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3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述与专论
    • α分泌酶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作用

      2006, 33(2):109-115.

      摘要 (3208) HTML (0) PDF 0.00 Byte (6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患者脑内的神经炎性斑,神经炎性斑的主要成分是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 (β amyloid,Aβ) 的沉积. Aβ由其前体物质———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 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系列水解而来. APP也可在α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序列作用下水解,既避免了完整Aβ分子的产生,又产生了对细胞有益的胞外片段(sAPPα),因此这条代谢途径已成为研究AD治疗的靶点. 较多的实验结果显示,一类解聚素和金属蛋白酶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 分子具有α分泌酶的功能,α分泌酶有可能成为AD治疗的潜在药物靶点.

    • 肉毒神经毒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2006, 33(2):116-121.

      摘要 (3104) HTML (0) PDF 0.00 Byte (68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肉毒神经毒素 (botulinum neurotoxin) 是世界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它通过酶切在递质释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SNARE蛋白,抑制神经递质释放,阻断突触传递. 综述了有关肉毒受体研究的进展. 这些研究表明,肉毒的结合位点有低亲和力的和高亲和力的两种. 肉毒的结合过程分两步,它首先与细胞表面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形成低亲和力的聚合体,然后再与高亲和力的蛋白受体———synaptotagmin结合,形成牢固的三聚体结构,并由内吞进入细胞. 这种解释肉毒结合过程的双受体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文中列举和评述了支持该学说的实验资料.

    • 生理条件下的S期检查点

      2006, 33(2):122-126.

      摘要 (3574) HTML (0) PDF 0.00 Byte (5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周期检查点在细胞遭遇DNA损伤因子的攻击或遇到营养缺乏等不利因素作用时,能够暂时阻止或减慢细胞周期的进程,是细胞在长期进化中发展起来的抵御DNA损伤的重要机制. 不仅如此,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存在一种S期检查点,对DNA复制的速度进行调控. 从分子水平而言,这种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一系列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如ATR、9-1-1复合体、Chk1、Cdc25A和CDK2等的作用来实现的. 这种调节作用对细胞至关重要,它使DNA复制速度不致于过快,从而减少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几率,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

    • >研究报告
    • 甜菜黑色焦枯病毒外壳蛋白与病毒致病性的关系

      2006, 33(2):127-134.

      摘要 (3732) HTML (0) PDF 0.00 Byte (79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RT-PCR方法,构建获得了由T7 RNA聚合酶启动子驱动的甜菜黑色焦枯病毒 (BBSV) 全长cDNA克隆pUBF52. 摩擦接种苋色藜 (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 后,体外转录产物可导致与野生病毒相同的枯斑症状,蛋白质印迹和RNA印迹检测也都证明了转录产物的侵染活性. 构建了BBSV p24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CP1,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的诱导表达产物能够与BBSV的抗血清呈现特异性反应,表明该基因编码产生BBSV的外壳蛋白(CP). 以pUBF52为模板,分别构建了BBSV CP基因的移码突变体和不同程度的缺失突变体.侵染性检测表明,CP基因的移码突变对BBSV在苋色藜上所导致的枯斑症状及病毒RNA在寄主体内的积累基本没有影响,但CP基因的大部或完全缺失会使体内病毒RNA的积累水平大大降低,其中CP基因完全缺失的突变体转录物接种苋色藜后仅能够产生很轻的枯斑症状.将绿色荧光蛋白 (GFP) 基因和葡糖苷酸酶 (GUS) 基因分别与BBSV CP基因的5′端融合,构建了表达载体pBGFP和pBGUS. 摩擦接种苋色藜叶片后可观察到GFP或GUS基因的表达,为探索利用BBSV作为外源蛋白的表达载体奠定了基础.

    • D型氨基酸氧化酶活性对于D-硝基精氨酸手性转化的影响

      2006, 33(2):135-139.

      摘要 (2680) HTML (0) PDF 0.00 Byte (3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D-硝基精氨酸 (D-NNA) 可在大鼠体内发生手性转化生成其L型异构体,即L-NNA,后者可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减少一氧化氮生成,升高动脉血压. 研究了D型氨基酸氧化酶 (DAAO) 在D-NNA手性转化中的作用及DAAO对不同 (包括已报道在体内可发生手型转化的) D型氨基酸的选择活性. 体内实验显示,DAAO的选择性抑制剂苯甲酸钠 (400 mg/kg) 或肌酐 (400 mg/kg) 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抑制D-NNA升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肾脏或肝脏DAAO酶液在外加DAAO后可提高D-NNA的手性转化约2倍,表明DAAO对于D-NNA在体内的手性转化是必需的. DAAO酶液对可在体内发生手性转化且转化率相似 (30%~50%) 的D型氨基酸 (D-Phe,D-Leu和D-NNA) 的选择性表现出显著差异 (Kcat/Km相差可达约15倍左右),这从另一方面表明体内D-硝基精氨酸氧化是其发生手性转化的前提条件但非决定因素.

