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1(6):525-531.
摘要:机体DNA损伤修复的机制目前已研究得比较全面,而RNA损伤修复的研究却没有引起广泛的认识.主要由于人们长期以来认为损伤的RNA会被机体特异性降解而不是修复.近年来,随着多个RNA损伤修复系统的相继发现,揭示机体对损伤RNA可能优先选择进行修复.本文从噬菌体型RNA修复系统、细菌型RNA修复系统、酵母型RNA修复系统和人类的RNA损伤修复系统四个方面对目前RNA损伤修复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2014, 41(6):532-541.
摘要: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常伴随着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交联和基质刚度增加.基质刚度增加和肿瘤细胞软化引起肿瘤微环境的力学异质性.基质力学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转移、上皮间质转换、肿瘤干细胞特性和耐药性等调控肿瘤的发生、恶性转变和转移.研究基质力学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不仅可深化对肿瘤发展的认识,也可为研究新的诊治方法 提供理论基础.本文论述了细胞外基质力学特性对肿瘤发生发展及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2014, 41(6):542-550.
摘要: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蝙蝠演化出了能飞行和高度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声纳系统和行为.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纲的翼手目(Chiroptera),是唯一能真正飞行的哺乳动物,其种类超过1000种,位列哺乳类动物的第二大目.根据其体型大小和形态特征将其分成大蝙蝠亚目( Megachiroptera) 和小蝙蝠亚目( Microchiroptera).对蝙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如在听感觉方面与人类共享听觉的某些基本原理,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人类听觉.它们发出的回声定位信号规整,便于模拟后用于研究听觉系统对声信号加工的机制,尤其是在听中枢对复杂声信号处理方面,认识其细胞和分子机制才刚开始,它们是极好的模型动物.另外,在仿生学方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回声定位蝙蝠的生物声纳系统具有极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是极具诱惑力的研究课题.有关恒频-调频蝙蝠听觉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已有相当的时日,获得了不少新的认识,窥探到敏锐的听觉与回声定位行为之间的某些适应性的机制,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和评述.
2014, 41(6):551-557.
摘要:大量收敛一致的实验证据表明,图形的大范围性质可以由拓扑性质来描述,并且其检测发生在视觉过程的最早期,这些证据几乎全部来自对意识上知觉的研究,而拓扑性质的意识下加工机制尚有待发掘.意识下知觉是人的感官系统客观上接受刺激呈现但主观上没有察觉的知觉,其机制和应用长期以来一直是知觉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了一种双眼竞争的变式——连续闪现抑制,将待检测的刺激图形掩蔽,使之处于意识下状态,考察意识下知觉中拓扑性质的加工.“洞的个数”作为一种拓扑性质是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量度被抑制图形从发生变化到被知觉的被抑制时间,或者被试对被抑制的变化图形的正确检测率,我们发现,相比于不变或者各种非拓扑性质变化,意识下知觉中的拓扑性质(洞的个数)的变化会使图形更快、更容易被检测到.本研究揭示了拓扑性质(洞的个数)在意识下知觉中的优先性,将拓扑知觉理论从意识上知觉领域拓展到了意识下知觉领域,为拓扑性质加工的早期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另一方面,本研究也提示了拓扑性质经由皮层下视通路加工处理的可能性.
李红艳 , 周志明 , 潘强 , 杨冬梅 , 顾锦法 , 沈佳妮 , 王世兵 , 章康健
2014, 41(6):558-566.
摘要:IL-24和Smac为靶向癌症的多基因治疗研究中重要的候选基因.在构建IL-24和Smac双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选择一个稳定高效的连接子非常关键.利用三个不同的连接子多肽序列IETD、EEED、F2A构建三个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IL-24-IETD-Smac、pcDNA3.1( )-IL-24-EEED-Smac、pcDNA3.1( )-IL-24-F2A-Smac,并联合5-氟尿嘧啶(5-FU)处理研究各连接子介导的融合蛋白剪切效果.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种IL-24-linker-Smac双基因表达载体中,F2A连接子剪切效果最佳且与caspase活性成正相关.IETD、EEED连接子介导的融合蛋白都有一定的剪切,但IETD/EEED多肽影响了上游IL-24蛋白的半衰期,加速了剪切后IL-24蛋白的泛素化降解.本研究为构建靶向癌症应用的双基因或多基因载体提供了设计参考.
