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5(1):5-6.
摘要:鼻咽癌是一种多基因参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的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民族聚集性和地域分布特征.鼻咽癌在中国南方以及国外的中国南方移民和后裔中发病率极高,中国广东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等其他地区25至30倍,因此被称为“中国癌”.这种惊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使鼻咽癌的防、诊、治在中国癌症研究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迄今,尽管有很多的研究,对鼻咽癌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环境因素难于把握,其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五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因此,寻找鼻咽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推动实现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期发表的《 鼻咽癌分子标志物研究 》(见7~13页)系统总结了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李桂源教授领导的研究集体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他们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组织微阵列等高通量技术,对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类型和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标本进行了大规模筛选,在大样本基础上构建了鼻咽癌不同发展阶段的分子靶标系统,发现相应的分子标志物,不仅为鼻咽癌分子分型研究奠定了重要工作基础,而且对推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多阶段性是鼻咽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从正常的鼻咽黏膜被覆上皮和陷窝柱状上皮演变到异型增生(癌前病变)、早期浸润癌、中晚期浸润癌和转移癌,需要经过一系列不同的发病阶段和病理阶段,涉及多种分子事件.根据这一特点,李桂源研究组对各阶段的分子标志物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在鼻咽癌早期发生、侵袭转移、预后、复发等各重要环节都鉴定了一系列可用于诊治参照的靶标和候选分子标志物.特别是,发现鼻咽癌早期诊断的理想分子靶标 (EBER-1,p16,p27,SPLUNC1) 具有重要价值.因为鼻咽癌发病部位隐蔽,特别是在咽隐窝及鼻咽顶壁处,早期症状不明显,寻找早期诊断的特异分子标志物是实现鼻咽癌早期诊断的紧迫课题,意义重要.同时,他们通过定位克隆策略,结合cDNA和组织微阵列技术途径,筛选到鼻咽癌侵袭与转移预测的分子靶标(NGX6,LTF,Ezrin等).鼻咽癌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基因不稳定性和基因变异的积累,以及激活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失衡,他们的研究结果是这方面的重要进展.这些结果与鼻咽癌预后相关、复发相关以及放、化疗敏感度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全面的分子标志物研究格局,为今后在这一重要课题上进行更深入更有成效的研究建立了很好的基础.
鼻咽癌的发生与发展涉及了多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共同参与,它们的激活、失活及相互作用构成了鼻咽癌病理过程的主要分子基础,寻找可有效用于临床的各个环节的分子标志物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正如该文作者在文中指出的,目前对这些分子标志物的研究从总体上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需要更系统深入地研究作用于鼻咽癌发病不同阶段的生物靶点基因,并在大样本的组织中进行验证,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有效评估,以推动实现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进程.
张文玲 , 周艳宏 , 肖岚 , 范松青 , 曾朝阳 , 李小玲 , 武明花 , 李桂源
2008, 35(1):7-13.
摘要:鼻咽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寻找其早期诊断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迫在眉睫.在总结本课题组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组织微阵列等高通量技术对不同分化阶段、不同组织类型和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标本进行大规模筛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国际上有关进展,初步构建了鼻咽癌不同发病阶段的分子靶标系统:a.证实SPLUNC1、p16、 EBER-1、p27、RASSF1A和CDH13 是鼻咽癌早期诊断的理想分子靶标;b.鼻咽癌上调基因RB1,STMN1和DSP及下调基因SERPINB6,AGTRL1和SYTL2的分类预测模型是区分正常鼻咽上皮和鼻咽癌的分子靶标;c.NGX6、Ezrin、LTF、OPN、THY1和Tiam-1是鼻咽癌侵袭与转移预测的候选分子靶标;d.Cyclin D1、Survivin和HPA是与鼻咽癌预后相关的候选分子标志物;e.证实Bcl-2、EGFR和Ki67是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与否的候选分子靶标;f.SAA和cox-2是监测鼻咽癌复发的候选分子标志物;g.发现BRD7、NGX6、NOR1和UBAP1的6个SNP改变是鼻咽癌遗传易感风险因子;h.建立了由139个基因组成的鼻咽癌不同临床分期分子靶标系统.这些在大样本基础上的分子靶标筛选为鼻咽癌分子分型研究奠定了重要工作基础.
2008, 35(1):14-20.