    • 食管癌细胞NGAL基因-152 ~ -60区段存在TPA反应元件

      2006, 33(2):140-148.

      摘要 (3059) HTML (0) PDF 0.00 Byte (5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往研究发现,在TPA诱导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癌变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 基因过表达,但过表达机制不明. 最近研究提示,食管癌细胞NGAL启动子及其邻近区域可能存在着TPA反应元件. 为了对NGAL的这一TPA反应元件进行更准确定位,采用PCR法结合嵌套缺失实验从食管癌细胞中克隆了NGAL 5′ 侧翼区-152~+84、-140~+84、-78~+84、-59~+84、-50~+84、-41~+84、-37~+84、-29~+84和-10~+84等片段,并定向插入pGLB、pGLP或pGLE等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中,构建了pGLB-152、pGLP-152、pGLE-152、pGLB-140、pGLB-78、pGLB-59、pGLB-50、pGLB-41、pGLB-37、pGLB-29和pGLB-10等系列报告基因表达载体. 将上述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分别同pRL-TK共转染食管癌细胞EC109,并用TPA刺激,检测TPA刺激转染EC109的相对荧光素酶活力,综合判定NGAL -152~+84区不同长度片段的TPA反应性,对NGAL启动子区的TPA反应元件给予进一步分段定位. 结果表明,NGAL启动子区的TPA反应元件位于-152~-60区段,而且应答TPA刺激的反应能力很强.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NGAL启动子区所存在的TPA反应元件很可能是一种新结构类型. 研究说明,NGAL在DNA序列上有应答TPA刺激的结构基础,将有助于深入到分子水平揭示TPA诱导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癌变中NGAL过表达机制,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TPA信号细胞内传递途径网络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以NF-κB为靶的药物筛选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2006, 33(2):149-154.

      摘要 (3192) HTML (0) PDF 0.00 Byte (4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通过调节其靶基因的表达,在机体免疫应答、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因此也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肿瘤与炎症的理想靶点. pNiFty-SEAP质粒被成功地转入HEK293细胞,因此该转染细胞含有5×NF-κB基序的增强子、SEAP报告基因和Zeocin抗生素抗性筛选基因. 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表达水平可反映NF-κB的活化状态. 在以pNiFty-SEAP/HEK293细胞为基础建立的筛选体系中,TNFα和PMA等已知的NF-κB激活剂能剂量与时间依赖性地促进NF-κB的活化,而PDTC和NAC等NF-κB抑制剂的作用则相反. 该筛选体系不仅具有稳定、特异、高通量等特点,而且可同时检测NF-κB的激活剂与抑制剂,将为发现作用于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抗肿瘤与免疫调节药物提供有效的实验方法.

    • 基于支持向量机融合网络的蛋白质折叠子识别研究

      2006, 33(2):155-162.

      摘要 (2832) HTML (0) PDF 0.00 Byte (46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不依赖于序列相似性的条件下,蛋白质折叠子识别是一种分析蛋白质结构的重要方法. 提出了一种三层支持向量机融合网络,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出发,对27类折叠子进行识别. 融合网络使用支持向量机作为成员分类器,采用“多对多”的多类分类策略,将折叠子的6种特征分为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构建了多个差异的融合方案,然后对这些融合方案进行动态选择得到最终决策. 当分类之前难以确定哪些参与组合的特征种类能够使分类结果最好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来自动选择特征信息互补最大的组合,保证了最佳分类结果. 最后,识别系统对独立测试样本的总分类精度达到61.04%. 结果和对比表明,此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折叠子识别方法.

    • NIRF对P53蛋白泛素化作用的研究

      2006, 33(2):163-168.

      摘要 (2991) HTML (0) PDF 0.00 Byte (4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HEK293和HeLa细胞分别被Np95/ICBP90-like RING finger protein (NIRF) 和P53转染后,细胞上清和免疫沉淀产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迹法分析;细菌合成GST-P53后,用GST pull-down技术检测NIRF与P53相互作用;在GST-P53、E1、E2和NIRF体外泛素化反应系统中,检测NIRF对P53的体外泛素化. 结果表明:NIRF能与P53相互作用,NIRF不仅能与P53特异性结合,而且还会将P53泛素化,这种相互作用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能发生. 推测NIRF可能是P53的一个新的负调节蛋白.

