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39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siRNA转运专题
    • 编者按: 转运——小干扰RNA应用领域的瓶颈问题

      2012, 39(5):395-395.

      摘要 (3848) HTML (82) PDF 0.00 Byte (3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20世纪末RNA干扰现象(RNA interference)及其作用机制被发现以来,外源性的小干扰RNA(siRNA)已广泛地用于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的多个领域。但,如何有效地、特异地将siRNA输送进入靶细胞,始终是使用者关注的重点,并已逐步成为siRNA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瓶颈问题之一。目前开展研究的siRNA转运方法主要包括3类:a. 通过与配基偶联实现siRNA的转运;b. 将siRNA包载于纳米颗粒等中经内吞进入细胞; c. 载体与细胞膜融合释放所载siRNA进入细胞。
      本刊在这期中特意选择了3篇文章组成了一个小专题来介绍与探讨siRNA的输送问题。梁伟等应邀撰写了题为《siRNA脂质纳米输送载体的研究进展》的综述,介绍了siRNA输送载体的基本要求,特别是脂质纳米载体(lipid-based siRNA delivering systems)的设计和构筑原则,以及这类载体的研发现状和应用前景;张洪杰等结合自身的研发工作撰写了《细胞穿透肽及其结构改造在siRNA传递中的应用》一文,从发现、毒副作用、传递机制、结构修饰与传递功能改进等几个方面,系统评述了细胞穿透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在siRNA传递方面研究与应用的进展;张兴梅等在《适配子介导的siRNA转运》一文中重点介绍了基于适配子(aptamer)的siRNA转运系统的转运机制、近期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3篇文章各有侧重,反映了当前siRNA转运研究中几个比较活跃的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 综述: siRNA脂质纳米输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2012, 39(5):396-401.

      摘要 (3549) HTML (89) PDF 0.00 Byte (5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siRNA能高效且特异地阻断内源性同源基因的表达即RNA干涉(RNAi).RNAi在临床中的应用需要开发安全有效的输送系统,脂质纳米输送载体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siRNA输送系统.siRNA-脂质复合物的形成主要通过静电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必须足够强以至于载体在运输过程中不释放siRNA,而载体到达治疗部位时,解聚释放出siRNA.载体的粒径应小于100 nm,以利于细胞的摄取和透过特定部位的血管开窗.为了减少网状内皮系统(RES)的摄取和延长载体的循环时间,载体的表面由聚乙二醇修饰.本文主要综述了构建siRNA输送载体的基本要求.

    • 综述: 细胞穿透肽及其结构改造在siRNA传递中的应用

      2012, 39(5):402-409.

      摘要 (3147) HTML (17) PDF 0.00 Byte (5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RNA药物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技术瓶颈在于如何高效、低毒地将小RNA分子传递到它发挥功能的场所.基于细胞穿透肽在小RNA透皮给药的临床应用中所取得的进展,本文系统评述了近年来细胞穿透肽在小RNA的体内、体外传递方面的研究动态,分析了细胞穿透肽的结构改造对肽/小RNA复合物转染进入细胞发挥功能的影响,展望了细胞穿透肽作为小RNA的体内药物传递载体的发展方向.

    • 综述: 适配子介导的siRNA转运

      2012, 39(5):410-415.

      摘要 (3318) HTML (36) PDF 0.00 Byte (5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因能快速抑制哺乳动物特定基因的表达而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然而选择合适的载体将siRNA安全有效地转运进入靶细胞仍是制约siRNA应用于临床治疗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转运载体被开发出来,其中包括针对细胞表面蛋白的适配子(aptamer).Aptamer是一种能与靶分子高特异性和高亲和结合的寡核苷酸,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Aptamer作为载体介导siRNA转运可提高治疗的靶向性并减少副作用,这将为siRNA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提供一种特异有效的途径.目前,已经发现几种aptamers可以介导siRNA的转运,如anti-PSMA aptamer,anti-HIV gp120 aptamer,anti-CD4 aptamer等.本文将综述aptamer介导siRNA转运的最新研究进展.