摘要:泛素化是体内蛋白质翻译后重要修饰之一,是蛋白质降解的信号. 泛素连接酶E3是泛素化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介导活化的泛素从结合酶E2转移到底物,不同的泛素连接酶作用于不同的底物蛋白,决定了泛素化修饰的特异性. 根据结构与功能机制的不同,可将泛素连接酶E3分为HECT(homologous to E6AP C terminus)家族和RING-finger家族,前者含有HECT结构域,可直接与泛素连接再将其传递给底物.RING-finger家族的E3发现较晚,庞大且功能复杂,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此家族均包含相似的E2结合结构域和特异的底物结合部分,作为桥梁将活化的泛素从E2直接转移到靶蛋白,其本身并不与泛素发生作用.总结了这2种E3连接酶家族成员的三维结构及功能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2008, 35(1):21-28.
摘要:作为植物细胞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合作用的器官,叶绿体在生物进化的漫长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伴随着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的信息在揭示物种起源、进化演变及其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与此同时,比核转化具有明显优势的叶绿体转化技术在遗传改良、生物制剂的生产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而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分析则是叶绿体转化的基石.基于叶绿体的这些重要作用,收集整理了有关的资料,从几个方面归纳了本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使读者对迅速发展的叶绿体基因组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以及对叶绿体基因组在物种的进化、遗传、 系统发育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希望对叶绿体转化技术的研究和广泛应用产生积极作用.
2008, 35(1):29-34.
摘要:NOK是一个新近鉴定的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分子,它能够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转移.前期的研究表明,NOK在小鼠前B细胞(BaF3)中能够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但是,人们并不清楚NOK在细胞内是如何激活PI3K信号通路的.研究发现,NOK与PI3K下游的效应分子蛋白激酶B(Akt)具有直接的相互作用.并且,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NOK能明显增强Akt的活性.通过NOK缺失突变体的免疫共沉淀实验,确定了Akt能直接结合NOK的激酶结构域.同时,Akt的激酶活性缺失体并不影响其与NOK的结合,但也观察到,持续活化的Akt跟NOK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最后,发现NOK对 胰岛素介导的Akt激活并没有产生叠加效应.实验结果显示,NOK可以与Akt直接相互作用并增强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
陈兰 , 蔡伦 , Geir Skogerbø , 陈润生
2008, 35(1):35-42.
摘要:协作网通常被用于描述各种社会关系,相似的概念也可以应用到转录调控网络的研究中.针对被调控基因共享转录因子的相似性,可以建立一个被调控基因协作网,同样,根据转录因子调控基因的相似性可以建立一个相对较小的转录因子协作网.对被调控基因协作网的聚类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类都显著地富集一个或者多个GO功能注释.进一步的结果分析发现某些GO注释的基因更倾向于共享相似的调控机制.这表明,在协作网中,相对简单的调控机制相似性能捕捉生物功能相关的信息.并且,将在二部图分析中使用的概念——“异常点”引入到协作网的分析中,发现协作网的异常点和致死基因有相关性.综上所述,协作网的方法是分析转录调控网络的一个有用的补充.
任永明 , 荣知立 , 李智勇 , 程龙 , 李颖华 , 王银银 , 任芳丽 , David M.Irwin , 常智杰
2008, 35(1):43-49.
摘要:Sef (similar expression to fgf genes)作为FGF信号通路中可诱导的拮抗分子相继在斑马鱼,小鼠,和人类中被鉴定出来,并进行了相应的功能研究.目前对于Sef蛋白本身稳定性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对c-Cbl对Sef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免疫荧光实验表明Sef能够和c-Cbl蛋白在细胞中发生共定位,随后的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Sef能够和c-Cbl发生相互作用.体内泛素化实验表明c-Cbl能够使Sef发生明显的泛素化作用.这种泛素化最终导致了Sef本身的剂量依赖性的降解.针对c-Cbl的siRNA表达也使Sef稳定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得到恢复.结果表明,c-Cbl对Sef的泛素化及降解可能作为一种调控拮抗因子的蛋白质水平从而最终调节信号通路的一种机制.
2008, 35(1):50-55.
摘要: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的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非整合素(DC-specific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 是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的蛋白,在抗原呈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这种特异性的表达和DC-SIGN的调节机制有关.到目前为止, DC-SIGN 表达调控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IL-4是诱导DC-SIGN表达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而NF-κB是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两者都和DC-SIGN的表达调节相关.研究了IL-4和NF-κB对DC-SIGN启动子活性、对DC-SIGN表达的影响以及IL-4和NF-κB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发现:DC-SIGN启动子中NF-κB位点缺失可以使DC-SIGN启动子活性下降大约50%, NF-κBp50可以促进DC-SIGN在THP-1细胞的表达,IL-在THP-1细胞诱导DC-SIGN表达的同时,也促进了NF-κBp50的表达.这些结果显示,在THP-1细胞中NF-κBp50参与IL-4诱导的DC-SIGN表达.
