pAS2-1中,然后分别转化酵母细胞株CG-1945. lacZHis3报告基因激活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分子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并将该活性定位于N端的46个氨基酸区域.此外,将PC-1分子不同区段的cDNA分别克隆至表达载体pZHO1中,将它们与报告基因质粒pTRE-luc共转染哺乳动物细胞COS7和C4-2,Firefly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分子N端的46个氨基酸区域具有转录激活活性.

    • 周期性应变诱导人肺上皮细胞整联蛋白再分布的研究

      2004, 31(5):421-426.

      摘要 (2829) HTML (0) PDF 0.00 Byte (3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机械拉伸应变对人肺上皮细胞表面整联蛋白α3 、α5和β1分布的调控作用,建立了体外周期性拉伸应变装置,并应用胞外基质蛋白——纤连蛋白(Fn)、胶原蛋白Ⅳ(Col Ⅳ)裱衬基底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在应变为15%,频率为40次/min的拉伸刺激下,正常人肺上皮细胞H727表面α3、α5和β1整联蛋白的再分布.结果表明:在人肺上皮细胞H727中,α3、α5和β1整联蛋白是对拉伸应变敏感的膜受体,周期性拉伸刺激可诱导其激活,使之发生分布的重组,并向基底层转移,形成局部粘附连接,增强了整联蛋白受体与其特异性配体的结合能力.结果提示:一个有效的局部粘附连接的形成是受体聚集和配体占据共同启动的一个协调反应,该反应可能参与了细胞响应机械应力的起始过程,可能进一步通过力-化学信号的耦合或张力整合的形式,最终对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

    •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细胞中通过STAT3促进VEGF表达

      2004, 31(5):427-431.

      摘要 (2899) HTML (71) PDF 0.00 Byte (3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了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MP1)是否通过STAT3调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利用蛋白质印迹的方法对HNE2、HNE2-LMP1以及瞬时转染STAT3显性负性突变体STAT3β的HNE2-LMP1细胞中VEGF含量进行检测,发现LMP1可以上调VEGF的表达,而STAT3β可以抑制VEGF的上调;利用LMP1可控表达细胞系tet-on-LMP1-HNE2进行LMP1时间和剂量诱导表达研究,发现VEGF可以随LMP1的动态表达而表达;将VEGF野生型报告基因和VEGF潜在的STAT3转录因子突变体报告基因与LMP1表达载体分别共转染研究发现,LMP1可以激活VEGF的转录,这种转录通过VEGF启动子区STAT3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发挥作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确证了STAT3的这种DNA位点的特异性活性.结果表明:EB病毒编码的LMP1 在鼻咽癌细胞中可以增加VEGF的转录和表达,并能通过VEGF启动子区STAT3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发挥作用.

    • 基于图像信息处理的蒜核仁内DNA原位排布及其结构模型的研究

      2004, 31(5):432-437.

      摘要 (2853) HTML (26) PDF 0.00 Byte (3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真核细胞核仁内的DNA超微结构对于阐述rRNA转录位点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已经有许多研究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是都是基于直接实验观察的.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和改进的NAMA-Ur DNA特异染色方法,获得蒜核仁超微结构的图像,提出一种新技术定量分析核仁中DNA原位位置.为此,建立多尺度形态梯度算子方法,编制HEREN.CELL自动分析软件,从而抽取出核仁超微结构的精细轮廓,显示出核仁DNA的原位位置.同时,提出了DNA纤丝以“花瓣包迹”模式向中心外方向放射的结构模型.对电镜图像处理技术和核仁超微结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 口蹄疫病毒免疫活性串联片段FB的表达及免疫原性测定(英)

      2004, 31(5):438-442.

      摘要 (2720) HTML (2) PDF 0.00 Byte (3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串联片段FB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BAD/TOPO中,经鉴定后得到重组质粒pBAD-FB,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受体菌TOP10中,用诱导剂阿拉伯醛糖分别以不同的浓度进行诱导,并在不同诱导时间进行采样,经处理后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发现以终浓度为0.002%的阿拉伯醛糖进行诱导,4 h后表达可达到高峰,其大小约为26 ku,软件扫描结果显示,FB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28.9%,能与抗FMDV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和可溶形式存在.将融合蛋白的可溶性组分用50% Ni-NTA树脂过柱纯化并抽提融合蛋白的包涵体,经过洗涤后分别制成油乳剂疫苗,经皮下注射免疫豚鼠,用乳鼠中和试验测定豚鼠血清中和指数,并用口蹄疫病毒对豚鼠进行攻毒.结果表明,用此融合蛋白的纯化产物和包涵体免疫豚鼠能诱导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对病毒的攻击提供100%的免疫保护.

    • SNF2家族新成员Ercc6l的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英)

      2004, 31(5):443-448.

      摘要 (3239) HTML (2) PDF 0.00 Byte (3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SNF2家族蛋白在基因组复制、修复与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 报道了SNF2家族新成员Ercc6l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rodent repair deficiency, complementation group 6-like)的cDNA克隆、特性与表达分析.通过表达序列标签(EST)搜索和组装,获得了cDNA全长4 002 bp的新基因Ercc6l(GenBank Acc.No AY172688),然后通过RT-PCR在小鼠胚胎心脏成功克隆了该基因.Ercc6l在小鼠基因组中由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组成,定位于X染色体,最大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个含1 240个氨基酸的假定蛋白质.该假定蛋白质含有SNF2蛋白的8个保守基序(SNF2结构域).通过与SNF2家族各亚家族的成员进行多重比对,初步确认Ercc6l属于ERCC6亚家族成员.将Ercc6l编码区克隆到pEGFP-C3然后转染HeLa,3T3 和B16细胞,融合蛋白主要定位于胞浆.BLAST搜索检索出69条小鼠EST与Ercc6l同源,这些EST主要来自胚胎和肿瘤组织.对小鼠不同发育时期的多种组织进行RT-PCR,发现Ercc6l在胚胎期强表达,出生产后表达显著下调.这些结果提示Ercc6l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酵母基因内含子中二聚体寡核苷酸转录调控位点的统计分析

      2004, 31(5):449-454.

