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41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IL-15扩增的OT-Ⅰ细胞持续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生长

      2014, 41(12).

      摘要 (3590) HTML (116) PDF 953.05 K (4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继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 transfer,ACT)是肿瘤治疗中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但是在没有化疗或者放疗等辅助治疗手段时,过继免疫治疗缓解肿瘤生长的效果非常短暂.为了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手段,我们使用白介素15(IL-15)体外扩增OT-Ⅰ CD8 T细胞,使其分化成为中央记忆性T细胞 (central memory T cells,TCM),并将其过继转移至携带B16-OVA 肿瘤的小鼠中.我们发现,与IL-2 体外扩增的CD8 T 细胞(effector T cells,TEFF)相比,TCM 对肿瘤的生长具有长时间的缓解作用,而IL-2分化的TEFFs 治疗肿瘤在短暂的缓解后反弹性生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TCM治疗的小鼠脾脏内肿瘤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高于TEFF组,并且RT-PCR分析表明TCM治疗的小鼠肿瘤内细胞高表达MHCⅠ类分子.这些现象提示了抗原提呈对过继细胞转移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对于发展更为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具有提示意义.

    • >综述与专论
    • 脂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2014, 41(12):1197-1206.

      摘要 (3164) HTML (40) PDF 610.94 K (7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脂蛋白质组学(lipoproteomics)是一门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脂蛋白(lipoprotein)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和鉴定,进而了解脂蛋白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与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之间关系的新兴学科.近些年来,脂蛋白质组学研究促进了脂蛋白中蛋白质组分的急性期响应、补体激活、免疫响应、炎症响应、蛋白酶抑制等新功能的发现,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脂蛋白的功能和分类,以及目前应用于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脂蛋白分离方法和蛋白质鉴定方法进行了简述,并综述了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其在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

    • 胆碱转运体与阿尔茨海默病

      2014, 41(12):1207-1213.

      摘要 (3293) HTML (31) PDF 504.91 K (8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在脑中形成大量的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以及出现弥漫性脑萎缩.胆碱能系统的失调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机制关系密切.具体表现为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系统紊乱,胆碱乙酰化酶、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以及大量胆碱能神经元退化.胆碱转运体是胆碱能系统中用于转运胆碱进入细胞的关键蛋白体,有三种类型:高亲和力胆碱转运体、胆碱转运体类蛋白及非特异性有机阳离子转运体.近年,很多研究表明胆碱转运体的异常与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紊乱有关.本文简要综述胆碱能系统中胆碱转运体的生理作用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异常代谢和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 高亲和力谷氨酸转运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2014, 41(12):1214-1221.

      摘要 (3254) HTML (30) PDF 391.44 K (7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真核生物高亲和力谷氨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EAATs)分为GLAST(EAAT1)、GLT-1(EAAT2)、EAAC1(EAAT3)、EAAT4 和EAAT5 等5个亚型.高亲和力谷氨酸转运体结构学的研究,揭示了谷氨酸转运体的跨膜拓扑结构、真核和原核生物EAATs结构的差异,以及在底物转运过程中的一些底物和协同转运离子的结合位点.其功能学的研究发现,EAATs在参与突触的传递,避免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了对学习、记忆以及运动行为的调控.结合我们既往的工作,就近几年EAATs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做一综述.

    • NADPH氧化酶在电磁辐射生物效应中的作用

      2014, 41(12):1222-1227.

      摘要 (3005) HTML (36) PDF 272.37 K (5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电磁波,而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对人体造成危害.关于电磁辐射诱导的生物效应研究虽多,然而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发现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氧化酶),又称呼吸爆发氧化酶(respiratory burst oxidase homologue,Rboh)在电磁辐射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中扮演重要角色,电磁辐射可直接或间接活化NADPH氧化酶复合体,然后NADPH氧化酶可以将细胞内NADPH的电子转移而形成活性氧,或者通过一系列炎症因子和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参与炎症、防御以及组织修复等生命过程.本文对NADPH氧化酶在电磁生物学效应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研究快报
    • 线虫体内新piRNA研究

      2014, 41(12):1228-1234.

      摘要 (4994) HTML (68) PDF 992.98 K (5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PIWI-interacting RNAs(piRNA)是一类內源性小 RNA,负责抵御转座子和转基因对基因组的入侵.已发现1.6万多种piRNA,在piRNA上游存在保守序列,根据上游序列特征可以预测新的piRNA.将线虫同步化培养至L4时期,分别提取野生和prg-1突变样本中的小 RNA,并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基于piRNA上游保守序列特征,在野生线虫L4时期中,发现了967种新piRNA,这些新piRNA在prg-1突变后表达消失.新piRNA的基因座集中分布在四号染色体的2个piRNA簇内,首位碱基以U为主.与已发表的成虫发育时期的PRG-1免疫共沉淀数据比对,发现有153种piRNA存在于与PRG-1免疫沉淀的数据中.同时还发现一些只在野生线虫中表达的non-21nt小RNA,它们与已知piRNA的基因座相同,推测这些non-21nt小RNA可能是其piRNA前体加工的产物.总之,通过小RNA测序,在线虫中发现了一些新的piRNA.