2008, 35(1):56-62.
摘要: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导致沙眼、性传播性疾病、不孕症等疾病,主要病理表现是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和瘢痕.因此,沙眼衣原体诱导产生的炎症因子是导致疾病的关键,沙眼衣原体可直接感染内皮细胞产生各种前炎因子,但其机制目前还不清楚.通过ELISA和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到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229细胞可产生IL-8,IL-1α,IL-1β,IL-6等前炎因子,并且沙眼衣原体感染可以主要激活宿主细胞MAPK/ERK和MAPK / P38信号通路. 抑制MAPK/ERK和MAPK / P38信号通路显示,两条通路在沙眼衣原体感染过程中参与调节不同的炎症因子产生.MAPK / P38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调控IL-1α,IL-6的产生,而IL-8则同时受MAPK/ERK 和 MAPK/P38 两条通路的调控.
高剑坤 , 蔡绍皙 , 范开 , 冯强 , 陈海蓉 , 张益 , 胡伟 , 杨应彬
2008, 35(1):63-68.
摘要:合成含短C肽AAK,并去掉B链第30位苏氨酸(T)的人胰岛素原类似物:HMPIDesB30 (human mini-proinsulin des B30)的cDNA,将其插入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穿梭质粒pPIC9K.用电转移的方法将重组质粒HMPIDesB30/pPIC9K转入甲醇酵母GS115.用含不同G418浓度的YPD平板筛选高拷贝重组子.经优化条件下的高密度发酵,发酵液用SIPI-40大孔树脂吸附,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液经SP柱进一步纯化后,再用10~20 mmol/L Zn2+沉淀,能得到纯度为95%的HMPIDesB30.通过16.5% Tricine SDS-PAGE、HPLC和质谱分析,表达产物分子质量与理论分子质量相符,经高密度发酵,表达量可达1.0 g/L.纯化回收率可达60%.说明人胰岛素原类似物HMPIDesB30能在甲醇酵母中高效分泌表达,并能通过经济有效的方法纯化.
2008, 35(1):69-76.
摘要:黑色素是一种由醌/吲哚-醌来源的混合物组成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目前在小鼠中已发现的和黑色素沉积相关的基因已经超过了100个.Slc24a5 (solute carrier family 24 , member 5)基因是在斑马鱼中克隆的一个新基因.研究表明,Slc24a5基因可以调控斑马鱼中的黑色素沉积.鸡作为一种模式动物,已经广泛地被应用于实验研究.为了研究Slc24a5基因在鸡中的情况,克隆了鸡Slc24a5基因全长CDS,并且分析了其与黑色素沉积的关系.鸡Slc24a5基因全长CDS为1 269 bp ,编码一个423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蛋白质比哺乳动物中的少大约80个氨基酸残基.基因全长超过11 kb,包含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RT-PCR结果显示,鸡Slc24a5基因在多处组织表达(眼、脑、皮、肉、心、肝、肾和肺).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对不同鸡种中的Slc24a5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其在白莱杭,乌骨鸡和北京油鸡的眼睛中表达量很高.并且在乌骨鸡的皮肤和肌肉中Slc24a5基因也有很高的表达.乌骨鸡眼睛中的Slc24a5基因表达量为白莱杭的2倍.而在乌骨鸡皮肤中,Slc24a5基因表达量为白莱杭的70倍,为北京油鸡的15倍.Slc24a5基因在乌骨鸡肌肉中的表达量为白莱杭的15倍,为北京油鸡的3倍.同时通过对这3个鸡种中黑色素在各组织中沉积量进行分析,发现黑色素沉积越多的地方,Slc24a5基因表达量越高.这些结果表明鸡Slc24a5基因的表达与鸡中黑色素的沉积相关.
贺治国 , 钟慧 , 李庆华 , 顾帼华 , 胡岳华 , 李桂源
2008, 35(1):77-84.
摘要:氧化亚铁硫杆菌(At.f)是能够利用Fe2+和硫化矿来获取能量的一种化能自养菌.这种细菌在金属硫化矿的生物浸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硫化矿的生物浸出过程中,浸矿细菌通常会遇到多种胁迫条件,如温度的变化、营养成分的缺失和pH值的变化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到细菌的活性.因此对在胁迫条件下这类细菌的应急反应生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是近年一种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测定了以Fe2+为能源正常条件培养的At.f和磷酸盐缺失培养At.f的生长情况,绘制了相应的生长曲线;采用NP20蛋白质芯片,对At.f总蛋白的蛋白质芯片上样量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IMAC-Cu、SAX2、WCX2 三种特异性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获取了磷酸盐缺失培养At.f与正常条件培养的At.f的比较蛋白质图谱,采用软件对比较蛋白质图谱进行分析,发现了磷酸盐缺失培养At.f的13个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子,为进一步分离鉴定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奠定了基础.
