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32(10):903-911.
摘要:The canonical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plays critical roles in both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tumorigenesis. Central to the pathway is the turnover of β-catenin, a protein that functions in both cell adhesion and transcription. In the absence of a Wnt signal, free cytosolic β -catenin is phosphorylated by a large protein complex called the “ β-catenin destruction complex ” that targets β-catenin for degradation by an ubiquitin ligase/proteasome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a Wnt signal, the binding of Wnt to its receptor Frizzled and co-receptor LRP leads to the inhibition of β-catenin phosphorylation in the β-catenin destruction complex through an unknown mechanism. Inhibition of the β-catenin destruction complex leads to the accumulation of nuclear β-catenin, which in turn forms a complex with Tcf and BCL9. Recent studies have provided important clues regar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β-catenin destruction complex as well as an explanation for how β-catenin switches between its roles in cell adhesion and transcription.
2005, 32(10):912-916.
摘要:Parkin 是隐性遗传性少年型帕金森病的致病基因 . 现认为 Parkin 行使泛素蛋白连接酶功能,参与蛋白质的泛素化过程 . 它的功能缺陷致使其底物蛋白质毒性积聚,从而介导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死亡 .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 Parkin 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对抗多种神经毒性刺激,并且可能参与路易体的形成过程,因此认为它在散发性帕金森病的致病过程中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
2005, 32(10):917-923.
摘要:Notch 信号通路为一广泛应用且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途径,决定多能祖细胞的分化方向,其中在共同淋巴祖细胞向 T 淋巴细胞或 B 淋巴细胞分化选择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 Notch 信号通路参与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促进 Tαβ细胞的形成、诱导处女型 T 细胞变为调节型 T 细胞、阻止 CD4+T 细胞向 Th1 类型分化,以及增加外周免疫器官边缘区 B 细胞的数量 . 在分析 Notch 蛋白结构的基础上,综合最新进展,系统阐明了 Notch 信号通路的组成、作用机制、参与的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以及所起的作用 .
2005, 32(10):924-928.
摘要:Nicastrin 属Ⅰ型跨膜糖蛋白,新近被证实为γ-分泌酶复合体的组成部分 . Nicastrin 可调节γ-分泌酶复合体其他组分的稳定、转运等过程 . Nicastrin 的主要功能是通过γ-分泌酶复合体参与阿尔茨海默病中 Aβ生成和 Notch 信号系统转导 .
曾朝阳 , 熊 炜 , 周艳宏 , 李小玲 , 罗晓敏 , 唐 珂 , 李伟芳 , 钱 骏 , 李桂源
2005, 32(10):929-936.
摘要:为研究鼻咽癌相关新基因 UBAP1 的功能,探讨其对鼻咽癌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构建了 UBAP1 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到鼻咽癌细胞株 HNE1 中,借助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裸鼠接种和流式细胞计数方法对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了检测 . 结果显示, UBAP1 基因转染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在软琼脂中集落形成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裸鼠接种试验显示, UBAP1 基因转染细胞 HNE1 生长速度受到抑制,流式细胞计数分析发现, UBAP1 基因表达升高能延缓细胞由 G0-G1 期进入 S 期 . 因此, UBAP1 基因的表达有助于 HNE1 恶性表型的逆转,初步证明 UBAP1 是一个鼻咽癌相关的抑瘤基因 .
2005, 32(10):937-946.
摘要:WRKY 蛋白参与植物对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反应和一些发育、代谢过程,在植物中组成一个转录因子大家族 . 从水稻 cDNA 文库中分离到一个新的 WRKY 基因——— OsWRKY52 cDNA ,包括一个 1 719 bp 的开放读码框,推测编码一个由 572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与燕麦 (Avena sativa) AsWRKY1 具有 54 %的氨基酸一致性 . 该基因被非亲和性稻瘟菌快速诱导 . 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 OsWRKY52 能与水稻 PR1a 启动子上的 W 盒元件特异结合 . 采用酵母单杂交体系的方法证明了 OsWRKY52 具有转录激活活性 , 其丝氨酸岛、苏氨酸岛和 C 端的富酸性氨基酸区是负责转录激活的区域 . 这些结果提示 OsWRKY52 作为一个转录激活子,可能参与植物对稻瘟菌的应答反应 .
