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4(11):1123-1128.
摘要:染色质重塑是调控基因时序性表达的重要环节.衰老的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核中有呈点状聚集的异染色质结构,这种特征性现象被称为衰老相关异染色质聚集(SAHF).K9M-H3和HP1是SAHF的标志性蛋白.在SAHF的形成过程中,p16INK4a/Rb途径和高迁移率蛋白A (high-mobility group A protein,HMGA protein) 等许多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近研究表明,SAHF能够抑制E2F靶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维持于稳定的衰老状态.SAHF的发现为细胞衰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生物学标志,并为细胞衰老状态的稳定维持提出了一种分子机制.
2007, 34(11):1129-1135.
摘要:转录组学是一门在整体水平上研究某一时刻某一细胞中基因全部转录本种类、结构和功能及转录调控规律的学科,它为研究鼻咽癌不同发病阶段的分子机理和调控网络提供全新的手段.现简要介绍鼻咽癌不同发病阶段相关易感/抑瘤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其功能研究,各阶段基因转录谱和转录调控网络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2007, 34(11):1136-1141.
摘要:内质网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内质网功能的损伤引起ER应激 (ERS).内质网通过激活未折叠蛋白质反应 (UPR) 以保护由内质网应激所引起的细胞损伤,恢复细胞功能,包括暂停早期蛋白质合成、内质网分子伴侣和折叠酶的转录激活、内质网相关性降解(ERAD)的诱导.长期过强的内质网应激诱导内质网相关性细胞凋亡,清除受损细胞,包括内质网应激诱导CHOP/GADD153表达、JNK的激活以及caspase-12蛋白水解酶的活化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2007, 34(11):1142-1146.
摘要:双向信号传递是细胞间通讯领域中新近阐明的机制,酪氨酸激酶受体-配体 (Eph-ephrin) 介导的双向信号传递是此机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Eph酪氨酸激酶家族受体及其配体ephrin家族成员是在神经发育、血管新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分子,通过Eph向细胞内传递的信号称为正向信号,通过其配体ephrin的信号称为反向信号.Ephrin家族又可根据分子结构分为2个亚家族,其中ephrinB为跨膜蛋白,可通过酪氨酸磷酸化依赖和PDZ结合结构域介导2种方式向胞内传递反向信号,活化FAK、JNK、Wnt等信号通路,ephrinA为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也具有反向信号传递功能.
2007, 34(11):1147-1151.
摘要:胃癌组织中存在着较高的猪鼻支原体感染率,而P37是猪鼻支原体的主要免疫原.以往研究表明,P37能抑制肿瘤细胞的黏附,促进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为了更好地研究P37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的功能,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利用Ad-easy体系,在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后,转染293细胞,成功包装出重组P37腺病毒. 它能有效感染乳腺癌细胞BICR. 通过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表明,感染重组P37腺病毒后的BICR细胞能大量表达并分泌P37蛋白. 运用该腺病毒体系进行细胞迁移实验表明,P37能显著增强BICR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
2007, 34(11):1152-1161.
摘要:为了研究改造后的肿瘤抑素2个抗肿瘤活性肽的作用机制,明确其不同的抗肿瘤活性,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原理,人工合成肿瘤抑素中185~203位氨基酸所对应的19肽和T7肽 (74~98位氨基酸) 基础上改造的21肽碱基序列,将其与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TYB2重组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 (DE3) 中进行诱导表达,用几丁质亲和层析柱一步纯化,直接获得19肽和21肽,利用MTT法、细胞生长曲线、TUNEL法、流式细胞仪早期细胞凋亡检测和细胞周期检测,小鼠H22腹水型转移型肝癌实体瘤抑瘤实验并结合组织病理学切片,来研究19肽和21肽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对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体内肿瘤的抑制情况.体内外实验表明:获得的19肽抗肿瘤活性以直接作用肿瘤细胞为主,也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基因重组21肽抗肿瘤作用是通过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生成实现的.19肽、21肽联合应用对肿瘤细胞、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明显增强,抗肿瘤活性大大提高.联合用药弥补了单独用药不足,产生协同抗肿瘤作用,可能会成为今后肿瘤治疗的一个主要方向.
2007, 34(11):1162-1168.