    • >研究报告
    • 普氏蹄蝠下丘谐波内外神经元处理多普勒频移补偿信息的差异

      2014, 41(12):1235-1244.

      摘要 (3116) HTML (34) PDF 582.75 K (4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普氏蹄蝠下丘神经元在处理多普勒频移补偿后回声定位信号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双声刺激模式模拟蝙蝠不同飞行状态下产生多普勒频移补偿后的脉冲-回声对,即发声频率改变,回声频率维持恒定的情况下,研究下丘神经元对不同补偿值下的回声反应恢复率.结果发现:根据神经元在某一补偿值下对回声信号反应的恢复率是否超过70%,可将其分为具有选择性(S)和无选择性(NS)的两类神经元.且谐波内S神经元所占比例(68%)远超过非谐波内S神经元(39%).分析神经元的发放模式发现谐波内S神经元中相位型发放模式比例(44.3%)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类型神经元.另外,虽然S和NS神经元的强度-潜伏期函数类型均以饱和型为主,但谐波内S神经元强度-潜伏期函数的最佳强度(best amplitude,BA)(95.3±14.0) dB SPL低于NS神经元的BA(104.1±10.2) dB SPL(P < 0.01),同时也低于非谐波内S神经元的BA(109.7±7.9) dB SPL(P < 0.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下丘水平,神经元就已对多普勒频移补偿后回声定位信号的处理有了分工,集中在谐波内的S神经元通过提高对某一补偿值下回声信号反应的恢复率实现,对回声信息的精确编码,避免其他杂波干扰信息.同时,谐波内S神经元的发放模式和强度-潜伏期函数特点也满足其在复杂环境中精确声学成像的需求.

    • Dicer及其miRNAs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和增殖所必需的基因和调节因子

      2014, 41(12):1255-1264.

      摘要 (3514) HTML (54) PDF 1.59 M (5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Dicer及其所产生的miRNAs在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条件性基因打靶法敲除了小鼠VSMC中的Dicer外显子23,通过采用连续性剖检妊娠小鼠法、病理组织学、免疫荧光、PCR、Western blot和实时PCR等技术对条件性敲除Dicer(Dicer cKO)胚胎的血管病变和VSMC中的Dicer、miRNAs和信号转导通路蛋白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在培育条件性敲除Dicer小鼠的过程可产生三种不同基因型小鼠,即野生型、杂合型和纯合型(Dicer cKO)小鼠.其中野生型和杂合型小鼠出生后无明显临床异常,而Dicer cKO小鼠却死于腹中而不能出生.Dicer cKO胚胎在胚胎发育的第12.5天(E12.5)就出现发育迟滞变化,在E14.5,皮肤、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极度扩张、血液淤滞和广泛的弥漫性出血,在E15.5死亡.Dicer cKO胚胎血管壁的病变于E13.5即出现,主要表现为血管中膜的VSMC排列不整,增生减少;E14.5血管壁变薄、塌陷,管腔不规则,细胞增生明显减少;E15.5血管壁的结构完全破坏,细胞增生停止,血管壁的屏障作用破坏,通透性增强,向外渗血.在胚胎发育的E14.5,VSMC标志性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VSMC中大部分受检miRNAs的表达也明显降低,磷酸化的信号转导通路蛋白,即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蛋白激酶明显衰减.研究证明,Dicer是血管发育所必需的基因,它可通过控制miRNA产生和成熟来调节VSMC标志性基因的表达,借以促进VSMC的增殖与分化,保障血管壁结构的完整.

    • 经皮给药载体载MD-CPT透明质酸纳米乳的细胞吞噬与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2014, 41(12):1265-1276.

      摘要 (3494) HTML (23) PDF 1.93 M (6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在研究制备了包载10, 11-亚甲二氧基喜树碱(MD-CPT)的透明质酸纳米乳(HANs)经皮给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载MD-CPT透明质酸纳米乳的细胞吞噬,并进行了体内药代动力学分析.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得到了皮肤渗透性良好的缓释剂型.从CLSM观察到药物被细胞摄入并传递入细胞核,同时,载药纳米乳的细胞吞噬效率呈时间依赖性,不同细胞株HSF、HUVES、MCF-7、KF的细胞吞噬率略有不同.用Rhodanmine B标记HANs,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载药纳米乳透过角质层到达真皮层的拟动态过程.利用HPLC检测MD-CPT血药浓度,测得经皮给药半衰期T1/2是静脉注射的3.6倍,肌肉注射的1.6倍,体内药物滞留时间显著增加;血药浓度峰谷值差异小,曲线平缓,说明经皮给药能保证血药浓度呈现可控的持续性.最终通过活体成像系统和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直观地反映出经皮给药后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和各组织器官药物含量,确定载药纳米乳主要采取胞间渗透的扩散方式,在局部给药的区域滞留时间较长,有利于对浅表性的病灶区持续给药,延长药效,而剩余的MD-CPT和解离的HANs都进入了血液循环,最终通过新陈代谢被排出体外.为无创型HANs经皮给药系统应用于浅表性肿瘤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新一期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