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3(8):711-718.
摘要:腺相关病毒(AAV)是细小病毒家族的一员,为无包膜的线性单链DNA病毒. 由于AAV具有长期潜伏于人体而不具有任何明显致病性等优点,人们对AAV作为一种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给予了很大期望. 但是,近来发现,这类载体在应用上有许多明显的缺陷,包括某些细胞膜上病毒受体数量极少,重组AAV载体位点特异性整合不足,AAV衣壳成分和转基因产物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等等. 这些缺陷促使人们加大对AAV生物学特性和转染过程的研究,从而更好地对AAV载体进行改进,使新一代重组AAV载体具备基因治疗所必需的安全性、高效性和靶向性,以期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2006, 33(8):719-723.
摘要:蓝藻是具有内源性生物钟的简单生物. 虽然蓝藻生物钟具有跟真核生物同样的基础特征,但其相关基因和蛋白质与真核生物没有同源性. 蓝藻生物钟的核心是kai基因簇及其编码的蛋白KaiA, KaiB和KaiC. 这三种Kai蛋白相互作用调节KaiC的磷酸化状态,从而产生昼夜节律信息. KaiC的磷酸化循环是昼夜节律的起博器,调控包括kai基因在内的相关基因的节律性表达. 组氨酸蛋白激酶的磷酸化传递可将环境信息输入和将节律信息输出生物钟核心.
2006, 33(8):724-729.
摘要:NS1蛋白作为A型流感病毒的非结构蛋白,最初的研究着重于它对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方面考虑.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其基因的进化、蛋白质的抗原性作了详细的研究,同时发现流感病毒的NS1蛋白与流感病毒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其对凋亡的调节作用与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是否产生干扰素及其所感染的细胞系直接相关. NS1蛋白能够抑制病毒感染细胞干扰素的产生,在流感病毒拮抗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这种干扰素拮抗作用可能与流感病毒的毒力有关. 由于传统疫苗的广泛应用,NS1蛋白在临床应用中作为鉴别诊断免疫禽和自然感染禽的检测抗原具有广阔的前景.
2006, 33(8):730-737.
摘要:蛋白磷酸酶4 (PP4) 是PP2A亚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已有研究表明PP4在果蝇与线虫中参与了中心体成熟,但作为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PP4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确切功能至今仍知之甚少. 选择人肺癌细胞A549为材料,转染发夹型siRNA 表达质粒,筛选鉴定获得了PP4表达抑制细胞株,然后对细胞的形态、生长特性及有丝分裂过程进行观察分析. 与对照细胞相比,发现其生长速率明显减慢,细胞群体中DNA含量为4N的细胞比率明显增高. 这一结果是由细胞群体中出现了高比例的多核细胞造成的,进一步的分析揭示,高比例多核细胞的产生是由于PP4表达下降,致使细胞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受到严重干扰所导致的. 由此推测PP4对于保证细胞有丝分裂及胞质分裂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PP4受到抑制将会导致多核细胞的产生,进而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
2006, 33(8):738-744.
摘要:为了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治疗应用,运用基因突变、蛋白质融合表达和蛋白质纯化技术获得分子质量较小的GDNF(ΔN39)活性片段. 将HIV-1 Tat 蛋白转导区 (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 的9个碱性氨基酸49RKKRRQRRR57模拟物9个精氨酸(R9)与GDNF(ΔN39)活性片段融合表达,获得纯度达95%以上的GDNF(ΔN39)-R9融合蛋白. 将GDNF、GDNF(ΔN39)、GDNF(ΔN39)-R9分别加入原代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和转染GDNF受体GFRα1和Ret的PC12细胞中,观察它们的神经营养活性和毒性. 运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o 3,观察GDNF(ΔN39)-R9蛋白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膜的功能;运用脑血管内皮细胞和Matrigel铺板模拟血脑屏障,Transwell法检测Tat-GDNF(ΔN39)蛋白穿越脑血管内皮细胞和外周胶质膜的能力. 结果显示:GDNF(ΔN39)-R9蛋白具有类似GDNF的神经营养活性,促进原代培养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稳定表达GFRα1和Ret受体的PC12-GFRα1-Ret细胞株的存活,没有显示毒性,并且能很好地穿过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层和模拟的血脑屏障.