    • 水稻Rim2/Hipa 超级家族的基因组变异和基于Rim2/Hipa 展示的水稻资源的系统进化和指纹分析

      2006, 33(2):169-177.

      摘要 (2533) HTML (0) PDF 0.00 Byte (4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稻Rim2/Hipa是最近鉴定的一个受逆境诱导的转座因子超级家族. 研究表明,Rim2的核心序列在不同来源的水稻材料中存在显著的差异,暗示Rim2家族的长期进化历程. 基于Rim2因子间的差异性以及该因子的静止状态,开发出一种利用Rim2因子展示的新的分子指纹技术,可以灵敏地区分不同水稻资源以及它们的遗传关系. 仅用5对引物就可以清楚地将53个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材料鉴定出来,并可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系统进化组. 研究表明不仅在水稻资源而且在野生稻种质间均存在明显的多样性. 野生稻可以被单独分组,或者分散在粳稻中间. 这种新的指纹技术还可以将水稻的杂交子代和它们的亲本区分出来,并可用于种子纯度的鉴定,在水稻基因组进化研究、水稻育种和种子生产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弱激光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钠通道特性的影响

      2006, 33(2):178-182.

      摘要 (2629) HTML (0) PDF 0.00 Byte (12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波长670 nm、功率5 mW的半导体激光器照射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其电压门控Na+ 通道的特性. 实验发现:弱激光作用5 min时,Na+ 通道激活电位和峰值电位开始向负电位方向移动, 7 min激光作用达稳定;激光照射对Na+ 通道电流峰值无影响,对照组和激光照射组峰值电流密度分别为(-383.51±26.93) pA/pF和 (-368.36±33.14) pA/pF (n=8,P > 0.05);激光作用降低了Na+ 通道的激活阈值电位和峰值电位,对照组通道电流在-40 mV激活,-30 mV达峰值, 激光照射组通道电流在-60 mV激活,-40 mV达峰值;激光照射改变了Na+ 通道半数激活电压和斜率因子,对照组和激光照射组的半数激活电压分别为(-42.091±1.537) mV和(-54.971±1.846) mV (n=8,P < 0.01),斜率因子分别为(1.529±0.667) mV和(2.634±0.519) mV (n=8,P < 0.05). 结果表明,弱激光照射海马神经元可改变Na+ 通道的激活特性,从而影响动作电位的去激化过程,进而会引起神经元细胞生理功能发生变化.

    • 多肽诱导的大肠杆菌DegP(HtrA)蛋白酶的构象变化

      2006, 33(2):183-189.

      摘要 (2558) HTML (0) PDF 0.00 Byte (10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具有分子伴侣和蛋白酶双重活性的大肠杆菌DegP蛋白,在热休克和其他应激条件下,对于降解和清除膜间质中变性或损伤的蛋白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已有几种蛋白质被鉴定出是DegP的天然底物. 以前的研究表明,DegP的体内底物之一,PapG菌毛蛋白的羧基端多肽能够激活DegP的蛋白酶活性. 然而这种激活的机制及生理意义均未见报道. 用合成的PapG菌毛蛋白的羧基端多肽对这种激活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DegP与多肽结合后发生了可检测的构象变化. 圆二色性光谱结果显示,结合多肽后DegP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凝胶排阻层析和动态光散射实验也揭示出DegP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变小. 进一步实验表明,DegP在多肽存在下,其疏水表面和催化位点均有所暴露. 荧光各向异性结果显示出DegP在结合多肽后其构象柔性降低. 对上述结果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 >技术与方法
    • IgG-Eu-IDPA对抗原IOV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

      2006, 33(2):190-195.

      摘要 (2328) HTML (0) PDF 0.00 Byte (4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简报
    • 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模型研究

      2006, 33(2):196-200.

      摘要 (3023) HTML (0) PDF 0.00 Byte (5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已有的动物模型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破裂的可控性及量化研究方面均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 为了建立类似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斑块模型,体外研究斑块稳定性,应用传统的高脂高胆固醇膳食诱导建立了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从血脂水平和斑块病理形态学特征方面加以了证实. 该模型中斑块与人类成熟斑块的高度相似性使其成为研究斑块稳定性和斑块破裂的较好模型. 从量化比较这一出发点着手,建立了一个体外可控可量化诱导斑块破裂模型,方法简单易行,是一个较好的量化研究斑块破裂和破裂相关因素间关系的实验模型.

最新一期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