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3(1):5-9.
摘要:临床蛋白质组学是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它主要围绕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开展研究,其中,恶性肿瘤是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 由于肿瘤生物标志物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所以临床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寻找合适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多分子生物标志物已成为寻找肿瘤生物标志物的一个研究趋势. 简要介绍了临床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实验设计,临床样本收集与预处理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2006, 33(1):10-16.
摘要:siRNA诱导的基因沉默最早只被认为是发生在细胞质内的转录后水平的调控过程,随着siRNA指导DNA甲基化现象的发现,已证实siRNA可以通过指导基因组表观修饰引起转录水平基因沉默. DNA甲基化曾被预言是致癌作用的一种表观遗传学机制,肿瘤发生过程中抑瘤基因异常沉默涉及到基因启动子区域DNA的甲基化. 分析了这两个过程中内在的关系,探索siRNA对肿瘤细胞中基因异常表达的影响和作用. 这将有助于肿瘤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也会为研发防治肿瘤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提供新的思路.
2006, 33(1):17-23.
摘要:单侧肢体的外周神经损伤通常导致对侧体感皮层的功能重组. 然而,接受了对侧颈7 (C7) 外周神经移位手术治疗单侧手臂臂丛全撕脱的病人,在术后早期当其患手被触摸时,只在其健手产生感觉. 在术后晚期,病人才逐渐恢复其患手和健手的正常、独立的功能. 我们在模拟对侧颈7 (C7) 外周神经移位手术病例的大鼠模型上,用记录体感诱发电位的方法研究了患手和健手的体感代表区. 患手的体感和运动功能由于C7神经的再生而逐渐恢复. 术后第5个月始, 13只大鼠患手的体感代表区只出现在其同侧的皮层,同时患手和健手的代表区在该皮层内是高度重叠的 (除掉一个例外),虽然刺激它们产生的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反应幅度有很大的不同. 结果表明,移位到患手的对侧外周神经能够导致同侧体感皮层动态的功能重组,提示身体另侧感觉输入的介入激发了大脑显著的可塑性.
2006, 33(1):24-30.
摘要: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一株单克隆抗体T2-2,对其生化性质的研究及其与抗细胞角蛋白多克隆抗体完全重合的定位表明,该抗体特异性识别一种分子质量为46 ku的角蛋白. 对68例正常组织和65例肿瘤组织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T2-2具有上皮细胞特异性. 与其他多数抗细胞角蛋白抗体常与一种以上细胞角蛋白多肽表现出交叉反应不同的是,该抗体只识别46 ku细胞角蛋白多肽上的某一单特异性表位. 另外,单克隆抗体T2-2适用于多种免疫实验技术,包括ELISA、免疫组化、细胞免疫荧光及蛋白质印迹等,而且适用于多种固定剂. 以上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T2-2将成为细胞角蛋白功能研究和肿瘤诊断的有力工具.
谢 轶 , 曾 蔚 , 贾文祥 , 杨发龙 , 杨维青 , 程 曦 , 康 梅 , 王兰兰 , 张再容
2006, 33(1):31-38.
摘要: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O1中lasR和rhlR基因表达产物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它们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方法扩增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PAO1中的lasR和rhlR基因,全自动荧光测序仪测序,并用Blast方法检测克隆片段. 利用pGEX4T-1载体分别构建lasR/rhlR-pGEX4T-1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经过免疫印迹实验验证其生物学活性. 用硅胶膜培养法建立生物被膜模型,诱导转入了pGFPuv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PAG0305形成生物被膜,并测定LasR蛋白和RhlR蛋白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同时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菌落计数法检测免疫组和对照组鼠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 以PAO1染色体DNA为模板的PCR结果显示,lasR的全基因序列为720 bp,rhlR基因序列为726 bp,经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分别与GenBank中lasR/rhlR基因(登录号:M59425; AE004768) 的同源性为100%. 大肠杆菌BL21 (DE3) 分别转化重组质粒lasR/rhlR-pGEX4T-1后,经IPTG诱导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均为54 ku左右,与预期蛋白质分子质量相同. 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在硅胶膜上PAG0305能够形成典型的发荧光的生物被膜,LasR或RhlR蛋白 (10 mg/L) 存在的情况下,PAG0305生物被膜的形成速度在前三天比对照组平均提高40.77%,而且两蛋白单独存在与同时存在时的作用相同. 体内实验中,免疫小鼠肺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显著高于未经免疫的正常组 (P < 0.05). 上述结果表明:构建的lasR/rhlR-pGEX4T-1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地表达并具有生物学活性. LasR/RhlR蛋白在体外模型中能够加快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速度,是调节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免疫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对小鼠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为进一步开展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邓 敏 , 贺修胜 , 罗 桥 , 赵 帅 , 曾 超 , 李艳兰
2006, 33(1):39-44.