邢玉华 , 刘大涛 , 谭俊杰 , 胡立德 , 刘刚 , 付学奇 , 陈惠鹏
2014, 41(6):567-574.
摘要:proEMAPⅡ(又称p43蛋白)是哺乳动物氨酰tRNA合成酶的辅助因子,近年来发现,p43具有细胞因子活性以及抗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具有潜在的抗肿瘤疗效.p43的C端结构域即为EMAPⅡ,其结构和功能都已知,具有细胞因子和抗血管生成的双重功能.但是N端的结构还不清楚,研究表明全长的p43比EMAPⅡ具有更高的生物学活性,但是p43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此外,作为蛋白质药物,更小的分子能够减少免疫原性和副作用,从而发挥更好的活性.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43 N端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并且在不破坏二级结构的前提下,构建了10个p43的缺失突变体,在体外对10个缺失突变体与全长的p43蛋白进行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验证比较,最终我们获得了3个活性高的p43缺失突变体,并且发现N端的1~16,1~79位氨基酸和C端的264~312位氨基酸不是p43发挥抗血管生成功能所必需的,而且它们的删除使得活性位点更好地呈现并发挥活性.通过我们的研究,有助于揭示p43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其作用机制,同时为临床筛选肿瘤治疗候选药物奠定基础.
范元元 , 龙波 , 刘昉 , 周露玙 , 王昆 , 李培峰
2014, 41(6):575-582.
摘要:MicroRNAs(miRNAs)基因芯片结果显示,携带有MYH7基因突变的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病病人的心脏组织以及小鼠心力衰竭模型中miR-30b表达下调,提示miR-30b可能在心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功能.为研究miR-30b在心脏组织中的功能,本实验室首先建立了在心肌细胞特异性启动子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 5.5 kb)控制下过表达miR-30b的转基因小鼠.通过qRT-PCR方法,证实miR-30b表达水平在转基因小鼠心脏组织中明显升高(P < 0.05).miR-30b转基因小鼠心重/体重比和左心室/体重比无明显变化,心肌组织结构未见异常.目前,关于miR-30b在心肌梗死中的功能及相关机制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模型,以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生化检测结果及TTC-Evans blue双染结果显示,I/R损伤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转基因小鼠LDH、CK-MB和cTnⅠ浓度显著减小(P < 0.05),并且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 < 0.05).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鼠心功能显著改善.由此得出结论:miR-30b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该研究成果可能为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提供新策略.
穆小静 , 宫玉华 , 陈志涛 , 刘敏 , 毕文杰 , 徐红
2014, 41(6):583-590.
摘要: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将9-(4-氯苯氧羰基)-10-甲基吖啶酯三氟甲基磺酸盐(CPOCMA)用于测定血清芳香酯酶活性,取得满意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以CPOCMA为底物,建立化学发光法评估药物对芳香酯活性影响的新方法.以硝酸甘油为模型药物,比较了化学发光法与UV方法的一致性.并将此法应用于评价三种抗炎药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和乙酰氨基酚对芳香酯酶活性的影响.药物的加入使血清催化CPOCMA水解的动力学减缓,这表明这些药物均为抑制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和乙酰氨基酚表现出的IC50值分别为0.254、0.564和0.656 mmol/L,抑制常数ki分别为0.154、1.38和2.98 mmol/L.加入药物后的Lineweaver-Burk曲线表明这三种药物对PON的抑制均为竞争性抑制.根据加入药物后的动力学曲线,其IC50值、抑制常数和米氏常数的变化均表明这三种药物的抑制能力大小顺序:吲哚美辛>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CPOCMA 可以作为PON底物体外评价药物对PON的抑制能力和抑制机理.UV法不适合评价紫外吸收峰与UV法的检测波长重叠的药物,而新建立的化学发光法对这类药物的筛选有独特优势.
2014, 41(6):591-597.