摘要:以球等鞭金藻为材料,研究生长抑制物GI对藻细胞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 活性和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 含量的影响;同时研究4种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3-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 对GI抑制效应的抵制作用.结果表明,0.10 mg/L GI处理组藻细胞密度、SOD和P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GI浓度的继续增大,细胞密度、SOD和POD活性急剧降低,而MDA含量进一步升高.GI浓度为0.30 mg/L时,处理组藻细胞密度、SOD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分别为对照组藻细胞密度的0.05倍、SOD活性的0.56倍、POD活性的0.59倍和MDA含量的2.2倍.4种抗氧化剂均能有效地抵制GI对藻细胞的抑制效应,使细胞密度、SOD活性和POD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添加抗氧化剂处理组的藻细胞密度为对照组细胞密度的1.38~1.90倍、SOD和POD活性分别为对照组活性的1.49~2.12倍和1.55~2.13倍,而MDA含量比对照组含量降低57.7%~87.9%.生长抑制物的胁迫使球等鞭金藻细胞体内积累了过量的活性氧,而抗氧化剂通过清除藻细胞体内积累的活性氧,减轻了膜脂过氧化伤害,从而抵制了生长抑制物对藻细胞的抑制效应.
2007, 34(11):1169-1174.
摘要:MRF4是肌肉发生调节因子家族的一员,其对肌肉的发育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于养殖鱼类,生长速度是很重要的经济指标,而肌肉的发育对鱼类的生长非常重要.制备了MRF4的多克隆抗体以分析在鱼类中MRF4的功能.通过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及pET-30表达载体对牙鲆肌肉发生调节因子MRF4进行了体外重组表达.所得到的MRF4重组蛋白为可溶性的.在自然条件下,经金属离子螯合柱纯化后,得到了电泳纯的融合蛋白,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MRF4的多克隆抗体.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重组蛋白能被抗组氨酸标签的抗体及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识别,而且这一多克隆抗体能检测到内源性的MRF4蛋白,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抗血清中含有MRF4的抗体.MRF4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牙鲆肌肉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2007, 34(11):1175-1181.
摘要:CD72是一个重要的B细胞特异性受体, 它以多种选择性剪切形式存在.在小鼠脾细胞中发现并鉴定了8种新的CD72选择性剪切形式,这些剪切形式中包含有2种独特的插入片段,一种选择性剪切保留了一个内含子(intron1),而这个内含子被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并没有改变前后外显子的读码框,另一种使用了一个位于内含子之内的3′剪切位点,从而产生移码,提前终止了蛋白质的开放读码框,称为3′ AS (3′ alternative splicing site).比较了CD72所有剪切形式在BALB/C小鼠和NZB/W小鼠中的差异表达,发现:a.含有3′ AS 的剪切形式的表达都很少;b. WT,+In1,+In1-Ex3和-Ex3的表达在BLAB/C小鼠中比在NZB/W小鼠中高;c.没有ITIM2的-Ex2-Ex3剪切形式在NZB/W小鼠中有特异性高表达.这些结果提示,CD72的多种选择性剪切形式在调控B细胞受体信号转导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密切相关.
2007, 34(11):1182-1189.
摘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摄入过多维甲酸可致各种发育缺陷,其中神经管畸形最为常见.因此有必要探明维甲酸致各种发育缺陷的发生机制,以便为各种生长缺陷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用RT-PCR及蛋白质印迹技术,探测了过量维甲酸对昆明小鼠胚胎神经管中维甲酸受体α/β及β-catenin和caspase-3基因表达的调整.结果显示,在神经管闭合期过量维甲酸显著降低了维甲酸受体α/β及β-catenin和caspase-3的基因表达,神经管闭合后,维甲酸受体β、β-catenin及caspase-3的基因表达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回升过程.提示,过量维甲酸改变了昆明小鼠胚胎神经管中维甲酸受体α/β及β-catenin和caspase-3基因的正常时间表达模式,这种异常的基因表达模式可能参与了维甲酸致昆明小鼠胚胎畸形的发生机制.
孙建国 , 廖荣霞 , 张亮 , 娄桂予 , 周度金 , 陈正堂
2007, 34(11):1190-1196.