摘要:利用Tet-on 调控系统,建立受强力霉素诱导STGC3基因表达的CNE2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STGC3的功能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平台. 先后将调控质粒pTet-on和反应质粒pTRE- STGC3转染入CNE2细胞,并用G418和潮霉素分别进行两轮筛选,运用RT-PCR选择对强力霉素诱导敏感的细胞克隆. 用不同浓度强力霉素诱导CNE2/ Tet /pTRE-STGC3细胞,RT-PCR检测STGC3的表达,确定强力霉素的最佳诱导浓度. 采用此浓度的强力霉素分别诱导CNE2、CNE2 /Tet/pTRE、CNE2 /Tet/pTRE-STGC3三组细胞,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周期分布. 诱导STGC3基因高表达,CNE2细胞增殖速度显著减慢 (P < 0.05),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 (P < 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瘤细胞群体中处于G0/G1期细胞数增加,细胞阻滞于G0/G1期. Tet调控STGC3基因表达CNE2细胞系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STGC3基因的功能提供一个理想的细胞模型.
2006, 33(1):45-50.
摘要:NGX6基因是新克隆的候选抑瘤基因,研究表明NGX6重表达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为进一步研究NGX6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GX6重表达对结肠癌细胞HT-29细胞周期的影响,发现NGX6重表达可增加HT-29细胞在G0/G1期的分布比例,减少了S,G2,M期细胞数. 利用蛋白质印迹和流式细胞术分析NGX6转染前后HT-29细胞周期素 (cyclins) 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KI) 的表达变化,发现NGX6可下调HT-29细胞中cyclin E、cyclin D1的表达及上调p27的表达,对cyclin A和cyclin 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16在三组结肠癌细胞中均无表达. 研究结果表明,NGX6在HT-29细胞中通过下调cyclin E、cyclin D1和上调p27的表达,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从而发挥其在结肠癌中的抑瘤作用.
卢 敏 , 龚兴国 , 汪辰卉 , 郑 乐 , 郭建军 , 章申峰
2006, 33(1):51-58.
摘要:临床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低肿瘤细胞定位能力限制了其在抗肿瘤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试图解决的难点. 研究中,以基因工程方法连接念珠藻Fe-SOD (iron-superoxide dismutase) 基因和抗SPC-A-1肺腺癌LC-1 ScFv (single chain Fv) 基因,并融合表达获得了SOD-ScFv融合蛋白. 纯化后SOD-ScFv表现出SOD和ScFv的双重活性. SPC-A-1肺腺癌细胞中,融合蛋白的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 染色追踪和自由基含量分析表明,SOD-ScFv具备识别SPC-A-1肺腺癌细胞、透膜并清除胞内自由基的功能,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目的. 研究提出的靶向抗肿瘤机制将克服临床上SOD无目标趋向性和难于进入实体瘤的两大应用局限性,并提供了一种利用LC-1 ScFv来靶向投递抗肿瘤药物的思路.
周海君 , 刘银坤 , 崔杰峰 , 金 红 , 魏黎明 , 樊惠芝 , 郭 坤 , 杨芃原
2006, 33(1):59-64.
摘要:糖基化是最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形式之一,糖基化蛋白的糖链部分影响着蛋白质的折叠和稳定性以及其生物学功能. 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已显示出蛋白质糖基化的差异. 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结合先进的糖蛋白荧光染色技术,研究了正常人肝细胞系 (Chang Liver) 和人肝癌细胞系 (Hep3B) 糖蛋白糖基化的差异. 首先用细胞裂解法提取细胞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 (2-DE),然后用pro-Q Emerald 488 糖蛋白荧光染料进行糖蛋白染色,得到两种细胞系糖基化蛋白表达谱,经2-DE分析软件Dymension分析2-DE图像,比较糖蛋白的糖基化程度,并对糖基化蛋白进行质谱鉴定. 结果显示正常人肝细胞表达(74±2) 个 (n=3) ,而人肝癌细胞系表达 (78±3) 个糖蛋白 (n=3) . 两者匹配的糖蛋白质点31个,Hep3B表达而Chang Liver不表达的糖蛋白质点47个,Chang Liver表达而Hep3B不表达的糖蛋白质点43个. 两种细胞系糖基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与正常人肝细胞相比,肝癌细胞发生糖基化改变的糖蛋白有25个,其中糖基化水平上调的有10个,下调的有15个,质谱鉴定出12个发生糖基化改变的糖蛋白. 这些结果显示蛋白质糖基化改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康 睿 , 曹励之 , 俞 燕 , 杨明华 , 张朝霞 , 郭碧贇 , 谢 岷 , 陈 英 , 谭志红 , 王 卓 , 胡 婷 , 吴秀山
2006, 33(1):65-71.
摘要:为了克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候选肿瘤抑制基因,首先选取分布于6q16.3~21上的1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139例中国儿童ALL标本进行杂合性缺失 (LOH) 分析. 分析显示32%的患者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且高频缺失区位于D6S1709~D6S301之间,大小为2cM. 各位点LOH与白细胞总数、病态细胞数有显著性相关 (P < 0.05) ,与年龄、性别、形态学分型和免疫学分型无显著相关 (P > 0.05). 进一步在高频缺失区域内,采用定位候选克隆策略、生物信息学技术及RT-PCR技术筛选、鉴定与儿童ALL相关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及其cDNA片段. 在D6S1709~D6S301之间筛选到一个在儿童ALL细胞中低表达的EST (GenBank登录号:AA403058),与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在15例ALL患者中有10例表达下调 (P < 0.05). 采用数字化差异表达分析显示,位于6q16.3~21区域内的AMD1基因、PPIL6基因和WASF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丰度要低于正常组织 (P < 0.05). 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在6q16.3~21区域克隆肿瘤抑制基因提供了线索.