2006, 33(8):745-753.
摘要:X-box 结合蛋白1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体内多项信号转导过程. 为进一步研究XBP1的生物学功能,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肝细胞文库中筛选XBP1的结合蛋白. 首先运用PCR技术扩增获得XBP1的编码序列,克隆至pGEM-T载体,经测序鉴定后,亚克隆至诱饵载体pGBKT7中,转化酵母AH109(a type). 免疫印迹检测诱饵质粒pGBKT7-XBP1在AH109酵母中的表达之后,含有诱饵质粒的酵母AH109与含有肝细胞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Y187(α type)配合,配合后的二倍体酵母生长在含有X-α-gal的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 (SD/-Trp-Leu-His-Ade) 进行选择和筛选,经测序和序列比对确定阳性克隆的开放读码框ORF,得到7种不同的蛋白质.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筛选蛋白质与XBP1的相互作用,克隆其中一种蛋白质MT1E,并运用GST pulldown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成功检测了MT1E和XBP1的相互作用(体外/体内),结果提示,MT1E可能是XBP1的一个新的调节蛋白. 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得到的7种蛋白质分别与肝细胞基础代谢、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密切相关. 上述结果有助于揭示 XBP1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探讨XBP1的表达和调控机制提供新线索.
王放 , 杨文伟 , 谭江秀 , 彭垠婷 , 张季平 , 孙心德
2006, 33(8):754-759.
摘要:应用常规电生理学技术,以神经元的特征频率和频率调谐曲线为指标,研究大鼠听皮层神经元特征频率的可塑性. 结果表明,在给予的条件刺激频率和神经元特征频率相差1.0 kHz范围内,条件刺激可诱导50%以上神经元特征频率发生完全偏移,并可分为向频率调谐曲线的低频端偏移、高频端偏移,或两侧均可偏移三种类型. 其中,神经元的特征频率高、Q10-dB值大和频率调谐曲线对称指数大于零的神经元,其特征频率偏向频率调谐曲线高频端的概率更高. 结果提示,经验可改变大鼠听皮层神经元的特征频率,为深入研究中枢神经元功能活动可塑性的机制提供了重要实验资料.
王宝恒 , 傅玉才 , 史桂芝 , 许铭炎 , 耿义群 , 徐小虎 , 许锦阶
2006, 33(8):760-768.
摘要:长寿保障基因LAG1是从酵母中克隆的与酵母寿命相关的基因,随酵母生命衰老而表达发生变化. 对大鼠中同源基因LASS1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发现其mRNA序列不同于GenBank中的预测序列,开放阅读框包含1 053碱基对,编码蛋白由350个氨基酸组成,内含Lag1蛋白家族保守的Lag1p motif和TLC结构域. 从新生、1月龄、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大鼠脑顶叶皮质提取总RNA,用半定量RT-PCR及RNA印迹方法对LASS1在大鼠脑皮质中的表达随年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出生后LASS1表达量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至6月龄达高峰,然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至24月老龄鼠达最低. 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对鼠脑皮层染色发现,神经元阳性染色随年龄增长明显增加. 大鼠LASS1基因表达在正常衰老过程中发生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006, 33(8):769-774.
摘要:为提高长春新碱 (VCR) 的抗肿瘤活性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利用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酰乙醇胺(PEG-PE)聚合物胶束作为载体制备了包载VCR的PEG-PE胶束 (VCR胶束),对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胶束的外观形态,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和粒度分布,HPLC法测定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MTT法测定VCR胶束及游离VCR对MCF-7细胞的毒性. 透射电镜负染照片显示,VCR胶束呈不规则的球状结构,粒度分布窄而均一,平均粒径在(11.1±0.1) nm;VCR能有效被PEG-PE胶束包载,VCR与PEG-PE的摩尔比在1∶2~1∶10的范围内包载量均大于95%;体外释放度和耐稀释试验结果表明,VCR胶束在HBS和血清 (pH 7.0) 两种释放介质中稳定,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释药模型;体外细胞毒试验表明,VCR胶束能显著提高VCR对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制得的VCR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较高包封率和显著提高VCR的抗肿瘤活性,表明PEG-PE胶束将是VCR的一个高效输送载体.