2005, 32(10):947-952.
摘要:利用 DNA 同源重组技术使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取代 v-cath 、 ChiA 两基因的部分编码区域和共同的启动子区域,获得了 v-cath 、 ChiA 两基因同时失活的、可形成多角体的、并能表达人粒细胞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重组病毒 BmNPVpolh+CP-ChiA-GMCSF+. 研究结果显示: v-cath 、 ChiA 两基因的失活不影响病毒的复制及多角体的形成,但感染细胞的存活时间比野生病毒感染的多 2 天,可明显改善外源基因在培养细胞和家蚕中的表达水平;感染 BmNPV polh+CP-ChiA-GMCSF+的家蚕幼虫体表保持正常,无野生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破皮流脓现象 .
2005, 32(10):953-958.
摘要:前期研究表明,高效转录酵母基因内含子在序列长度、寡核苷酸使用、以及位置分布等方面都有着区别于低转录内含子的特征 . 进一步观察发现:上游基因间区域的序列长度与基因转录频率也有与内含子序列相同的现象,转录频率高的上游基因间序列一般都比转录频率低的长 . 对高效转录和低效转录上游基因间序列的寡核苷酸使用频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抽提出高转录基因上游区可能的转录正调控元件 . 与酵母的所有非编码序列比较,这些可能的正调控元件基本上也是过表达的 (over-represented) ,其中多数和实验所得的一些位点特征相吻合 . 这些元件富含 G 、 C ,这与内含子中可能的正调控元件在碱基组成上有一定的互补性 . 从这些特征看,高效转录基因上游的序列结构确实有利于基因的转录 .
银东智 , 蔡继业 , 郑启昌 , 肇静娴 , 刘美莉 , 戴 云 , 谢秋玲 , 洪 岸
2005, 32(10):959-968.
摘要:如果肝脏严重受损致使肝细胞大部分坏死,或由于某些原因 ( 肝毒性物质、致癌物质的作用 ) 抑制残存肝细胞增殖时,肝内前体/干细胞———肝卵圆细胞便被激活并分化生成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等以参与肝修复 . 基于此理论,人们建立了啮齿类动物肝卵圆细胞诱导实验模型 . 但显然上述模型不适用于人类,所以有必要开发一种适用于人类的、高效的肝卵圆细胞的新诱导模型 . 选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转成拟胚体分化 3 天后分组,诱导组添加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表皮生长因子 (EGF) 作定向诱导分化 . 其间用免疫细胞化学 (ICC) 检测肝卵圆细胞标志物 A6 等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筛选肝卵圆细胞并行 RT-PCR 、透射电镜检测 . 所筛选的肝卵圆细胞进一步体外培养并进行 ICC 和 RT-PCR ,检测其分化生成成熟的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能力 . 研究证实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生成肝实质细胞的过程中,存在着有双向分化能力的肝卵圆细胞这个中间分化阶段 . 诱导组肝卵圆细胞分化率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最高时可达 6.11% 左右 . HGF 和 EGF 能显著性诱导胚胎干细胞源性卵圆细胞的生成 . 流式细胞仪筛选 Sca-1+/CD34+ 细胞占总细胞数的 4.59% ,其中 A6 阳性肝卵圆细胞占 90.81% 左右 . 使用流式细胞仪可获得高富集的 A6+/Sca-1+/CD34+ 肝卵圆细胞 . 提供了一种可适用于人类的肝卵圆细胞的新诱导模型 .
2005, 32(10):969-974.