    • >综述与专论
    • 肝细胞癌的微环境研究进展

      2012, 39(5):416-422.

      摘要 (4147) HTML (301) PDF 0.00 Byte (7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与其周围微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肿瘤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关键调节因素.肝细胞癌的微环境可以分为细胞组分和非细胞组分.主要的细胞组分包含:肝星形细胞、肿瘤相关的纤维母细胞、免疫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等.非细胞组分包含:胞外基质蛋白、酶类、各种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等.综述了近年来肝细胞癌的微环境研究进展,分别从细胞组分和非细胞组分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角度对肝细胞癌微环境作一介绍.

    • 多聚二磷酸腺苷聚合酶1与动脉粥样硬化

      2012, 39(5):423-428.

      摘要 (3629) HTML (39) PDF 0.00 Byte (5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来研究发现,多聚二磷酸腺苷聚合酶1(PARP1)在动脉粥样硬化致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ARP1为PARP家族中含量最丰富的核酶,担负着DNA缺口敏感酶的功能,具有双向作用.正常情况下,它参与DNA损伤的修复,但过量激活则消耗NAD+和ATP使细胞功能紊乱,最终坏死.一些疾病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可能与此相关,这些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及相关的心血管功能紊乱.有趣的是,除DNA损伤激活PARP1外,最近又发现激酶、多胺、咖啡因代谢物、茶碱和四环素等也可以参与PARP1的调节,核因子(NF-κB)和细胞内Ca2+也参与PARP1的调节.本文总结了靶点PARP的生物功能和基本原理,动脉粥样硬化致病的可能机制以及PARP1对其调节的研究进展,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提供有力帮助.

    • >Perspectives
    • 帕金森病相关蛋白PINK1和Parkin通过降解Miro影响线粒体运动

      2012, 39(5):429-430.

      摘要 (2970) HTML (85) PDF 0.00 Byte (5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帕金森病相关蛋白PINK1和Parkin均被证明影响线粒体功能和形态,并参与线粒体质量监控。2011年11月《细胞》杂志 (Cell)147期 发表了题为《PINK1和Parkin导致Miro磷酸化降解和线粒体运动阻滞》的文章,发现PINK1 / Parkin 通路可以作用于定位在线粒体外膜的线粒体移动相关蛋白Miro,PINK1直接磷酸化Miro,Parkin参与Miro降解,使受损线粒体脱离微管,从而阻滞线粒体运动。作者猜测这一过程能够隔离受损线粒体,避免了受损线粒体在细胞中的扩散。该研究深入探讨了PINK1和Parkin相互作用机制,揭示了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如何直接调控线粒体运输,提出了受损线粒体的不正常运输可能是PD的致病原因。

    • >研究报告
    • PR65A 调控抗病毒蛋白ZAP的活性

      2012, 39(5):431-437.

      摘要 (3636) HTML (124) PDF 0.00 Byte (4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锌指结构抗病毒蛋白(ZAP)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病毒RNA并促进其特异性降解,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ZAP不能独立地发挥抗病毒的功能,需要招募细胞内很多因子,包括外切酶复合体(exosome)、RNA解旋酶p72 等.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我们找到了与ZAP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一些蛋白质并证实蛋白磷酸酶2调节亚基A的?琢亚型(PR65A)与ZAP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相互作用.细胞内PR65A的表达水平,降低削弱ZAP的活性, 表明PR65A是ZAP发挥最佳抗病毒活性所必需的.这丰富了我们对ZAP抗病毒作用机理的认识,同时也为更好地利用其抗病毒活性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水稻类受体激酶OsWAK50胞内域相互作用蛋白

      2012, 39(5):438-447.

