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3(4):301-309.
摘要:调控开花时间是大多数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一个重要生长发育过程. 影响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光照和温度是两个主要的外部因素,而赤霉素 (GA) 和一些自主性因子是主要的内部因素. 目前,一般按照对以上因素的反应将晚花突变体归于四条开花调控途径: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途径和GA途径. 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生理条件下,这些途径通过一些主要的整合基因如SOC1、FT、LFY等实现了对拟南芥开花时间的精确调控.
2006, 33(4):310-320.
摘要:寡糖是哺乳动物细胞表面糖蛋白和糖脂以及微生物来源的生理活性物质的要素之一,其应用于医药的巨大潜能至今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是合成足够于临床使用的寡糖非常困难. 传统的化学法和酶法在大规模合成寡糖方面都有一定局限性.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大大推动了糖苷酶合成寡糖的研究,将糖苷酶催化中心亲核体氨基酸定点突变为非亲核体氨基酸,导致酶的原有水解活性丧失,只催化糖苷键合成反应,寡糖产量最高可达99%,人工产生了一类新酶———糖苷合成酶(glycosynthases),随后又产生了硫代糖苷酶 (thioglycoligases) 和硫代糖苷合成酶 (thioglycosynthases). 糖苷合成酶的高通量筛选可用双质粒系统和酵母三杂交系统进行,其活性的进一步改进可通过亲核体氨基酸位点不同氨基酸取代、其他位点氨基酸突变、反应条件优化等方法进行,其区域选择性的改变或增强可通过改变糖基受体分子达到. 糖苷合成酶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对寡糖的工业化合成有着重要意义,它的出现对糖生物学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6, 33(4):321-328.
摘要:α-synuclein基因是最早发现的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基因,在部分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中存在该基因的突变. 而无论是家族性还是散发性帕金森病,其特征性包涵体———Lewy小体的主要成分都是聚集的α-synuclein蛋白. 目前研究发现的影响α-synuclein蛋白聚集的因素种类繁多. 根据其对α-synuclein聚集的影响效应,主要分为促进聚集与抑制聚集两大类,不同因素作用于α-synuclein聚集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状态的α-synuclein.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研究认为可溶性寡聚物的毒性要强于聚集状态的α-synuclein,因此探讨影响α-synuclein蛋白聚集的因素,尤其是探讨各种因素对α-synuclein聚集状态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2006, 33(4):329-335.
摘要:综述了近几年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 (SELEX) 技术的改良与寡核苷酸配基 (aptamer) 研究应用方面的新进展. Aptamer是指利用SELEX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技术,从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获得的能够与靶分子特异结合的短单链寡核苷酸配基,通常具有纳摩尔到皮摩尔的亲和力. 高通量筛选的技术特点与aptamer精确识别、易体外合成与修饰等特性,使得aptamer在分析化学与生物医药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6, 33(4):336-342.
摘要:髓鞘抑制因子Nogo-A、MAG和OMgp通过共同的受体信号复合物NgR/ p75NTR (或者TROY) 发挥对中枢神经纤维再生的抑制作用. 新近克隆的跨膜蛋白LINGO-1是该信号途径的另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和调节分子. LINGO-1特异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上的LINGO-1被证明参与调节中枢神经再生的抑制信号,而少突胶质细胞表达的LINGO-1分子参与负调节少突胶质细胞的髓鞘化过程. 为探讨LINGO-1分子在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包含LINGO-1分子胞外段LRR和IgC2结构域的Fc融合蛋白作为功能性拮抗剂,研究LINGO-1对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利用成熟的Hoechst标记凋亡细胞的方法,观察到经LINGO-1-Fc蛋白预处理2 h能够显著阻止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凋亡. 仅包括LRR结构域的GST-LINGO-1与LINGO-1-Fc蛋白,虽同样具有与颗粒神经元的结合活性,但是GST-LINGO-1不能有效地阻止低钾诱导的细胞凋亡. 这些结果提示,LINGO-1-Fc蛋白能够阻止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IgC2结构域依赖的.