摘要:HDAC1、HDAC2和RbAp46、RbAp48是许多重要功能复合物(如NuRD、Sin3等)的核心亚基.这4个亚基在空间上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具有去乙酰化酶活性的核心复合物.但该核心复合物的三维空间构象及其对去乙酰化、染色质重塑等功能的可能影响还所知甚少.本研究中,我们包装了含4个亚基的杆状病毒,利用昆虫细胞表达、纯化了HDAC1/2- RbAp46/48核心复合物.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显微镜单颗粒分析方法对该去乙酰化酶核心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进行了初步解析.结果表明,HDAC1、HDAC2、RbAp46和RbAp48可以形成一个较为稳定均一的复合物,但该复合物中各个亚基并不是以单拷贝、等比例形式存在的.该核心复合物呈现一个非对称的鞍型结构,其背部隆起,大致形成一个三角形,两边分别有一大一小的两翼,两翼中间有个凹槽,直径大约为6 nm,推测为该核心复合物与核小体的结合位置.本研究结果为了解HDAC1/2-RbAp46/48去乙酰化酶复合物各亚基的空间结构组成、与核小体和染色质的可能相互作用以及研究去乙酰化酶活性的作用机理等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许先进 , 苏计国 , 陈慰祖 , 王存新 , CANNISTRARO Salvatore , BIZZARRI Anna-Rita
2014, 41(6):598-609.
摘要:研究发现,取自蓝铜蛋白azurin的一段多肽p28能够进入癌细胞,结合到肿瘤抑制因子p53的DNA结合域上,进而增加p53的抗癌能力.本工作中,通过拉伸分子动力学方法,在原子尺度上研究了p28-p53 DBD复合物的解离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物的解离过程遵循着一定的分离顺序.对解离力的分析以及对沿着解离路径的不可逆做功的计算,使我们能够从复合物的能量地貌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也决定了复合物的解离过程.
2014, 41(6):610-616.
摘要:歧义图的双稳态知觉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视觉现象,但对其机制还不十分清楚.采用“运动产生的结构”(structure- from-motion)的歧义图和无歧义的对照图,我们研究了这一问题.被试者在报告对歧义图和无歧义图的知觉发生翻转时,其瞳孔都扩张,而且在翻转之后都达到峰值;与无歧义图条件下不同,在报告知觉翻转前,歧义图条件下的瞳孔要明显小于均值,而在瞳孔扩张达到峰值之后,瞳孔仍然明显大于均值.这些结果说明知觉翻转后的瞳孔扩张是一个表达被试知觉状态已改变的指标.而对歧义图和无歧义图刺激的瞳孔反射的差异,可能反映了由歧义图所产生知觉翻转的神经信号和知觉状态的内源性.另外,被试眼动扫视的方向会随着运动轴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扫视分布模式,但在歧义图与无歧义图之间分布模式是一致的,这不仅表明被试从歧义图中感知到了与无歧义图同样的信息,也表明瞳孔反射变化与双稳态知觉变化相关的结论具有可靠性.本文对歧义图双稳态知觉的视觉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
2014, 41(6):617-622.
摘要:RNA结合蛋白在RNA的生成与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近年报道的PAR-CLIP (photoactivatable- ribonucleoside-enhanced crosslinking and immunoprecipitation)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快速、有效鉴定RNA结合蛋白的实验方法:以串联亲和纯化替代一步免疫沉淀获得高纯度蛋白-RNA复合物;将Sypro Ruby蛋白染色与RNA放射自显影相结合判断复合物中哪种或哪些组分为RNA结合蛋白,该方法命名为紫外交联合并的串联亲和纯化(cross-linking and tandem affinity purification,CLiTAP).运用该方法对布氏锥虫的三种锌指蛋白ZC3H7、ZC3H34和ZC3H5进行分析,发现ZC3H7作为帽结合蛋白复合物的核心组分具有很强的RNA结合能力;ZC3H34结合RNA能力较弱,但其互作蛋白具有强的RNA结合活性;相比之下,ZC3H5及其复合物组分皆无RNA结合活性.这些结果表明,CLiTAP与蛋白质鉴定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鉴定靶蛋白复合物中的RNA结合蛋白种类,也为进一步定位RNA结合位点、研究RNA结合蛋白的结构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