      摘要 (4191) HTML (82) PDF 0.00 Byte (78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壁连接的类受体激酶(wall-associated kinase,WAK)是植物细胞中一类特有的类受体激酶基因亚家族,因其胞外域与细胞壁紧密相连而得名.水稻中共有125个OsWAK基因,OsWAK50编码的蛋白质具有胞外域、跨膜域和激酶域,呈现典型的WAK样受体激酶特征.首先通过对OsWAK50-GFP融合蛋白的观察发现OsWAK50定位于细胞膜并且与细胞壁偶联.进而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到了20个可能与OsWAK50胞内域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并通过一对一酵母转化验证了OsSK4、OsSWIB和OsSWI3C全长均可与OsWAK50胞内域相互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OsSWIB能够直接与OsWAK50激酶域互作,而OsSK4和OsSWI3C与OsWAK50胞内域的互作是依赖于OsWAK50 C端的.研究还表明,OsSK4和OsSWIB亦能与OsWAK50同源基因OsWAK53a结合,而OsSWI3C则不能与OsWAK53a结合.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证明,OsSK4与OsWAK50和OsWAK53a能够在植物体内发生互作.以上结果为阐明OsWAK50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 携带CD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C6大鼠胶质瘤体内抑制作用研究

      2012, 39(5):448-457.

      摘要 (3767) HTML (10) PDF 0.00 Byte (4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ytosine deaminase gene,CD基因)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体内治疗效果,采用基因转导系统将慢病毒包装的CD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使其长时间、高效表达,然后移植到使用颅内立体定向接种法制作的40只SD大鼠胶质瘤模型中.按接种细胞类型将实验SD大鼠分为5组, 每组8只:① C6胶质瘤; ②C6+MSCs细胞(1∶1);③ C6+MSCs细胞(1∶2);④ C6+MSC-codA/eGFP细胞(1∶1);⑤ C6+MSC-codA/eGFP细胞(1∶2).瘤龄7天后腹腔注射500 mg/(kg·d) 5-氟胞嘧啶(5-flucytosine,5-FC),共14天.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监测肿瘤的体积并进行了大鼠存活期观察、常规病理分析、RT-PCR检测、HE 染色.结果显示,第①组瘤龄14天时病灶呈圆形,中心见坏死区,肿瘤平均246 mm3,均存活期15.3天,第②组平均生存期16.0天,第③组平均生存期16.6天,第④⑤组自然存活期均大于30天,14天时病灶平均体积分别为55 mm3、40 mm3,28天时肿瘤抑制率分别为77.24%、83.28%.MRI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与病理结果高度相关;MRI动态观察可证实携带CD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5-FC治疗系统治疗C6颅内胶质瘤有效;RT-PCR检测结果证实肿瘤组织内有胞嘧啶脱氨酶表达.

    • 不同强度工频磁场对神经元延迟整流钾通道特性的影响

      2012, 39(5):458-463.

      摘要 (3272) HTML (39) PDF 0.00 Byte (4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频磁场是人类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类磁场,其引起的生物效应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备受关注.本文选用1 mT、5 mT及10 mT工频磁场照射急性分离的小鼠皮层神经元(15 min),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离线记录通道电流,研究了工频磁场对神经元延迟整流钾通道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 mT、5 mT及10 mT 3个强度的工频磁场对Ik均有抑制作用,但随着去极化电压的增加,发现1 mT和5 mT工频磁场的抑制率几乎不变,抑制率分别为(30 ± 4.2)%和(20 ± 2.2)%,而10 mT工频磁场的抑制率增加,最大抑制率为43.4%.另外,1 mT和5 mT工频磁场影响了延迟整流钾通道的激活特性,通道的半数激活电压变大,斜率因子不变.而10 mT工频磁场对通道的激活特性没有影响,半数激活电压和斜率因子均不改变.研究表明,工频磁场可能影响了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并且不同强度工频磁场对通道的影响不同,存在强度窗口效应.

    • 流产布氏杆菌烯脂酰ACP还原酶的鉴定

      2012, 39(5):464-471.

