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第八届编委会成立于2021年10月。本届编委会由61位编委组成,聘请梁栋材院士、杨福愉院士和王大成院士担任顾问。赫荣乔研究员任主编,强伯勤院士、陈润生院士、 陈畅研究员、孙飞研究员、熊炜教授和杨延莲研究员担任副主编,61位编委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30多个科研单位,全部为活跃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其中8人为两院院士。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第八届编委会成员
主 编
赫荣乔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神经变性病的分子机制
副主编
强伯勤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医学基因组学与神经发育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陈润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理论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非编码RNA
陈 畅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细胞氧化还原调控机制;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中医药机制
孙 飞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复合体(如膜蛋白、超分子蛋白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熊 炜 研究员
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
研究方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
杨延莲 研究员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研究方向:液体活检纳米技术、多肽组装结构及其调控、纳米表征方法
编 委
蔡林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研究方向:纳米医学、纳米智能载药及光学诊疗一体化
陈 畅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细胞氧化还原调控机制;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中医药机制
陈润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理论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非编码RNA
陈 薇 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研究方向: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
邓玉林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
研究方向:神经生物学、空间生物学和生物分析技术
范祖森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1)天然免疫新亚群发现与抗感染机制;(2)非编码RNA与免疫调控;(3)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免疫调控
封洲燕 教授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神经工程
冯 巍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细胞极性调控及细胞内货物运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高利增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纳米酶工程与微生物防治,纳米生物医学工程
葛 亮 副教授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细胞内膜系统结构功能调控
谷 峰 研究员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研究方向:基因编辑基础和转化研究
郭爱克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以果蝇为模式生物的学习与记忆研究
郭俊明 教授
宁波大学医学院
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
何贤辉 研究员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分子免疫学;细胞免疫学;固有免疫;细胞死亡
赫荣乔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神经变性病的分子机制
黄渊余 研究员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研究方向:核酸生物医药,核酸疫苗,纳米生物学,纳米医学
纪 伟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超分辨成像技术及其在细胞原位成像中的应用
李勇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动机与奖赏的脑机制;成瘾行为的脑机制及其防治;情绪与健康
李 铮 教授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研究方向:糖组学研究技术和方法
梁 斌 研究员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脂滴生物学、脂肪肝发病机理及治疗
梁 鑫 副教授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细胞骨架动力学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果蝇基于细胞骨架的机械力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刘川鹏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分子伴侣;酶学
刘光慧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方向:衰老与再生
刘国振 教授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蛋白质组学;水稻分子生物学;微藻农业
陆忠兵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自由基生物学与医学;充血性心力衰竭
骆清铭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
海南大学
研究方向:生物影像学
明 东 教授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
研究方向:神经工程、脑-机接口
强伯勤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医学基因组学与神经发育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饶子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与人类感染相关或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蛋白质与病毒的三维结构研究,以及从事创新药物治疗的开发
邵宁生 研究员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核酸适配体筛选技术研究与应用; miRNA结构与功能研究
宋保亮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胆固醇代谢与代谢疾病
隋 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生理心理学、发育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
孙 飞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生物大分子复合体(如膜蛋白、超分子蛋白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孙青原 研究员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方向:卵子和早期胚胎发育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节
唐朝克 教授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
研究方向: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及药物干预
唐 淳 教授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生物磁共振、生物大分子动态学、生物物理化学
田 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在模式生物疾病动物模型研发中的应用研究;利用动物模型开展非编码核酸(lncRNA)在体功能的研究
王 朝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研究方向:神经结构化学生物学
王光辉 教授
苏州大学药学院
研究方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病理,尤其是帕金森病和脊髓侧索硬化症的致病蛋白的病理学作用,关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交互作用、神经炎症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王世强 教授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钙通道和钙信号钙信号转导调控、心脏疾病的分子机制
王文宁 教授
复旦大学化学系
研究方向:生物物理化学,天然无序蛋白的构象分布与功能,蛋白质构象调控
王艳丽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 CRISPR/Cas系统的作用机理研究;小分子介导的基因沉默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卫涛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细胞能量代谢
谢 灿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
研究方向:分子生物物理学:磁感应,动物迁徙和生物导航的分子机制;纳米自组装,结构色和生物隐形
熊 炜 研究员
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
研究方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
徐礼胜 教授
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生物医学信号与影像分析、医学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
徐淑君 教授
宁波大学医学院
研究方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
徐 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糖尿病分子机制研究和超分辨成像技术研究
阎锡蕴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肿瘤免疫学研究;纳米酶催化机制及应用研究
杨福全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质谱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和脂质组学技术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杨 晓 研究员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组织稳态与疾病发生机制
杨延莲 研究员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研究方向:液体活检纳米技术、多肽组装结构及其调控、纳米表征方法
余 聪 副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细胞与微环境相互作用中重要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分子马达及细胞骨架调控因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张 建 教授
山东大学药学院
研究方向:免疫药理学与免疫治疗学
张令强 研究员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
研究方向:蛋白质泛素化修饰与疾病的发病和治疗
张智红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完整肝脏三维结构与免疫功能的可视化研究;肿瘤免疫的活体光学分子成像;靶向标记与调控免疫细胞的多功能脂质纳米探针/药物/疫苗
张治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
研究方向: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3D基因组学
张志伟 副教授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
研究方向:恶性肿瘤发病分子机制研究
朱 冰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表观遗传学
朱 笠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等相关脑疾病的分子机制
卓 彦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顾 问
梁栋材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结构生物学
杨福愉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生物膜研究
王大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方向:结构生物学-蛋白质三维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和分子机理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24 版权所有 ICP:京ICP备0502313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771号