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45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述与专论
    •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与肿瘤

      2018, 45(8):789-797. DOI: 10.16476/j.pibb.xxxx.0001

      摘要 (2616) HTML (922) PDF 960.52 K (4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小染色体维持(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MCM)蛋白质家族是DNA复制前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DNA复制启动过程和DNA损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CM蛋白质家族成员在转录调节、染色质重塑和检查点应答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最近研究发现,MCM异常可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在不同肿瘤(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肝癌、肺癌、胶质母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等)中呈现异常表达并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MCM蛋白有望作为临床上诊断相关恶性肿瘤及提示其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更为重要的是,MCM蛋白质复合物晶体结构逐步得到解析,这不仅有利于阐明其生理和病理作用与调控机制,亦有助于发现靶向MCM的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 CRISPR/Cas9技术的脱靶效应及优化策略

      2018, 45(8):798-807.

      摘要 (2491) HTML (1179) PDF 505.42 K (9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CRISPR/Cas9系统已经迅速成为医学领域最具潜力的基因编辑工具,它是继锌指核酸内切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s)和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s nucleases,TALENs)之后的第三代人工改造的核酸内切酶,被喻为“基因魔剪”.该基因编辑系统最大优势在于只需要设计一个靶向目标序列的sgRNA(single-guide RNA)就能引导Cas9核酸酶结合到特定的基因序列,并指导 Cas9核酸酶切割相应的结合位点,进而完成对靶基因的编辑.由于其设计简单、实施快捷、成本低廉,突变效率高等优点,这一系统在基因组功能鉴定、抗病毒、抗肿瘤、免疫治疗等众多领域已广泛研究.虽然CRISPR/Cas9系统具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是其可能存在的脱靶风险影响了该基因编辑技术的深入研究,增加了用于疾病治疗的风险,阻碍了临床的进一步应用.如何保证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高编辑效率,同时也能降低脱靶效应,这将是未来科学研究者深入研究CRISPR/Cas9技术并开拓其临床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文章中对CRISPR/Cas9系统组成、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着重介绍目前这一领域广受关注的脱靶效应,并归纳优化策略,以期为更多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 生物热应变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8, 45(8):808-820. DOI: 10.16476/j.pibb.xxxx.0001

      摘要 (1796) HTML (580) PDF 1.84 M (3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热应变成像(thermal strain imaging,TSI)是一种利用超声回波时移的温度相关性进行成像的超声应用.它既具有超声安全、无创和实时成像的优点,又能够显示与其他超声成像方式不同的组织特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热应变成像目前在生物医学领域主要应用于组织表征和温度监测两个方面.本综述介绍了热应变成像的基本原理,讨论了适用于临床的主要能量源,并通过回顾近几年热应变成像的研究成果和分析目前面临的局限与挑战,对热应变成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2018, 45(8):821-832.

      摘要 (2278) HTML (933) PDF 1.09 M (8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具有荧光寿命长、潜在生物毒性低、穿透深度大、对生物组织损伤小且几乎没有背景光等显著优点,近年来,在光动力治疗(PDT)、生物成像及生物检测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如在PDT中UCNPs与光敏剂之间能量转移效率较低、正常组织过热;在生物成像中,荧光强度较弱、光敏剂和激活剂有能量回流、成像模式单一等问题.科研人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出了很多解决的方法,如缩短UCNPs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改变照射激光的强度、改变UCNPs的结构、将UCNPs作为新型多功能平台整合成像与治疗于一体等,使部分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本文重点综述了UCNPs应用在PDT和生物成像中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UCNPs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植物细胞壁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2018, 45(8):833-840.

      摘要 (1832) HTML (689) PDF 714.92 K (3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细胞壁蛋白质在细胞代谢和发育调控、细胞壁组分修饰、信号转导及胁迫响应等生物学事件中具有重要功能.最近,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植物细胞壁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详述了细胞壁蛋白质的分类、提取、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植物细胞壁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植物细胞壁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框架图,以期为植物细胞壁蛋白质组学的广泛研究提供借鉴.

    • >研究报告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杏仁核的功能连接改变研究

      2018, 45(8):841-852. DOI: 10.16476/j.pibb.xxxx.0001

      摘要 (2032) HTML (634) PDF 1.42 M (2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但其中枢机制尚不明了.杏仁核在疼痛反应中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关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杏仁核各个亚区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的改变,探索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机制.8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和8位健康者进行了普通核磁共振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将杏仁核各个亚区分别进行的功能连接分析,并将功能连接和被试者的病程、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进行了相关分析.与健康志愿者相比,PHN患者杏仁核的基底外侧部(laterobasal groups, LB)和皮质部(superficial groups, SF)与多个脑区的FC表现出增强,主要位于颞叶和额叶.同时SF与多个区域的FC出现减低,主要位于额叶和顶叶.颞叶和额叶部分区域与LB的FC强度、与病程长短和VAS评分表现出关联性.研究结果提示,PHN患者杏仁核功能连接的改变提示了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发展中,杏仁核以及多个涉及情绪、认知、注意的脑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中链脂肪酸受体GPR84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2018, 45(8):853-864. DOI: 10.16476/j.pibb.xxxx.0001

      摘要 (2151) HTML (643) PDF 1.19 M (3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全球肥胖及肥胖引发的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逐渐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游离脂肪酸受体在其中就扮演着重要角色.G蛋白偶联受体84(GPR84)是中链脂肪酸(C9-C14)受体,其在糖脂代谢方面的功能尚不清楚.因此,探究中链脂肪酸受体GPR84在小鼠糖脂代谢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高脂饲料在GPR84野生型(WT)和基因敲除型(GPR84-/-)小鼠中诱导肥胖模型.研究发现,在常规饲料(normal chow, NC)喂养组和高脂饲料(high-fat diet, HFD)喂养组,与WT小鼠相比,GPR84-/-小鼠在体重、摄食量、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空腹血糖值、血清中胰岛素含量、组织器官重量、脂质合成与脂肪酸氧化、白色脂肪形成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血脂水平,GPR84-/-小鼠与WT小鼠相比,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高脂饲料喂养组,GPR84-/-小鼠总胆固醇浓度显著性降低.同时,我们发现,在HFD组,与WT小鼠相比,GPR84-/-小鼠肝脏中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显著上调.综上所述,中链脂肪酸受体GPR84在高脂诱导的肥胖模型中不影响小鼠糖脂代谢,但可能在由高胆固醇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发挥一定的功能.

    • 肌红蛋白与H2S反应的结构功能学研究

      2018, 45(8):865-874. DOI: 10.16476/j.pibb.xxxx.0001

      摘要 (1612) HTML (533) PDF 1.46 M (3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内源性H2S作为第3种被发现的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其生理学作用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在哺乳动物体内,H2S与血红素蛋白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H2S直接键合血红素中心Fe形成Fe-H2S复合物;另一种则是H2S修饰血红素卟啉环,形成硫代血红素结构.我们选用肌红蛋白(myoglobin,Mb)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点突变技术改变了血红素活性中心结构,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学以及X-射线晶体学,研究了H2S与不同突变型Mb反应后的光谱和结构变化.结果显示:血红素中心近、远端腔微环境的变化,如腔体极性、氢键数目、氢键位置等因素直接影响蛋白质与H2S的结合,以及硫代血红素(sulfheme)的形成.这些结果为研究血红素蛋白参与内源性H2S代谢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最新一期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