韩雅玲 , 徐 凯 , 康 建 , 闫承慧 , 田孝祥 , 李少华
2006, 33(4):343-349.
摘要:为探讨血管发育早期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 募集和增殖特点,构建了含有SM22α启动子序列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 编码序列的质粒,建立了平滑肌特异性蛋白SM22α启动子控制下稳定表达EGFP的胚胎干细胞株 (ESCs),以研究VSMCs的发育特点. 实验发现,起源于SM22α-EGFP ESCs形成的胚胎小体 (EBs) 在第11天开启SM22α启动子并表达EGFP. 此后EGFP阳性细胞持续增加,在第30天达到高峰. VSMCs多起源于EBs中细胞密集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观察到EGFP阳性细胞表达多种平滑肌特异性标志物. 在贴壁培养的胚胎小体中VSMCs形态可分为纺锤形及上皮样的多角形,慢速视频显微摄像测得纺锤形细胞迁移速度较上皮形细胞快. 以上结果表明,SM22α-EGFP ESCs分化形成的EBs可以模拟体内早期胚胎血管形成过程,从形态学上获得VSMCs募集分化的证据.
2006, 33(4):350-356.
摘要:光合类囊体膜主要由光系统Ⅱ、细胞色素b6f复合物、光系统Ⅰ以及ATP合酶4个超分子复合物组成. 利用分裂泛素化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光合类囊体膜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将叶绿体psbA基因编码的D1蛋白作为诱饵蛋白,以叶绿体基因psbD 编码的D2蛋白、petB编码的Cytb6蛋白作为靶蛋白,分别共转化酵母菌株后进行相互作用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诱饵蛋白D1能与来源于同一复合物光系统Ⅱ的D2蛋白发生相互作用,而与来源于细胞色素b6f复合物的Cytb6.蛋白没有互作. 这一结果表明,分裂泛素化酵母双杂交系统可以用于检测光合膜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研究光合膜蛋白生物发生的调控机理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
2006, 33(4):357-361.
摘要:构建了两种猪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肌肉特异表达质粒ppG-A53f-H6-GHRH (ppG-H6) 及ppG-A53f-H4-GHRH (ppG-H4). 通过对大鼠进行肌肉注射,并于注射后分别记录0,3,7,11,14,17,20,24,27,31,34,38以及第41天的体重变化结果,同时分析了第20、27、34和第41天的血清生长激素(GH)浓度,以研究促生长表达质粒在动物体内的促生长作用. 通过研究表明,外源的GHRH表达质粒在肌肉中获得了表达,并使动物体内的GH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上,导致的直观效果表现为:通过肌肉注射表达质粒ppG-H6对大鼠的生长有促进效果,在第34天的净增重显著于对照组 ((200.57±3.99) g vs (185.85±9.45) g,P < 0.05). 实验结果预示,利用注射肌肉特异异位表达GHRH蛋白可能促进动物生长.
向太和 , 王利琳 , 庞基良 , 胡江琴 , 申屠连峰 , 吴 锴
2006, 33(4):362-367.
摘要:黄瓜的性别分化与乙烯密切相关,1-氨基环丙烷-1-羧酸 (ACC) 合酶是乙烯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 根据ACC合酶基因家族的保守序列设计PCR引物,从8个不同性别类型 (雌雄同株、强雌性和全雌性) 黄瓜品种中克隆了长度为1 188 bp的ACC合酶基因 (CS-ACS2) 片段 (GenBank 登记号为:DQ115884~DQ115886和DQ115875~DQ115879). 经测序分析,3个雌雄同株性别类型品种的序列完全相同. 与之相比,5个强雌性和全雌性品种中存在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SNPs标记为4个A←→G和4个T←→C之间的转换.在8个SNPs中,有1个SNP位于内含子区域,其余7个SNPs都位于外显子区域. 在7个位于外显子区域的SNPs中,有3个为非编码区的SNPs,4个为cSNPs. 而在4个cSNPs中,有3个导致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改变. 研究结果表明,与雌雄同株性别类型相比,雌性系中均存在单核苷酸的变异,这提示ACC合酶基因CS-ACS2的单核苷酸变异可能与黄瓜雌性系的发生形成有关. 另一方面,根据SNP多态性还发展了一个酶切扩增长度多态性(CAPS)标记C-MT700.利用CAPS标记C-MT700能将强雌性优良品种MT-705与其他黄瓜品种相区别,该标记在黄瓜育种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此外,研究获得的SNPs标记和CAPS标记丰富了黄瓜的分子标记种类.