2006, 33(1):72-76.
摘要:已有的研究表明,肝素可以作为P-选择素的配体,显著抑制肿瘤转移过程中P-选择素介导的肿瘤细胞与血小板间的粘附. 但是,肝素被P-选择素识别所必需的确切寡糖结构信息仍很缺乏. 通过选择性化学修饰方法制备了2种低抗凝血肝素衍生物,即羧基还原肝素(CR-肝素)和羧基还原后再硫酸化肝素(SCR-肝素),系统地研究了它们对P-选择素介导的A375细胞粘附的抑制. 研究结果表明,显著失去抗凝血活性的CR-肝素仍能有效地抑制P-选择素介导的A375细胞粘附,说明肝素的C6羧基并不是被P-选择素识别所必需的. 而SCR-肝素所发生的C6羧基向羟甲硫酸酯基的转化却显著降低了抗粘附活性,说明P-选择素对肝素的识别并不只依赖于肝素的电荷密度. 研究结果为深入阐明拮抗P-选择素介导的肿瘤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基础.
郭慧芳 , 张文红 , 温冬青 , 韩锋产 , 张虎明 , 罗 进 , 阎小君
2006, 33(1):83-86.
摘要:以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 主要抗原蛋白尿素酶B (urease B,UreB) 为靶蛋白,建立一种新的B细胞抗原表位筛选与鉴定方法. 运用Fmoc固相肽合成法合成11条Hp UreB蛋白的单表位抗原肽片段,在其氨基端标记FITC荧光素,应用荧光偏振方法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FP) 快速鉴定这些肽片段的抗原性,并通过FP法在大规模样品中快速筛选相应抗体滴度高、分布人群广的优势抗原表位肽. 结果表明,合成的11条UreB蛋白线性抗原肽中,10条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其中 No.2、No.5和No.11抗原肽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在感染Hp的人群中分布较广,抗体滴度较高,为UreB的优势抗原表位肽. 对抗原表位进行多参数综合分析与设计,通过FP技术快速鉴定抗原肽,并筛选优势抗原表位肽,对于疾病的抗原表位谱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疾病的诊断、分型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2006, 33(1):87-94.
摘要:基于DNA的复制子载体显著地提高了复制子载体的应用范围,在体外可用于高水平表达外源基因,大规模制备重组病毒颗粒,在体内可用于复制子疫苗和基因治疗载体研究. 将复制子 RNA的cDNA置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和转录终止子控制下时,基于RNA的复制子载体可转变为基于DNA的复制子载体. 当DNA载体转染细胞后,第一阶段,RNA聚合酶Ⅱ启动子在核内起始合成RNA,经过加工和修饰后运输到细胞质中,相当于复制子RNA,第二阶段,该RNA自我复制及表达外源基因,相当于病毒RNA复制循环. 在成功地构建了基于DNA和RNA的双功能复制子表达载体pSCTA和辅助载体pSHCTA的基础上,为了获得高效的基于DNA的复制子载体,对其进行改进而构建了共4种不同的基于DNA的semliki森林病毒复制子,通过对表达载体和相应的辅助载体表达报告基因及对制备重组病毒颗粒的能力进行比较,获得了复制能力提高的复制子载体pSCAR和pSHCAR. 该表达载体pSCAR可高水平表达外源基因,与辅助载体pSHCAR共转染可制备高滴度的重组病毒颗粒,并且也能表达抗原基因. 另外,报告基因在DNA复制子载体注射的小鼠体内得到了高水平表达,并且DNA免疫小鼠后也诱导产生高滴度特异性抗体以及细胞免疫反应.结果表明,经过改造SFV复制子载体,获得了高效的基于DNA的SFV复制子载体. 该复制子载体增强了原复制子载体应用能力,并有潜力作为复制子疫苗和基因治疗载体.
王 昆 , 王 颖 , 鲍永利 , 孟祥颖 , 乌 垠 , 李玉新
2006, 33(1):95-99.
摘要:针对人参组织多酚、多糖类物质含量较高的特点,比较了改良的异硫氰酸胍法、改良的CTAB法和改良的Trizol法等3种不同的RNA提取方法. 3种改良的方法均能从人参组织中提取到总RNA. 其中改良的Trizol法能有效地抑制酚类物质和多糖对总RNA提取的影响,能从成熟的叶片中获得高质量、完整性好的总RNA,每克新鲜组织RNA产量在90~120 μg之间,电泳分析, 28 S rRNA亮度约为18 S rRNA的2倍,A260/A280介于1.8~2.0之间. 用改良的Trizol法分离的RNA,已成功进行了RT-PCR及人参叶cDNA文库构建等研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5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