摘要:光动力疗法 (PDT) 已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肿瘤治疗方法, PDT 诱导的血管损伤是杀死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 为了在活体肿瘤模型上实时监测 PDT 导致的血管损伤效应,使用稳定高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GFP) 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 (ACC-M-GFP) ,建立了基于鸡胚尿囊膜 (CAM) 的肿瘤模型 . 应用荧光成像技术对肿瘤的生长位置、大小,以及治疗区域进行方便精确的定位;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实时监测 CAM 上肿瘤周围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参数 . 发现不同光动力剂量所导致的血管损伤有显著不同 . 结果表明,荧光标记的鸡胚尿囊膜肿瘤模型为研究 PDT 导致的血管损伤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激光散斑成像技术适用于实时监测 PDT 过程中血管结构、血流速度的变化,由此得出血液灌注率可用以评估 PDT 对肿瘤周围血管的损伤效应 .
张德新 , 吴 静 , 杨静华 , REUVEN RABINOVICI , 樊代明
2005, 32(10):975-981.
摘要:干扰素 - γ诱生单核因子 (monokine induced by interferon- γ, MIG , CXCL9) 是一种具有趋化 T 淋巴细胞 NK 细胞的 CXC 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 . 通过 RT-PCR 技术从小鼠脑组织中克隆了小鼠 MIG cDNA ,利用 Bac-to-Bac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 MIG 重组杆状病毒,并在 Tn-5B1-4 昆虫细胞内将其进行了表达,最后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和活性鉴定 . 结果显示:小鼠 MIG 蛋白在 Bac-to-Bac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可得到高效分泌性表达;分泌到培养上清中的重组 MIG 蛋白经 S-Sepharose 纯化后得到的 MIG 蛋白纯度约为 90% ,产量为 10 mg/L;在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质印迹分析中该蛋白质分子质量显示为 14.4 ku 左右;该纯化蛋白在体外具有诱导 CTLL-2 淋巴细胞钙离子内流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值的活性,在鸡胚尿囊膜实验中小鼠重组 MIG 具有抑制新血管生成的功能 . 实验表明,在杆状病毒系统中高效表达的小鼠重组 MIG 蛋白具有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生成活性,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血管生成抑制活性的机理和将其应用于肿瘤血管抑制实验建立了基础 .
2005, 32(10):982-990.
摘要:基于剪切流动腔技术,以微球作为受力载体,设计了一套可用于研究表面固定化配基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相互作用力的实验和分析方法,并以人免疫球蛋白 G (human IgG) 和羊抗人免疫球蛋白 G (goat anti-human IgG) 分别作为模型配基和模型目标分子进行了研究 . 基于平面 Poiseuille 层流模型设计了流场参数,以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 使用牛血清白蛋白 (BSA) 作为非特异性对照,判断微球与基片表面的结合力来自配基和目标分子的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并由进一步的目标分子灭活对比实验确认了这一结论 . 实验观察到微球与基片表面的结合力受到配基面密度的影响,说明发生结合的是多对而非单对蛋白质分子 . 将 95 %的微球被剥离时对应的壁面剪切率设定为临界剪切率,由大量实验结果拟合得到了临界剪切率与配基面密度间的定量关系 . 在受力分析模型中,考虑到多分子的结合,以及分子键位置不同造成的力臂长度的差异,最终计算得到单对配基与目标分子的平均结合力约为 342pN.
李 波 , 冯德云 , 程瑞雪 , 孙树艳 , 何琼琼 , 胡忠良 , 郑 晖 , 文继舫
2005, 32(10):991-997.
摘要:丙型肝炎病毒 (HCV) NS3 蛋白与肝癌细胞 (HCC) 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 既往体外研究极少采用 HCV 的自然宿主细胞———人肝细胞作为研究体系,故所获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证实 . 构建了表达 HCV NS3 蛋白的真核质粒,通过稳定转染人源永生化肝细胞系 QSG7701 ,建立了稳定表达 HCV NS3 蛋白的人源永生化肝细胞系 QSG7701/NS3 ,以此为实验平台,检测了细胞增殖的变化,丝裂原蛋白激酶 (MAPK) 通路激酶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及转录因子 AP-1 、 NF-κB 和 STAT3 的活性变化 . 结果表明: HCV NS3 蛋白可促进人源永生化肝细胞 QSG7701 的增殖, HCV NS3 蛋白激活 ERKs/AP-1 可能是其促进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并通过上调转录因子 NF-κB 和 STAT3 的活性,诱导宿主细胞急性炎症损伤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