2006, 33(4):368-376.
摘要:GDP-甘露糖-3',5'-异构酶(GME)可以催化GDP-甘露糖转化为左旋GDP-半乳糖,该反应对于高等植物体内抗坏血酸的合成是非常重要的. 但目前在分子水平上还没有对GME基因进行研究的报道. 通过逆转录PCR(RT-RCR)技术从水稻成熟叶片中克隆到两个GME基因的cDNA序列,并与其他植物物种中的GMEs进行比对,结果显示,GME基因在所有植物物种中高度保守,尽管进化树分析表明单子叶植物GMEs和双子叶植物GMEs在进化上相互独立. 同时,分析这两个水稻GME基因的剪切模式揭示了二者也存在高度相似性. 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两个GME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表明,OsGME1基因在冷胁迫条件下表达水平上调,这和先前水稻冷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 而OsGME2和OsGME1基因在用赤霉素处理条件下表达水平均下调,暗示赤霉素可能通过调节GME基因的表达来调控植物体内的抗坏血酸合成.
2006, 33(4):382-387.
摘要:根据含有UBA_NAD binding domain的EST序列,利用同源性序列查找和EST拼接的方法,克隆得到鼠、鸡的新基因UBAL (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 like protein),它们都具有泛素活化酶Uba1的保守结构域Ⅰ,可能的ATP结合序列GVGGVG和Cys活性位点. 用半定量RT-PCR分析11种成年小鼠组织的mUBAL 表达量,显示mUBAL在成年小鼠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在肾、睾丸、脑、心脏中尤为丰富. 用mUBAL的编码区为探针进行的小鼠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显示,mUBAL在胚胎发育早期即开始表达, 并随着前内脏内胚层 (AVE) 的向前迁移而迁移,随后在胚胎的端脑区特异性表达. 与小鼠胚胎的表达谱相类似,gUBAL在HH14、HH16和HH18期鸡胚中的表达主要集中在头部. 根据mUBAL和gUBAL的序列相似性保守结构域和活性位点,可以初步断定它们可能是类泛素活化酶E1的新成员, 可能通过活化类泛素蛋白参与胚胎脑部的发育和调控成体组织的功能.
2006, 33(4):388-393.
摘要:利用Blast检索、EST分析和RT-PCR, 在水稻中分离到一个与拟南芥COI1同源的新基因,命名为OsCOI1. OsCOI1编码595个氨基酸. 推测的OsCOI1编码蛋白有一个F-box motif和16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这与拟南芥COI1相似. OsCOI1在氨基酸水平上和COI1有很高的同源性(74%). 经半定量RT-PCR法和RNA印迹分析,表明水稻中OsCOI1表达水平在经茉莉酸甲酯和脱落酸处理后呈明显变化,但不受水杨酸和乙烯的影响,说明OsCOI1可能在茉莉酸信号途径和脱落酸途径中具有特定功能.
2006, 33(4):394-394.
摘要:2006年3月14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USA)以封面论文形式刊载了纽约大学医学院研究者的最新发现:快速脱腺苷酸化是miRNA抑制基因表达的新机制。这一结果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了对基因调控的认识,同时在药物设计及疾病治疗等实际应用中也有很大的潜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