2008, 35(1):85-90.
摘要:采用基因质粒转染技术、荧光发射谱检测分析以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受体光漂白技术,首次在活细胞中实时检测中药蟾酥 (Chan-Su,CS或bufonis venenum) 诱导人肺腺癌 (ASTC-a-1) 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活化特性.采用CCK-8(Cell Couneing Kit-8)技术检测发现,蟾酥对细胞的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蟾酥处理稳定表达FRET质粒SCAT3的人肺腺癌细胞后,在不同的时间检测活细胞中SCAT3的荧光光谱;利用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检测蟾酥处理后细胞的形态,从而进一步证实蟾酥诱导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a. 蟾酥可以有效抑制人肺腺癌 (ASTC-a-1) 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诱导细胞的死亡.蟾酥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b. 蟾酥处理细胞6 h后能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小体,连续作用24 h后细胞全部皱褶,并有部分细胞破碎;c. 蟾酥作用细胞2 h就能明显切割细胞内的SCAT3,细胞内SCAT3的切割程度随着蟾酥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4 h内细胞内的SCAT3完全被切割.受体光漂白实验也证实了该结论,表明caspase-3参与调控了蟾酥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
2008, 35(1):91-96.
摘要: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 具有激酶和非激酶活性,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起着关键酶调控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MLCK非激酶活性在平滑肌收缩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利用已删除部分激酶区域的MLCK重组体(pGEX- F6.5)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表达的MLCK片段,应用EnzChek磷分析试剂盒检测MLCK片段对磷酸化肌球蛋白、水解重酶解肌球蛋白 (heavy meromyosin,HMM) 及肌球蛋白亚片段1 (subfragment1,S1) ATP酶活性的影响,体外检测MLCK片段对肌动蛋白肌丝运动的调节.研究结果显示,pGEX-F6.5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GST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该融合蛋白经Glutathione-Sepharose 4B纯化、SDS-PAGE鉴定得到较纯的单一表达条带.纯化的MLCK片段对磷酸化肌球蛋白、HMM和S1的ATP酶活性均有明显激活作用.MLCK片段激活磷酸化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为:Vmax =(19.426±1.669)倍;Km = (0.486±0.106) μmol/L,MLCK片段对磷酸化HMM和S1的ATP酶活性也有相似的刺激作用.体外肌丝运动研究表明,随着MLCK片段浓度的增加,磷酸化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的数量不断增加,肌丝运动的速度也随之增加.上述结果表明,MLCK的C端非激酶活性具有调节磷酸化的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肌丝运动的作用.
倪宏 , 姜玉武 , 陶陆阳 , 楼江燕 , 王浙东 , 吴希如
2008, 35(1):97-104.
摘要:新生期惊厥活动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后遗症,如成年期大脑对惊厥的易感和易损性提高,严重者产生认知功能损害.对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远期预后的研究,尤其是分子机制及其干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了新生期大鼠单次长程或反复惊厥对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后致密物质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远期影响及运动训练的干预作用.生后6 天(P6) 的SD大鼠随机分成单次长程惊厥组(SS)、反复惊厥组(RS)和对照组,每组12只.3组大鼠分别于P27~P31、P58~P61、 P80~P82 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P51~P56对SS组和RS组进行踏转轮训练.最后脑组织切片观察CaMKⅡ mRNA在海马的表达.结果显示,第一次Morris水迷宫测试RS组第1天~第4天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第二次水迷宫RS组第1天~第2天的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仍显著延长,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第三次测试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搜寻策略显示,在第一次Morris测试时RS组第3天~第4天边缘式搜寻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1),同时RS组第3天~第4天趋向式搜寻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而第二次和第三次水迷宫测试3组间趋向式和直线式搜寻策略无明显差异.在记忆实验中,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的比值,RS组第三次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另外RS组1~3天趋向式搜寻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CaMK Ⅱ原位杂交显示,各组CaMK Ⅱ mRNA在海马均有明显表达,但是在齿状回和门区RS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研究表明,新生期反复长程惊厥能够对学习和记忆功能产生远期的损害,可能与海马记忆分子CaMK Ⅱ表达下调有关,而单次长程惊厥对学习记忆无明显影响.早期运动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反复惊厥所致的学习能力损害,但对记忆能力效果仍较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