2006, 33(8):775-780.
摘要: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可诱导其前体基因在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 中进行表达,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转录激活蛋白-1 (activating protein-1,AP-1) 的基因调控区中存在的AP-1位点结合有关. 为进一步明确AngⅡ调节AP-1结合活性的分子机制,用放线菌酮 (cycloheximide,CHX) 作为c-Jun磷酸化抑制剂,经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探讨AngⅡ对AP-1结合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 结果表明,受AngⅡ刺激的VSMC,其核蛋白中AP-1的组成亚基之一c-Jun水平明显升高.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在被AngⅡ处理的细胞中,c-Jun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胞浆中几乎检测不出该转录激活蛋白的存在. 用丝氨酸磷酸化抗体检测证实,AngⅡ可诱导c-Jun磷酸化. 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显示,c-Jun的磷酸化水平与AP-1结合血管紧张素原基因顺式元件的活性,和对该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呈正相关关系,CHX通过阻断c-Jun磷酸化抑制AngⅡ 诱导的AP-1结合活性,但是不影响c-Jun的表达水平. 上述结果提示,AP-1的磷酸化活化是AngⅡ正反馈调节其前体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之一,首次发现CHX是c-Jun磷酸化的抑制剂.
徐明恺 , 张成刚 , 张惠文 , 周亚凤 , 张先恩 , 刘丽
2006, 33(8):781-788.
摘要:用基因工程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与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单链抗体scFv-B1,以一连接短肽连接,构建融合免疫毒素B-L-SEC2,并用改进的新型表达载体pASK75-EX,在大肠杆菌BL21(ED3)中表达. 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表达的目的蛋白经变性后以镍离子螯和层析纯化,并以透析法进行复性. 流式细胞术和MTT实验结果表明,纯化复性的融合免疫毒素B-L-SEC2,在体外具有与HER-2过表达的靶细胞SK-Br-3特异性结合的活性,并对该细胞产生显著的特异性生长抑制作用.
2006, 33(8):789-794.
摘要:探讨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大鼠皮层糖原合酶激酶-3(GSK-3)及蛋白磷酯酶-2A(PP-2A)变化及其对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 用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 建立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检测了GSK-3和PP-2A的活性,蛋白质印迹检测了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及PP-2A的表达. 结果提示:在糖尿病大鼠皮层,GSK-3活性升高,PP-2A活性及表达降低,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和Ser396/Ser404位点磷酸化. 应用GSK-3的选择性抑制剂Li2CO3后,GSK-3活性降低,PP-2A活性及表达恢复,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和Ser396/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降低. 研究提示:糖尿病大鼠皮层GSK-3升高可能抑制PP-2A的活性,升高的GSK-3和降低的PP-2A协同促进tau蛋白的磷酸化.
2006, 33(8):795-799.
摘要:mRNA展示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体外筛选多肽和蛋白质的有力工具. 在筛选过程中,mRNA与其编码的多肽或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mRNA-蛋白质融合体,能在大容量的多肽文库 (1013~1015) 中筛选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多肽和蛋白质. 目前,mRNA展示技术主要应用于各种靶分子的多肽和蛋白质适体的发现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的阐明和分析. 由于其自身的巨大发展潜力,mRNA展示技术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6, 33(8):800-803.
摘要:创建了中国专利基因数据库NASDAP (http://nasdap.generank.org/). 整合了专利序列、专利微阵列、专利基序和专利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等专利对象,并实现对上述对象的BLAST检索或基序扫描服务. 这为相关研究的立项、基因研发状态追踪以及基因专利申请和审批等工作提供了生物信息平台,并可为药物开发、疾病诊断和农业等生命科学相关研究的思路启发及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等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