摘要:为了获得人脐血造血干细胞 (HSCs) 的microRNAs (miRNAs) 表达谱,并对相关miRNAs功能进行初步鉴定.利用免疫磁珠 (MACS) 和流式细胞仪 (FACS) 细胞分选技术分离人脐血造血干细胞 (HSCs),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并分离小分子RNA,经荧光标记后与miRNAs基因芯片杂交,获得HSCs的miRNAs表达谱,集落形成实验 (CFC) 研究在HSC中高表达miR-520h对HSC的促分化作用.成功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和HSC,经基因芯片杂交获得31个造血干细胞相关miRNAs,其中22个为低表达,9个为高表达;经实时定量RT-PCR验证miR-520h显著升高,CFC实验表明其可增加多种集落形成,具有促进HSC向祖细胞分化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人脐血HSC具有自身特征性miRNAs,参与并调控HSC生物学功能,为深入探讨miRNAs在造血系统发育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王凤泽 , 沙丽 , 乔玲 , 吴莲英 , 张晓东 , 叶丽虹
2007, 34(11):1197-1201.
摘要: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 (hepatitis B virus X-interacting protein,HBXIP)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其分子机制,观察了HBXIP对核因子κB (NF-κB) 转录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通过基因共转染将NF-κB报告基因质粒pNF-κB-Luc和HBXIP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xip导入人肝癌H7402细胞系中,进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H7402细胞过表达HBXIP后NF-κB的转录活性明显增强;此外,基因转染后经免疫印迹检测显示,与NF-κB二聚体结合的抑制亚基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同时,提取H7402细胞的核蛋白,然后应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核中p65/NF-κB的水平.结果显示,H7402细胞中HBXIP过表达后细胞核中p65/NF-κB的水平明显增加.当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了细胞内源性的HBXIP基因表达后,则出现与上述结果相反的效果.上述结果提示,HBXIP可增加核内p65/NF-κB蛋白水平,进而发挥NF-κB促转录调控的作用.因此,HBXIP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途径而促进细胞增殖.
徐建 , 姚堃 , 窦洁 , 秦健 , 许文嵘 , 陈云 , 尹全章 , 周锋
2007, 34(11):1202-1209.
摘要: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的感染依赖于包膜糖蛋白在病毒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发挥功能.这些蛋白质可以介导病毒吸附,病毒包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以及病毒在细胞间的接触传播.将表达HHV-7糖蛋白的293T细胞与HHV-7易感的SupT1细胞共培养,检测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以鉴定介导膜融合的HHV-7糖蛋白.研究发现,HHV-7糖蛋白gB、gH、gL、gO能介导293T细胞与SupT1细胞的融合,且融合可被抗CD4单抗所抑制.结果表明,糖蛋白gB、gH、gL、gO对于HHV-7引发的膜融合是必需的,其中某个蛋白质或所形成的蛋白质复合物可能是CD4的配体.
2007, 34(11):1210-1215.
摘要:DNA重组酶Cre可以识别LoxP位点,使含有LoxP位点的DNA分子发生重组:2个同向LoxP之间的DNA片段被删除,2个环状DNA分子被整合为一个大分子.基于Cre酶的这些作用特性,构建了一套载体间基因的重组转移体系,在Cre酶的作用下,gfp基因被从基因供体pTLG上切除下来,然后转移到基因受体pET-LoxP上,从而快速、简便地完成了gfp基因高效表达载体pET-gfp的构建.gfp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 中被诱导表达,使菌落产生了可视的绿色荧光.通过对荧光菌落的计数分析,比较了环状基因供体pTLG和线性基因供体pTLG对有效重组率的影响.使繁琐的传统载体构建变为简单的酶促反应,极大地简化了载体构建步骤,为Cre酶在基因克隆和亚克隆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
2007, 34(11):1216-1222.
摘要: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BAC-FISH) 技术是植物染色体识别、物理作图等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但对于某些物种尤其是多倍体植物,由于大量重复序列的存在等问题,使得该技术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通过选择棉花分子遗传图中高重组区的微卫星位点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 标记的策略,筛选到不含或含有少量重复序列的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 克隆,同时,在通用FISH技术程序基础上,通过改进发根、变性、洗脱条件等步骤, 构建出适合于棉花的BAC-FISH技术,简化了操作流程的同时,获得稳定的杂交结果及较高的检出率;并通过将一随机获得的BAC进行染色体的物理定位,进一步引入双探针、双色及重复杂交技术,显示了该技术的成熟与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