      摘要 (2739) HTML (1) PDF 0.00 Byte (3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高效和低效转录酵母基因内含子序列中寡核苷酸的出现频率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显示高效和低效内含子序列的结构有差异, 而且高效转录内含子序列含有较多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观察实验获得的转录调控位点, 发现许多调控位点不是相邻接的寡核苷酸,而是由一对保守寡核苷酸构成, 这对寡核苷酸被一段长度固定的非保守区域间隔开. 于是对此形式的二聚体寡核苷酸(dyad)在高效和低效内含子序列中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抽提出在高效内含子组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在低效内含子组出现频率的二聚体寡核苷酸, 分析这些二聚体寡核苷酸在两组内含子序列中的分布特征, 并对照实验结果, 这些二聚体寡核苷酸可能与基因转录的正调控有关.

    • 隐半马氏模型在3′剪接位点识别中的应用(英)

      2004, 31(5):455-458.

      摘要 (2606) HTML (2) PDF 0.00 Byte (3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近的基因识别软件比先前的软件有着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外显子水平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然不十分令人满意.这是因为已有软件对于剪接位点,翻译起始等生物信号位点的识别还不够有效.如果能够分别提高这些生物信号位点的识别效果,就能够提高整体的基因识别效率.隐半马氏模型能够很好地刻画3′剪接位点(acceptor)的结构.据此开发的一套对acceptor进行识别的算法在Burset/Guigo的数据集上经过检验,获得了比已有算法更好的识别率.该模型的成功还使得我们对剪接点上游的分支位点和嘧啶富含区的概貌有了一定的认识,加深了人们对于acceptor的结构和剪接过程的理解.

    • 小菜蛾幼虫血淋巴中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的分离及其对根虫瘟霉侵染的免疫活性

      2004, 31(5):459-463.

      摘要 (2586) HTML (0) PDF 0.00 Byte (3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亲和沉淀法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血淋巴中分离获得2种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75.9 ku和83.2 ku,主要存在于幼虫血浆中,但血细胞中未检出.研究表明,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能特异性地识别β-1,3-葡聚糖,并显著激活幼虫血淋巴中的酚氧化酶原(ProPO),与昆布多糖共存时所激活的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两者单独存在时的PO活性.与4株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菌丝裂解液共存时,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能激活幼虫血淋巴中的ProPO,使PO活力显著高于该菌原生质体裂解液所激活的PO活性.显然,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只有特异性地识别根虫瘟霉细胞壁中的β-1,3-葡聚糖后才能激活幼虫血淋巴中的ProPO,表明虫霉原生质体可逃避寄主免疫反应.此外,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对不同菌株所激活的PO活性存在差异,各菌株所激活的PO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RSEF1342>ARSEF2699>F99101>ARSEF1100,这与各菌株对小菜蛾的毒力强弱相一致,即菌株逃避寄主免疫识别的能力与其毒力相关.

    • 鼻咽癌相关基因NAP1的克隆及鉴定

      2004, 31(5):464-469.

      摘要 (2643) HTML (10) PDF 0.00 Byte (3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UniGene库中选取编号为BG231197,来自人鼻咽组织的EST序列.利用Blast检索GenBank的nr数据库和EST数据库,构建EST重叠群.利用人类基因组草图搜索法从成人正常鼻咽组织中PCR扩增获得该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NAP1,GenBank登录号为AY190326.NAP1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573 bp,编码由85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9 700的多肽.用α-32P-dCTP标记NAP1基因片段,与含15种正常成人组织的多组织RNA印迹膜杂交,结果表明NAP1基因在淋巴结和气管中高表达,转录本大小约为0.6 kb,在其他组织中不表达.NAP1蛋白质与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FDC)的一种分泌肽前体(FDC -SP)(AF435080)同源,与其他已知蛋白质无明显同源性.NAP1基因定位在染色体4q13,基因组跨越9 179 bp,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采用差异RT-PCR检测了40例经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状上皮癌的鼻咽活检组织及其对侧相应部位的正常鼻咽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差异.在40例鼻咽癌中,NAP1基因表达下调的有17例(42.5%),表达上调的有6例(15%),无明显表达差异的有17例(42.5%).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正常鼻咽和鼻咽癌组织间质中的树突状细胞中表达,在其他间质细胞和鼻咽上皮中均不表达.以上结果表明,NAP1为树突状细胞的一种新的多肽,该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原因,及其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 >研究简报
    • 活性型粒酶B基因的异位表达导致多核巨细胞产生

      2004, 31(5):470-475.

      摘要 (2932) HTML (78) PDF 0.00 Byte (3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粒酶B(granzyme B, GrB)是一种重要的丝氨酸蛋白酶参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的细胞杀伤过程.为研究粒酶B在肿瘤细胞中异位表达后能否诱导细胞死亡,将构建的活性型粒酶B(GrBa)基因及其酶活性中心突变型(mGrB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瞬时转染HeLa细胞,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共表达、间接免疫荧光、细胞计数、MTT等方法,观察到GrBa蛋白的异位表达引起多核巨细胞形态异常,并且表达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Percoll分离多核巨细胞后,观察到其生长状态较差,是导致生长抑制的直接原因.细胞骨架破坏和具有多极纺锤体的异常有丝分裂,推测是多核巨细胞不断产生的根源.上述结果为GrBa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最新一期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