      摘要 (3582) HTML (67) PDF 0.00 Byte (5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烯脂酰ACP还原酶是细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流产布氏杆菌基因组有2个注释为烯脂酰ACP还原酶基因fabI的同源基因:fabI1fabI2.由这2个fabI同源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别与大肠杆菌FabI有50%和51%的同源性,且都拥有与大肠杆菌FabI一样的催化中心Tyr-(Xaa)6-Lys序列.分别用携带这2个同源基因的质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fabI温度敏感突变菌株JP1111.转化子能在42℃生长,表明这2个基因均能遗传互补大肠杆菌fabI突变,并使此菌株恢复脂肪酸的合成.另外,体外酶学分析显示,由这2个同源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都拥有烯脂酰ACP还原酶活性,均能参与细菌脂肪酸合成.上述结果证实,流产布氏杆菌同时拥有2个同种类型的烯脂酰ACP还原酶,是一种新的烯脂酰ACP多样性的表现.

    • 运用PDB中的同源信息提高NetTurnP的蛋白质β转角预测精度

      2012, 39(5):472-482.

      摘要 (3313) HTML (5) PDF 0.00 Byte (4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β转角作为一种蛋白质二级结构类型在蛋白质折叠、蛋白质稳定性、分子识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β转角预测方法,没有将PDB等结构数据库中先前存在的同源序列的结构信息映射到待预测的蛋白质序列上.PDB存储的结构已超过70 000,因此对一条新确定的序列,有较大可能性从PDB中找到其同源序列.本文融合PDB中提取的同源结构信息(对每一待测序列,仅使用先于该序列存储于PDB中的同源信息)与NetTurnP预测,提出了一种新的β转角预测方法BTMapping,在经典的BT426数据集和本文构建的数据集EVA937上,以马修斯相关系数表示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56、0.52,而仅使用NetTurnP的为0.50、0.46,以Qtotal表示的预测精度分别为81.4%、80.4%,而仅使用NetTurnP的为78.2%、77.3%.结果证实同源结构信息结合先进的β转角预测器如NetTurnP有助于改进β转角识别.BTMapping程序及相关数据集可从http://www.bio530.weebly.com获得.

    • >技术与方法
    • 以MyD88 TIR二聚化为靶点的抗炎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

      2012, 39(5):483-490.

      摘要 (4256) HTML (50) PDF 0.00 Byte (5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MyD88是IL-1R/TLR受体超家族向细胞内转导胞外信号时募集到受体胞浆尾部的重要接头蛋白.由TIR结构域介导的MyD88分子同源二聚化是它招募到受体胞浆尾部的前提,然后二聚化的MyD88再募集下游信号分子,传递信号,引发促炎基因的表达.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模型,以实现活细胞原位的、基于荧光信号变化的MyD88二聚化抑制物的高通量筛选.我们分别构建了MyD88 TIR与GFP和RFP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La细胞,在488 nm激发光下,转染GFP-MyD88 TIR和RFP-MyD88 TIR细胞,检测到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间的共振能量转移(FRET).而当细胞转染GFP-MyD88 TIR和RFP或RFP-MyD88 TIR和GFP,因TIR二聚化不能实现,FRET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实验结果提示,依赖双阳性表达GFP-MyD88 TIR和RFP-MyD88 TIR的细胞株,检测不同化合物对于荧光FRET效率的影响,可以建立MyD88 TIR二聚化抑制药物的筛选模型.此外,我们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利用纯化的His-MyD88 TIR分别与GST或GST-MyD88 TIR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实验,发现GST-MyD88 TIR(而非GST)可以与His-MyD88 TIR相互结合.结果的差异性提示,利用His-MyD88 TIR和GST-MyD88 TIR体外结合实验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抑制物是否直接阻断了TIR的相互作用.结合真核细胞的荧光FRET阻断结果和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可确定MyD88 TIR二聚化的抑制物.利用这一模型可以对商品化的小分子库、自行制备的天然产物组分进行广泛的筛选,从中获得有效抑制MyD88二聚化的化合物,参与对MyD88信号通路依赖的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最新一期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